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時我離開雙親,父母將我託付給德國的祖父母,我開始在那裏生活。祖父母因戰爭離開了故鄉,家人也多半失散,親近的朋友都不在身邊。因此祖父母對於我要和它們一起住感到非常高興,外婆經常為我烘焙好吃的蛋糕。
每次我從學校回來,一開玄關的門:「嗯,好香喲!」聞到一股從廚房飄出難以形容的甜美芳香,心情也開始興奮起來。
——摘自(日)門倉多仁亞《德國家庭幸福烘焙筆記:讓人百吃不膩的質樸食譜》
依然不用換上制服走進校門
倆小停課第三天,哥哥如常坐在螢幕前方「上學、放學」,每日提早登入虛擬教室與同學們打招呼,最後一堂課結束視訊前,也同學們揮手互道「再見、明天見」,媽媽我坐在客廳聽見也忍俊不禁。弟弟恍惚多了。今天一大早就哭喊不要去幼兒園,他平常賴床就用這招,今天卻反效果(噗哧~)!
幸好幼兒園老師開始在群組傳遞每日學習進度,甚至準備「工作包」請家長來領回;我因此逐日讓弟弟手作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其餘時間,我們試圖挖出陳年玩具來消遣,諸如木頭疊疊樂、樂高組、船艦模型、高爾夫球組,各項約莫撐一二十分鐘。失去同樂的玩伴大概是小朋友在防疫生活中較大的損失。
小孩終於發現「停課不停學」的秘密
「停課不停學」第二天,倆小似乎還能跟上秩序,但是來到今天,好像某種祕密被發現了。例如,哥哥發現有幾堂課原來是坐在螢幕前閱讀電子檔(老師放置課程檔案在共用資料匣,我再逐日配合課程下載),弟弟發現真的不再用去幼兒園吃青菜。彷彿一道縫隙,在規律的學校與家庭作息轉換中,發現彈性而浪漫的存在可能。
繼星期一夜晚從Podcast聽見小木偶皮諾丘童話故事(
防疫日記第三天),我以為就此開啟更多接觸經典童話的可能性,倆人卻決定每天反覆聆聽小木偶直到耳朵爽快、身心舒暢。星期四傍晚以前,至少播放十二次循環(一次四集),因為他們正默默背誦故事裡的爆笑對話,放置在現實生活中相互調侃。
日本「料理生活家」門倉多仁亞所執筆,她從家庭日常飲食出發,提供樸素而溫暖的氣氛營造,又不失蛋糕美味。
蛋糕書和麵包書
我的書櫃裡總是凌亂塞擠著烘焙書籍。理論上,數量愈龐大的書類愈容易整理,無論「高矮厚薄」必然有個順序。蛋糕書和麵包書的特性在於手作參考,不同於歐美食譜經常以文字敘述製作流程,且夾帶故事性;台日韓食譜反之,幾乎是從食材介紹到成品出爐,每一個步驟都使用照片搭配說明文字,詳細又貼心,實用度高;因此烘焙書籍像個好動的孩子,待不住書櫃。
烘焙之前(中)(後)我都將它擺在廚房工作桌,先複習內容,再邊計算食材重量邊,然後對照成品的異同。相信在影音食譜流行的時代,烘焙書籍依舊保有價值。由於頻繁使用,拿出來後忘記放回去(或者塞不回去)變成狼藉一片。不少烘焙類作家說過:「就讓頁扉沾滿麵粉和筆記吧!」這大約是蛋糕書和麵包書的幸福宿命。
眾多烘焙書籍,最觸動我的一本是日本「料理生活家」門倉多仁亞所執筆的《國家庭幸福烘焙筆記:讓人百吃不膩的質樸食譜》。她從德國外婆身上所學習到的烘焙精神是妥適利用當季食材,認真的製作過程,以及確認蛋糕在家庭生活裡所扮演的甜蜜角色。——眼看著防疫生活即將來到週末,想要展翅飛翔的小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在這星期前五天已經把家中玩具摸索過一輪,是否週末時光就允許他們打開廚房裡的糖罐子,嗅聞糖罐子裡蔗糖芬芳,一起動手完成美味的蛋糕呢?
攪拌攪拌就完成的蔬果蛋糕!
(以下為付費閱讀內容)……
☑之二 只要一個大鋼盆(或任何大碗缽),加上一隻打蛋器(湯匙也可以),將食材一一倒入攪拌至無顆粒,就可以裝模、入爐囉。烤溫維持在170℃至190℃之間。
(以下為付費閱讀內容)……
☑所有食譜皆附上出處連結,以尊重原創;食譜皆經過試作試吃後記錄而成(包含慘痛教訓)。
……(以下為付費閱讀內容)
〔補充說明〕
親子烘焙的趣味便在於簡單好玩,順便找一點事情給小孩做,類似黏土或史萊姆的快樂。我大兒子不愛烘焙,卻偏偏喜歡用湯匙舀麵粉,以及秤量各種食材,每次他備料完成(兼散了一桌子麵粉)我再來接手後面的工作。防疫生活中,與小孩緊密相處,偶爾陪他玩耍、看影片、盯作業完成了嗎?也邀請小孩來到廚房(彷彿貴賓蒞臨,又噗哧~)一起創造親子烘焙時光。
另,這幾年我多使用「二砂糖」。它的味道質樸、烤麵包時容易上色、煮甜湯也適合,如果烘焙較精緻品項時,可以先用研磨器打碎再使用,此外它容易購買、價格低廉。相較於其他糖類,它的溫潤度和優雅度可能不足,使用前再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