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防疫生活 : 動如捷舞,靜如狂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沒活動真的很難過。本土疫情嚴峻,從主辦的論壇和營隊,到原來要去看的戲劇、報名參加的活動,再到畢業典禮,通通都面臨變動、延期甚至取消。防疫期間,宅在家、窩在宿舍,突然空下來、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做什麼呢?相信大家都正在思索這個問題。也許,這是重整步調、重建心靈最好的時機——練習獨處、享受閱讀;沉澱自己、善用網路;親近自然、靜賞藝術。
人一出生,我們就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樣的關係,以及大大小小團體。人有社交天性,渴望與人連結。拜科技、網路與社交媒體所賜,我們可以突破時空的侷限與人保持互動,在防疫期間這一點特別值得感恩。然而,人手一機的今天,早上一睜眼,即使還沒滑開手機螢幕,可能就會想到誰誰誰會傳來如何如何的訊息。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一切的煩惱來自人際關係,手機與社交媒體可能加劇有關人的煩惱,讓它更顯得如影隨形。
蔣勳在《孤獨六講》寫道:「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的確,人和自己處不好,很難和其他人處得好。深究起來,人際關係的煩惱始於內在世界的壓迫與糾結。人靜不下來,常常是害怕面對自己——我們從未好好整理過往的記憶,那些傷、那些懷疑、那些不滿足,通通堆在心裡,難以喘息;我們從未好好勾勒未來的嚮往,那些夢、那些念想、那些可能性,通通隱沒腦海,難以定心;更嚴重的是,我們從未好好感受當下的呼吸。獨處,真的需要練習。
既然現在四處都有染疫的風險,或許這就是練習獨處的好時機,沏上一杯好茶,讓一首好詩、一本好書或一部好電影陪伴自己,說不定,會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就像蔣勳說的 :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或許吧,當我們可以感受到從內在深層迸發的真實喜樂,是如此滋味飽滿、如此餘韻蕩漾的時候,那麼外在刺激帶來的短暫愉悅,就顯得輕薄而貧乏了,性、毒品與暴力,都再也無法使人們上癮。最近我正在讀一本書《次第花開》,富有詩意又承載智慧的語言非常吸引我,裏頭有一句話精彩地闡發了幸福的真諦 : 「如果人們能像觀察自己臉上的斑點皺紋那樣,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如果人們不是把快樂一味寄託於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帶給人的刺激,那麼快樂的感受是可以延長、擴大的。」
更何況,我們現在一打開螢幕,世界就在眼前,宅在家要過得有趣比過去容易太多。但是,在螢幕後面的,是鍵盤酸民,還是有素養的網路公民,就看我們的選擇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類終將提昇或腐敗,科技帶來助益或傷害,都取決於我們能否善用科技。在社群媒體上,各種狂言、謠言、失言已經屢見不鮮。先小心地自我審視,再大膽地公開表達,需要練習。如何珍惜言語、活用言語、善用言語,無疑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韓愈有言 : 「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在影響當今世界的種種當中,沒有比言語更強大的力量。或許,這是有史以來修持自己最好的機會。
如果在室內待不住,也可以走到戶外,在樹蔭下徜徉,漫步於河堤旁,偶爾蹲下來,欣賞一朵花如何靜靜地綻放。親近自然,我們會發現——那棵小樹結的橙色果子,原來就是柑橘,瞧,鳳蝶正一邊在葉上產卵,一邊舞動著雙翼;那些腳下的野草,竟開了小黃花,還結了瘦果白毛球,嘿,輕輕吹,棉絮輕飄,像極了蒲公英。藝術之美在於日常,就像花森安治的詩句 : 「拋下理論與金錢,坦率地將賞心悅目的事物視為美,我想擁有這樣的感知力。」每一個平凡人的生活,本就都是上天的藝術作品,只是我們偶爾會忘記,傾聽純粹的內心,眨一眨能夠欣賞那些小日子的眼睛。
當時,花森安治身處戰後的日本,創辦《生活手帖》,只有一個最簡單的心願——重新打造一個珍惜並守護「理所當然的生活」的世界。這位傳奇總編輯相信 :「融入日常生活的美,才是名副其實的美。」此時此刻,病毒、戰火與歧視,挾帶恐懼在人間蔓延,今天面臨鉅變、迷茫與不安的我們,何嘗不也正呼喚著「理所當然的生活」啊 ! 經歷過疫情才知道,天啊,生存是艱難的,不論在什麼時代;命啊,日常生活平平淡淡的,也是需要愛惜與守護的;人啊,平平凡凡、健健康康的,就足夠幸福了。
《道德經》中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話:「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每每讀到這句話,想像中老子大智若愚、活活潑潑的樣子,都會在我腦海裡浮現——捻著白鬚,祂爽朗地笑著,鼓勵我們說 : 「人既要在變動的混濁中靜下來,找回澄澈清明;也要在穩定的安寧中動起來,重新煥發生機。」但願,防疫期間,人人求得心安。動,我們能活潑得像一支捷舞;靜,我們也能靈動得像一帖狂草。
              林世峰20210515高雄,啜茶、敲鍵盤、當個阿宅
avatar-img
12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世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疫情下的心病,還要心藥醫,而這心藥,或許,還是人類的精神產物。在我的大專生專題研究〈親親而仁民?華人雙元孝道信念對利他行為的影響:同理心的中介效果〉裡,我曾引用日裔美籍政治學大師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觀點,解釋群體心理、社會文化層面的力量如何幫助台灣獲得突出的防疫成就。
面對「文化」,崇洋媚外的人,是「失根的蘭花」,是「漂泊的浮萍」;面對「文化」,抱殘守缺的人,是「鐵屋中熟睡的人」,是「洞穴裡的囚徒」。面對「文化」,我們既不能守舊,亦不能忘本。我們既要保持清醒的理智,懷抱批判的勇氣,譜寫文化的新篇;也要持守自重的信念,汲取思想的泉源,滋養人群的生命。
人死後,真的什麼都不存在了嗎? 每當我在學院的課堂上,得知一些自己正處在某種關鍵期、高峰期,只有一種輕微的憂傷躡手躡腳地打心頭走過...面對太多太巨大的無解,所幸,我還能許願——但願,當我對外追尋,對內梳理,都能夠在渺小生命的巨大空虛中,稍稍留出一些空間,給美麗而真摯的情感,給昇華而蕩漾的精神...
...時間點點滴滴不停流逝,我想趕緊回到書桌前...然而,當我邁開沉重的步伐走近門前,突然我發覺,要推開那扇嘎吱作響的門,帶給我一陣糾結...那更難以面對的,是又再一次被考試緊緊捆綁的學習,是空虛到幾近輕飄無依的內心...無法再面對考卷、再面對書本,更無法再次承受,這樣一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我是林世峰,目前就讀臺大心理系四年級,雙主修中文系,也修習教育學程、神經科學學程,近來正在進行性格及社會心理學的學士論文研究。學測結束、成績公布後,不少學弟妹來詢問我想考臺大心理系要怎麼準備。我綜合整理了各種提問和我的回答,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簡要說明該系畢業生的出路,並分享自己對於心理學的一些認識。
疫情下的心病,還要心藥醫,而這心藥,或許,還是人類的精神產物。在我的大專生專題研究〈親親而仁民?華人雙元孝道信念對利他行為的影響:同理心的中介效果〉裡,我曾引用日裔美籍政治學大師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觀點,解釋群體心理、社會文化層面的力量如何幫助台灣獲得突出的防疫成就。
面對「文化」,崇洋媚外的人,是「失根的蘭花」,是「漂泊的浮萍」;面對「文化」,抱殘守缺的人,是「鐵屋中熟睡的人」,是「洞穴裡的囚徒」。面對「文化」,我們既不能守舊,亦不能忘本。我們既要保持清醒的理智,懷抱批判的勇氣,譜寫文化的新篇;也要持守自重的信念,汲取思想的泉源,滋養人群的生命。
人死後,真的什麼都不存在了嗎? 每當我在學院的課堂上,得知一些自己正處在某種關鍵期、高峰期,只有一種輕微的憂傷躡手躡腳地打心頭走過...面對太多太巨大的無解,所幸,我還能許願——但願,當我對外追尋,對內梳理,都能夠在渺小生命的巨大空虛中,稍稍留出一些空間,給美麗而真摯的情感,給昇華而蕩漾的精神...
...時間點點滴滴不停流逝,我想趕緊回到書桌前...然而,當我邁開沉重的步伐走近門前,突然我發覺,要推開那扇嘎吱作響的門,帶給我一陣糾結...那更難以面對的,是又再一次被考試緊緊捆綁的學習,是空虛到幾近輕飄無依的內心...無法再面對考卷、再面對書本,更無法再次承受,這樣一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我是林世峰,目前就讀臺大心理系四年級,雙主修中文系,也修習教育學程、神經科學學程,近來正在進行性格及社會心理學的學士論文研究。學測結束、成績公布後,不少學弟妹來詢問我想考臺大心理系要怎麼準備。我綜合整理了各種提問和我的回答,透過這篇文章和大家簡要說明該系畢業生的出路,並分享自己對於心理學的一些認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我們的心靈經常處於疲憊和壓力之中。如何在繁忙的日程中尋找一片靜謐之地,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想象一下,在忙碌一天後,能有一段專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透過頌缽的聲音浸泡在內心的寧靜之中,這不僅是一種奢侈,更是一種身心靈的療癒。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悠然清心,如水潭中的一片蓮葉,靜靜地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寧靜。生活如同一場交織著喧囂和寧靜的旅程,而在這塵世的喧囂中,我們時刻保持清淨的心性,不被外在的風浪所擾。 謠言如同微風輕輕吹過,但我們堅定如山,不受其影響。在言論的海洋中航行,我們如同冷靜的水流,不被他人的言語所攪擾。面對那些黑氣重、魔性強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其實,孤獨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是一個選擇 即使在人群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孤獨或是不要。 會不會疫情帶給世界的禮物便是感受孤獨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我們的心靈經常處於疲憊和壓力之中。如何在繁忙的日程中尋找一片靜謐之地,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想象一下,在忙碌一天後,能有一段專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透過頌缽的聲音浸泡在內心的寧靜之中,這不僅是一種奢侈,更是一種身心靈的療癒。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悠然清心,如水潭中的一片蓮葉,靜靜地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寧靜。生活如同一場交織著喧囂和寧靜的旅程,而在這塵世的喧囂中,我們時刻保持清淨的心性,不被外在的風浪所擾。 謠言如同微風輕輕吹過,但我們堅定如山,不受其影響。在言論的海洋中航行,我們如同冷靜的水流,不被他人的言語所攪擾。面對那些黑氣重、魔性強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其實,孤獨是一個主動的行為,是一個選擇 即使在人群中,我們也可以選擇孤獨或是不要。 會不會疫情帶給世界的禮物便是感受孤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