方格精選

面對不同人時,我們為何講述不同的原因?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女士罹患絕症,即將不久人世,但身旁卻沒人敢告訴她真相。即便如此,A女士還是能感覺到,近幾個月來,所有人都對她特別好。為此她反倒深感苦惱,因為沒有人能夠恰當地將「原因」說出口。
社會學家 Charles Tilly 晚年寫過一本很好玩的小書,書名只有一個字,叫做 Why?
在這本書裡,Tilly 嘗試探究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人在不同的情境裡,可能會用相當不同的原因來說明同一件事。
例如你跟人家約好見面,但不小心遲到了 15 分鐘。如果對方是商場上的夥伴,那麼你可能會把錯誤推給這個城市的交通,說一些「你知道的,紐約地鐵總是一團亂」之類的話,縱使真正的原因是你前一天跟朋友喝到太晚睡過頭。如果對方真是來談生意的,通常也不會深究你遲到的原因,而是會和你一起抱怨一下這個城市的交通,也就算了。
這類型的原因,Tilly 將之歸類為「慣例」或「默契」,因為在商場上,大家總是很有默契地用「交通很糟」當作遲到的原因。
但如果你約的人是男朋友或女朋友,可能就不一樣了。對於親密的伴侶,你可能要跟他講故事才行。例如你會說,最近工作非常不順,非常鬱悶,睡不著覺,所以早上晚起了。透過故事,你講述了自己的處境、立場、心情,對方也就有可能會同情你、原諒你。
還有一種原因,叫做「訴諸規範」。假如你是一位老師,和你約的是一位學生,這時候你也不需要給出真正的原因,你只要說,根據倫理尊卑的規範,學生本來就應該要等老師,老師就算遲到了,也是應該的。
在社會學家看來,面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對象,人往往會採用不同的原因去說明同一件事。因為你在講述原因時,通常不是在做科學性的探討,而是要透過講述原因,嘗試和對方確認關係,或是建立關係。
反過來說,如果你用了不符合你和對方關係的原因來做解釋,那很可能是因為你想和對方協商一個新的關係,或者你正在破壞一份原有的關係。
記得我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媽帶我到故宮博物院參觀。故宮博物院有一間圖書室,我很想要進去參觀,但館員告訴我們,要拿身分證去換一張臨時證才可以進去。我跟我媽那天都沒帶身分證,我媽於是就和館員說了一個故事,她說:「我們難得才放假,遠道而來,我兒子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書,能不能通融一下?」
那位館員也非常夠意思,答應讓我們進去。不過他告訴我們:「我快要下班了,等一下來換班的人,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等一下他來了,你們記得要跟他說,你們是我陳OO的親戚。」
Bingo! 透過一來一往兩個故事,新的關係建立了。
那位館員和我媽之間,原本具有一種上下位階的關係,這份關係是藉由「訴諸規範」所建立的 ── 那位館員擁有圖書室規範的解釋權。而我媽則嘗試用一個故事和館員協商新的關係。非常有趣的是,那位館員回給我們的,也是一個故事。那個故事的重點,就是告訴我們他信任我們,他唯一擔心的,是同事的眼光,所以我們要跟他同事說,我們是他親戚。
那天進到故宮博物院的圖書室之後,我其實非常不自在,因為我很擔心等一下那位館員又會跑過來找我們,重新強調圖書室的規定,請我們出去。當他強調規定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訴諸規範」了,我們剛才透過故事所建立起的關係,也就被破壞了,迫使我們重新回到上下位階的關係裡。
那一天幼小的我進到圖書室後,因為害怕那層新的、友善但脆弱的關係瞬間被破壞,我草草走了一圈圖書室後,就對媽媽說:「媽,我們回家吧。」
關係的改變與破壞,靠的正是「原因」的改變與破壞。
Charles Tilly 在 Why? 一書裡,就討論到這麼一個故事:
A女士罹患絕症,即將不久人世,但身旁卻沒有人敢告訴她真相。即便如此,A女士還是明顯能感覺到,近幾個月來,所有人好像都對她特別好。即使她比以前更常發脾氣了,婆婆反而卻對她呵護備至。為此她深感苦惱,因為所有人好像都試圖和她協商一個新的、比以前友善的關係,但卻沒有人能夠恰當地將「原因」說出口,那個原因就是妳快死了,我們不想讓妳難受。然而,當原因缺失的時候,關係是無法真正建立的。
在A女士身上,這種「原因缺乏」的狀態持續了幾個月,直到她主動向醫生詢問自己是否身患絕症。直到那一天,A女士才從醫生口中確知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但很奇妙地,也正就是在這一天,A女士忽然覺得她放下了數個月來的苦惱,終於鬆了一口氣。
.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歡迎你收聽我的 Podcast 節目「衣櫥裡的讀者」第 12 集:【社會學】「你為什麼遲到?」你回答的不是原因,而是你和對方的關係|Why?
★Why?
★Charles Tilly
★2008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疫情之下,不宜出門,不如來讀書吧! 每個星期,我會和你分享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8、19 世紀的人,正是在日復一日的報紙閱讀當中,產生了一種新鮮但深刻的時間感,他們開始意識到,每一天的重要事件,都是由同個地方的讀者同時地(simultaneously)經驗到的。而這正是形塑民族想像最重要的基礎。
當路易十四弄錯了宮廷儀節的時候,這個全法蘭西最有權力的男人,也逃不過被底下的人嘲笑的命運。 「服裝」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用到的日常物品,沒有人不知道服裝是什麼。但其實服裝不只是物品,它更是一套社會性的語法。你穿什麼樣的衣服,就昭示了你的階級、性別、年齡、族群,等等。 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認為男人應當是嚴肅的
18、19 世紀的人,正是在日復一日的報紙閱讀當中,產生了一種新鮮但深刻的時間感,他們開始意識到,每一天的重要事件,都是由同個地方的讀者同時地(simultaneously)經驗到的。而這正是形塑民族想像最重要的基礎。
當路易十四弄錯了宮廷儀節的時候,這個全法蘭西最有權力的男人,也逃不過被底下的人嘲笑的命運。 「服裝」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用到的日常物品,沒有人不知道服裝是什麼。但其實服裝不只是物品,它更是一套社會性的語法。你穿什麼樣的衣服,就昭示了你的階級、性別、年齡、族群,等等。 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認為男人應當是嚴肅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一種人,即使我們明白永遠得不到他的愛,也還是要愛他;有一種愛情,即使我們明白最後只會受傷,也還是想要擁有。」─ Sophia《幸福,未完待續》 坐在陽台的磁磚地面上,望著黑夜與霓虹燈各自熱鬧的景象,好在有微風,跟好友煲了一個晚上的電話粥,聊生活裡的很多很多。 起身時,背痛、屁股痛的,感覺像個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很怕這篇文章會有不好的示範或影響,但這裡頭有些東西是我真正想表達的。比如開頭的第一句:人如果連死都不怕,那為什麼沒有活著面對的勇氣?!這不光是質問別人,同時也是質問自己,而且是嚴厲地質問。一直到現在我對當天的兩件事情仍記憶深刻,對情變卻已逐漸淡忘,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R她特別不能接受別人遲到,可就在我深知這事並特別關注不要遲到的情形下,跟她的邀約總會出現各種原因讓我遲到,比如塞車、前面活動延後、修路改道…。
Thumbnail
在祕魯 Chivay 小鎮,說書人已經和補習班約定好回去任課的時間,她已經在想著回台要做這做那,而我則是充滿著不安全感。 是什麼改變了我?這個問題彷彿類似是自問「為什麼寫作?」、「我是誰?」又或者旅行之中,我不斷自問且被許多人問:「為什麼旅行?」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女病患當然知道話中的意思,不就是要她走,她也只能聽話的說著:「好的,醫生。 那我們下次再打電話安排時間。」 接著,她便一臉不情願的離開辦公室。 緊接著,辦公室裡面已經只剩下了兩人,Andy率先開口說道:「c又怎麼了? 還有我們不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為什麼是我生病?」我待的社群,問我們的是的一位擔心孩子的家長。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好幾次也是這樣的,對自己的病情感到難受。 那如果是對別人呢? 如果是我告訴別人的話,我會回答什麼呢? 「因為妳是不平凡的人,妳會比一般人多一層考驗,但妳會非常有同理心,而且是個很溫暖的孩子,這是社會很難
Thumbnail
「有一種人,即使我們明白永遠得不到他的愛,也還是要愛他;有一種愛情,即使我們明白最後只會受傷,也還是想要擁有。」─ Sophia《幸福,未完待續》 坐在陽台的磁磚地面上,望著黑夜與霓虹燈各自熱鬧的景象,好在有微風,跟好友煲了一個晚上的電話粥,聊生活裡的很多很多。 起身時,背痛、屁股痛的,感覺像個
Thumbnail
姊姊一家人與妹妹本預計 7 月去日本旅遊。在搭飛機當天,姊姊在桃園機場大門外被地面反光突起物絆倒。她手上拖著行李反應不及,臉部撞上了人行道的檻,傷得很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很怕這篇文章會有不好的示範或影響,但這裡頭有些東西是我真正想表達的。比如開頭的第一句:人如果連死都不怕,那為什麼沒有活著面對的勇氣?!這不光是質問別人,同時也是質問自己,而且是嚴厲地質問。一直到現在我對當天的兩件事情仍記憶深刻,對情變卻已逐漸淡忘,這又代表著什麼呢?!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R她特別不能接受別人遲到,可就在我深知這事並特別關注不要遲到的情形下,跟她的邀約總會出現各種原因讓我遲到,比如塞車、前面活動延後、修路改道…。
Thumbnail
在祕魯 Chivay 小鎮,說書人已經和補習班約定好回去任課的時間,她已經在想著回台要做這做那,而我則是充滿著不安全感。 是什麼改變了我?這個問題彷彿類似是自問「為什麼寫作?」、「我是誰?」又或者旅行之中,我不斷自問且被許多人問:「為什麼旅行?」
Thumbnail
本書討論了人們為何總是想找到「為什麼」的理由以及這些理由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它指出了四種找理由的方式,並探討了這些方式對於關係的影響。適合對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但為何有些人面臨問題時往往束手無策,而有些人卻能輕易迎刃而解呢? Why-Why分析,也被稱作5個為什麼分析,常被用來識別和說明因果關係鏈,透過不斷提問為什麼前一個事件會發生,直到回答 “沒有好的理由” 或,直到一個新的問題被發現時,才停止提問。
女病患當然知道話中的意思,不就是要她走,她也只能聽話的說著:「好的,醫生。 那我們下次再打電話安排時間。」 接著,她便一臉不情願的離開辦公室。 緊接著,辦公室裡面已經只剩下了兩人,Andy率先開口說道:「c又怎麼了? 還有我們不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為什麼是我生病?」我待的社群,問我們的是的一位擔心孩子的家長。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好幾次也是這樣的,對自己的病情感到難受。 那如果是對別人呢? 如果是我告訴別人的話,我會回答什麼呢? 「因為妳是不平凡的人,妳會比一般人多一層考驗,但妳會非常有同理心,而且是個很溫暖的孩子,這是社會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