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假消息已滲透到你我身邊?《宣傳機器》給我們的一大警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宣傳機器》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恩南.艾瑞爾所著,同時也是數位經濟計畫共同主持人,長期與臉書、推特、微軟、IBM、英特爾等500大企業合作,幫助他們投入資訊科技以善用社群媒體,恩南教授希望透過二十年的研究,揭露社群媒體所組成的宣傳機器是如何影響我們現今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決定。
這本書緊扣著社群媒體等「宣傳機器」的主軸,講述原理運作、行銷運用、社會影響、政治操作、甚至是交友擇偶的方式,而我們又該如何因應這樣的世界;老實說,除了翻譯用語相當硬之外,沒有統計或行銷背景的朋友來看《宣傳機器》會感到相當吃力,因為裡面經常提到統計觀念,而這是我從小到大都沒接觸的領域(啃的有夠累),不過書中有提到假訊息傳播,我認為很適合近來人心惶惶的台灣,此次僅針對裡頭提及的「假訊息」議題做分享。
宣傳機器之所以能夠如此龐大,有賴於網際網路以及社群媒體的普及,每一個人都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對各個領域發表看法,逐步成為一方之言,或是分享他人言論,以表自己對某領域/想法的重視與認同,然而其中也有居心叵測、有其他意圖的人們,為了特定目的而操縱社群媒體。
麻疹疫苗於1968年改良後使用至今,使各地麻疹案例大幅下降,然而安德魯.維克菲爾德的期刊論文刊出後,許多家長因擔憂孩子會得自閉症,而不讓孩子施打麻疹疫苗。
即使後來假論文已證實造假並撤除,至今仍有民眾認為是對的。
有興趣更多了解的可以點這裡:
注意:以下這張圖是我個人想法,書中沒有這麼說,但對照如今台灣,不就是這樣嗎?

那麼這些假消息是怎麼來的呢?

假新聞被設計得更有吸引力,假新聞一出,機器人假帳號就會開始廣為轉推,並且引發不成比例的真人觸及次數,再來機器人會不斷TAG並提到有影響力的人,如果機器人能成功影響那些真實有影響力的人轉發,假訊息的真實感就會大幅提升!
擷取書中P.99案例:
某個機器人提到@realDonaldTrump十九次,所連結的假新聞聲稱2016年總統大選有非法移民投下數百萬張選票,川普曾在某些場合分享來自機器人的內容,這不但將這些內容合法化,還在推特的網路中廣為散播錯誤訊息,並採納錯誤的說法,即數百萬個非法移民在2016年總統大選投下選票,作為官方的談話要點。
也許有些人會想:「哪那麼嚴重~轉分享而已,大家會自己判斷的啦!」
因為資訊真真假假,大家蒐集資訊的管道五花八門,不見得每一個人都知道如何確認真偽,甚至已被影響到不信任另一方言論,我們的順手轉發,容易影響身邊親友們的認知。
成語有一句:「三人成虎」,連續三人說街上有老虎,就會使人真的相信街上真有老虎,而網路上的假消息遠遠不只三人轉傳,若我們的朋友也按讚轉推,更會提高我們對事情的信任感,有心人士利用的就是這一點,運用真假混和的資訊影響人們的想法,以達到特定目的,這就是所謂的資訊戰。
(老實說,網路行銷也是一樣的)
在相信並轉發之前,我們應該先往源頭查證,或是現在台灣也有幾個專門破解謠言的網站,大家可以上去查找相關訊息。
說到假帳號,我想大家應該很常收到奇怪的交友邀請,觀察了一下有以下特徵:
  • 外地生活
  • 喪偶
  • 長相不錯(但不分年齡)
  • 只放風景照、沒真人頭像
  • 幾乎沒什麼動態牆,或很少有按讚與互動
這種也許加了無害,平常沒什麼動作,但真有什麼「任務」時就會開始狂發文影響你的想法,否則創這帳號要幹嘛?還是刪掉為妙。
深偽技術是什麼?來看看這個影片介紹:
想想很可怕,科技的進步以及網路的傳播,我們未來該如何辨別真實並做出好的決策?這難度勢必將越來越高,我們能做的只有:
這本《宣傳機器》的資訊量真的太大,其中用到的數據思維讓我深刻感到自身的不足,若要小心不被假訊息給騙倒,我們都需要有足夠的思辨能力,以及看懂數據帶來的意涵,不過這本書還有講到很多可運用於行銷的知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來研究研究。

購書連結
若喜歡這篇的話,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不是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最需要的不是提出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你問對問題了嗎?》為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所著,一位享譽全球的創新與問題解決專家,他在書中舉例:
近來有感,算是畫給自己轉換心態用的一篇,我認為即便發生了衝突,還是可以試著轉換成相對積極的心態,有時關係本就難解,遇到這種非常時期就更加明顯,現在離婚早已見怪不怪,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遇到難題,希望一點心得可以幫助到大家。
最近全民防疫大家壓力都很大,用全漫畫分享家中小趣味給大家輕鬆一下^_^ 喜歡這篇的話,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吧^_^ 大家加油!
「AZ疫苗打了會有血栓,我才不要去。」 「疫苗研發期太短一定不安全」 「誰誰誰都沒打了,我幹嘛去打」 我想如果有關心防疫的朋友應該多少會聽到這些言論,但真的是這樣嗎?近年來大家都知道假新聞已滲透進我們生活,我們也該適時查證、以免誤信單一信息。
當台下一片靜默,邀請舉手也沒人理的時候,空氣中彷彿有股冷風吹過,卻只有一個人打了冷顫,那個人,就是台上的講師。 我相信,這時候那位講師最需要的就是曾培佑老師的《極度吸睛》!
我家阿母生了四個孩子,我是最後一個,長大後的我們曾開阿母玩笑,說她上輩子一定是踢破了我爸的骨灰罈,這輩子才被我爸虐待,雖然大家說說笑笑、彷彿雲淡風輕,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
彼得杜拉克曾說:「最危險的,不是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最需要的不是提出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你問對問題了嗎?》為湯馬斯.維戴爾-維德斯柏所著,一位享譽全球的創新與問題解決專家,他在書中舉例:
近來有感,算是畫給自己轉換心態用的一篇,我認為即便發生了衝突,還是可以試著轉換成相對積極的心態,有時關係本就難解,遇到這種非常時期就更加明顯,現在離婚早已見怪不怪,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遇到難題,希望一點心得可以幫助到大家。
最近全民防疫大家壓力都很大,用全漫畫分享家中小趣味給大家輕鬆一下^_^ 喜歡這篇的話,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吧^_^ 大家加油!
「AZ疫苗打了會有血栓,我才不要去。」 「疫苗研發期太短一定不安全」 「誰誰誰都沒打了,我幹嘛去打」 我想如果有關心防疫的朋友應該多少會聽到這些言論,但真的是這樣嗎?近年來大家都知道假新聞已滲透進我們生活,我們也該適時查證、以免誤信單一信息。
當台下一片靜默,邀請舉手也沒人理的時候,空氣中彷彿有股冷風吹過,卻只有一個人打了冷顫,那個人,就是台上的講師。 我相信,這時候那位講師最需要的就是曾培佑老師的《極度吸睛》!
我家阿母生了四個孩子,我是最後一個,長大後的我們曾開阿母玩笑,說她上輩子一定是踢破了我爸的骨灰罈,這輩子才被我爸虐待,雖然大家說說笑笑、彷彿雲淡風輕,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政治力量也依賴媒體宣傳意識形態,《製造共識》讓讀者看見美國的媒體,如何附和政治人物的話術,,沒有淪為國家的政治宣傳機器。 在台灣,討論媒體識讀和「境外勢力」,最常提到中國,但很少人討論,也很少人想到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長久,也更「潤物細無聲」。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假訊息】 根據法新社報導,2024年代表世界半數人口的國家要舉行關鍵選舉,因而被視為民主的「成敗關鍵年」。 然而新技術卻加劇假訊息/假新聞的擴散,2024年將是對人工智慧(AI)一次重大壓力測試。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政治力量也依賴媒體宣傳意識形態,《製造共識》讓讀者看見美國的媒體,如何附和政治人物的話術,,沒有淪為國家的政治宣傳機器。 在台灣,討論媒體識讀和「境外勢力」,最常提到中國,但很少人討論,也很少人想到美國對台灣的影響更長久,也更「潤物細無聲」。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假訊息】 根據法新社報導,2024年代表世界半數人口的國家要舉行關鍵選舉,因而被視為民主的「成敗關鍵年」。 然而新技術卻加劇假訊息/假新聞的擴散,2024年將是對人工智慧(AI)一次重大壓力測試。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