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傀儡之王】

【大秦王朝-傀儡之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秦昭襄王名稷,他是前任秦武王的弟弟,原本在燕國當人質。老實說,會被送去當人質的公子,通常都是不受寵,沒有繼承權的。要不是趙武靈王打算藉此控制秦國,嬴稷不但對秦國已經沒有價值,對燕國也是。

嬴政他老爸異人其實後來就過著這樣的生活。

當然,光是他國領袖支持,是不可能讓一個流浪公子登上王位的。秦國國內,自然也有人有著自己的算盤。就是昭襄王跟秦武王的叔叔,樗里疾。

秦武王發明了左右丞相制,讓客卿與宗室的權力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

客卿本身就是外來種,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秦國公卿已經被客卿打壓多年,秦武王的舉動,其實讓公卿派重新站了起來。

是的,樗里疾認為,國家的權力應該還是要掌握在公卿手裡。為了他的政治理想,他也需要一個傀儡國君。

是以趙國的提議,對樗里疾來說是件好事。

秦昭襄王一上任,左丞相甘茂就因為害怕秦國政治動盪逃走了。所以秦國公卿重掌大權,可喜可賀準備統一天下了嗎?

公卿裡面,同樣分了宗室派跟非宗室派。

按照史記派的說法,讓秦昭襄王即位的主要秦國公卿,其實是昭襄王的舅舅:魏冉。而昭襄王的即位,則給予了魏冉攝政的權力。

不過王蘧常先生的秦史,並沒有特別著墨在魏冉身上。王先生倒是特別註明了,魏冉被昭襄王封為禁軍的將軍。

這邊可以注意到的是,魏冉屬於外戚,此時並沒有封地。但樗里疾做為對外爭戰的宗室公卿,應該是有自己的領地跟士兵的。

對比一下我較為熟悉的三國史。孫吳國跟曹魏的禁軍武將,都有掌權的記錄。蜀漢則沒有。

事實上,春秋時代的國家,結構比較接近孫吳。時序進入戰國之後,則開始往曹魏的軍區結構靠攏……秦國是有進行過變法,縮減地方兵力自主權的。

對應到隔壁的西河守吳起,也顯示出戰國時期的國家,就存在著非中央的軍區統帥這件事。

不論到底掌握實權的大臣是誰,總之另一個沒能繼承王位的公子不爽,發動了叛亂。這也是昭襄王的兄弟,畢竟秦武王二十出頭就掛了,所以輪不到他兒子。

叛亂很快被弭平,但包括武王后在內,秦國的宗室都受到了連坐處罰。緊接著數年,秦國展開了狂暴而直接的戰術,攻打了魏國與楚國,聲勢無兩。

昭襄王七年,秦國才停了下來。因為大將樗里疾過世了。

楚國挨打的這段時間,正是楚懷王跟屈原的時代。

樗里疾一死,秦國能不能再繼續在軍事上佔優,也是個未知數。於是昭襄王就把楚懷王騙來軟禁。但其他戰國幾雄也不是光混吃等死的。

樗里疾死後,魏冉就成為了右丞……所以我比較信任王蘧常先生的脈絡,真正在前七年主掌一切的人,是樗里疾。

而左丞卻是戰國另一個大名人:孟嘗君。

孟嘗君擔任秦相的時間不長,而樗里疾死後的秦相任職也是反覆多變。同時秦國也從樗里疾當政時的強勢,變為遭到合縱壓制的情況。

我們或許可以說,秦昭襄王這個人沒什麼安全感,導致無法長期信任某人。唯一在他早期任內最完整任職,又令秦國威震天下的,完全就是樗里疾這個人。

另一方面,秦昭襄王看上去也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積極戰爭想要統一天下的意向,某方面來說比嬴政更甚。

實際上去還原昭襄王跟嬴政的情況,你都可以發現,他們是年少即位,實權完全掌握在公卿跟太后為首的外戚身上。

真正想要向外擴張的,向來不是一個王。

而是一個國家。

我們常說,中國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秦國不只內鬥內行,就連外鬥也內行……很好很不華夏,秦朝真的應該算是中國人建立的國家嗎?

但秦國要外鬥,就需要一把好的武器。

樗里疾是。

可樗里疾死後一度顯露出真空。事實上,魏冉後來也被封到地方去當侯爵。

但魏冉還是回到了中央。帶著一把全新的武器。

一個名為白起的戰神。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9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過荊軻刺秦王不討厭太子丹,那就是書讀得不夠多。 再補充一個不同的古文版本吧。
荊軻刺秦王全文翻譯(其實跳過很多啦)
人總說帝王後宮佳麗三千,恣意取用。又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不是耶,吃到這個年紀才發現,這兩個設定是衝突的啊。 昏君們想搏美人一笑,那是愛情啊。 中國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美人,真的是知名。你只知她們的名,而不知她們的故事。 上有妺喜妲己褒姒,下有毛嗇西施鄭旦。 戰國到兩漢的文獻,很多都
看過荊軻刺秦王不討厭太子丹,那就是書讀得不夠多。 再補充一個不同的古文版本吧。
荊軻刺秦王全文翻譯(其實跳過很多啦)
人總說帝王後宮佳麗三千,恣意取用。又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不是耶,吃到這個年紀才發現,這兩個設定是衝突的啊。 昏君們想搏美人一笑,那是愛情啊。 中國史上有很多知名的美人,真的是知名。你只知她們的名,而不知她們的故事。 上有妺喜妲己褒姒,下有毛嗇西施鄭旦。 戰國到兩漢的文獻,很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