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認知作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認知作戰」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話題,但在一頭栽進那紛亂的爭執之前,我們可能要先了解「什麼是認知作戰」,再來才是「認知作戰目的為何」、「誰在認知作戰」跟「認知作戰有沒有效」。
認知領域作戰是現代戰爭理論的一環。理論的第一層是混合戰,其下第二層除了傳統的軍事作戰外,還有政治、經濟、公民運動、資訊戰等等,而在資訊作戰範疇下的第三層,則包含了網路間諜、竊取技術、數位極權輸出,當然也包含了認知領域作戰。
認知領域作戰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混合戰的一環
而認知作戰的目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對其定義是:「利用爭議訊息,破壞社會既有網絡及深化對立。
我很喜歡一個政治學上常用的比喻。假設公共領域是一張大圓桌,身為公民的我們圍著圓桌在討論桌上一個名為「議題」之實體的真實樣貌。因為每個人看出去的角度不同,彼此之間必然會有意見不合之處,但只要我們理解這點,而且保有一定程度的互相信任,那我們依然可以根據眾人的意見描繪出議題的整體並從而做出判斷,這正是民主的基礎,也是它的可貴之處。
有些人以為認知作戰是為了讓人相信假訊息,這不能說錯,但並不是事情的全貌。認知作戰的目標始終是加深對立,破壞公民社會的互信基礎,最終讓我們選擇翻桌。
目前認知作戰公認最有效的模式,一般稱作「在地協力者」,就是直接利用圓桌旁幾位公民來散播爭議訊息。以疫情為例,有些誇張的訊息很容易辨識,例如「政府每天焚燒上百具染疫屍體」;但有些訊息幾可亂真,甚至不能完全說是假訊息,例如「政府利用疫情侵害人民隱私」,這在世界各國都是程度的問題,而不是真假的問題。
在地協力者跟公民的差別在於,他們提出意見並不是為了解決紛爭,相反的,他們的意見會試圖引發恐懼、憤怒、焦慮、同情等情緒,試著讓對立更加激化,讓圍繞著圓桌的我們彼此猜忌懷疑。最後,當我們認定對面的人不可能客觀描繪時,那這張圓桌似乎也沒有存在的必要,這種無法凝聚共識、厭倦多元觀點的社會,正是極權主義的溫床。
台灣要對抗認知作戰的敵人當然是中國,把認知作戰當成藍、綠、白、黃之間網軍的較量我認為是錯誤的解讀,除非確認其中有敵國介入的痕跡。
王定宇提到山寨版的自由時報或疾管家是事實,但這種作戰模式效果比在地協力者差得多。而他把 PTT 鼓吹移除或封鎖疾管家也當成認知作戰,是因為他主觀認定即使是圓桌對面的台灣人也不會提出這樣的意見,但這必須要經過更深入的調查才能下定論,畢竟對岸認知作戰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彼此懷疑,沒有證據的指控正是踏入陷阱的第一步。
因為林瑋豐反串事件而見獵心喜的 PTT 版眾也是一樣。如果說王定宇的過度防衛還情有可原,那八卦版完全沒有防備的心態則讓人無法理解。台灣無論哪個政黨都有負責網路輿論的部門,這跟中國有沒有對我們進行認知作戰完全是兩回事,前者只會影響選舉的勝敗,後者才會影響你有沒有下次選舉的機會,但八卦版明顯在意的是前者。
自從瑞典研究把台灣排到全世界受境外爭議訊息攻擊的第一名後,開始有股風氣認為這是台灣學者或政治人物誇大了認知作戰的影響力,實際上認知作戰在其他國家造成重大事件的機率很低。
但我認為必須強調的是,在其他國家,他們的重大事件是選舉的勝負、大型的社會運動、暴動乃至於後續影響的經濟及民生,但在台灣,這關係到我們能否繼續擁有自由民主、能否保有我們喜愛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間大家都很愛說「同島一命」,如果這座島嶼和我們真的是命運共同體,那我們更該了解面對的風險,對中國任何可能的侵略模式都要更小心。
了解認知作戰,除了是增強我們對境外爭議訊息攻擊的防備,也是提醒我們每一次的議題討論跟反駁都要以實證為基礎,以達成共識為目標。不要輕易懷疑對方的動機,甚至指控對方是網軍、綠共或中共同路人,因為分化正是中國想要的,可是很多人根本沒拿錢就主動做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這不單純是廢核的問題,而是我們又要廢核、又要擋中火、藻礁又一點點都不能傷到,那缺電只是遲早的事,這是民眾自己選的,但後果卻又是民眾不願意承擔的。
政治人物們為了博得選民歡心,常無視程序逕訂更嚴格的標準,又愛無意義地出現在基層作業現場視察,如果我們無法認清事實,繼續放任侯市長這類的政治人物無視程序跟挪用資源,遲早有一天,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政府會因為濫用資源而沒有能力滿足我們的需求。
本土疫情再次升溫,並開始出現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病例,為了因應升高的社區傳播風險,指揮中心將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二級,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團昨日在立法院開記者會,立院總召費鴻泰痛批陳時中防疫沒做好讓民眾染疫,根本就應該被槍斃。
今天行政院公布了應對澡礁公投的最終定案,為了讓新朋友簡單理解,我替各位稍微梳理一下藻礁公投的脈絡。
昨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佈最新民調,8月底的四項公投,除核四之外,其餘公投同意者皆遠遠高過反對者,這數據基本上跟過去我所打聽到的差不多,但還是有一些可以討論的地方。
我們證明過一個懂得尊重的政府跟一群有素養的公民,才是最強的防疫措施,因為民主政府的決策機制比專斷的獨裁政府更有效,民主社會的公民自主性比專制社會的臣民更好。只要政府跟民間能通力合作與互相體諒,團結的我們依然可以再次度過難關。
這不單純是廢核的問題,而是我們又要廢核、又要擋中火、藻礁又一點點都不能傷到,那缺電只是遲早的事,這是民眾自己選的,但後果卻又是民眾不願意承擔的。
政治人物們為了博得選民歡心,常無視程序逕訂更嚴格的標準,又愛無意義地出現在基層作業現場視察,如果我們無法認清事實,繼續放任侯市長這類的政治人物無視程序跟挪用資源,遲早有一天,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政府會因為濫用資源而沒有能力滿足我們的需求。
本土疫情再次升溫,並開始出現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病例,為了因應升高的社區傳播風險,指揮中心將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二級,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團昨日在立法院開記者會,立院總召費鴻泰痛批陳時中防疫沒做好讓民眾染疫,根本就應該被槍斃。
今天行政院公布了應對澡礁公投的最終定案,為了讓新朋友簡單理解,我替各位稍微梳理一下藻礁公投的脈絡。
昨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公佈最新民調,8月底的四項公投,除核四之外,其餘公投同意者皆遠遠高過反對者,這數據基本上跟過去我所打聽到的差不多,但還是有一些可以討論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政府對人民的「認知作戰」包含了定期與不定期的「愛國表態日」、「假新聞」聯播、言論審查、針對指標異議份子的仿冒帳號、抹黑某些議題……等。網路上的「認知作戰」混合現實世界的抓捕、打壓、媒體操作,壓熄可能的反抗之火。 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共對外的大外宣和認知作戰是一種對民主國家敵意的表現。
Thumbnail
認知戰認知作戰: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中的認知戰策略分析 認知戰認知作戰: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中的認知戰策略分析 關鍵字:認知作戰,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認知戰爭,認知戰戰術,認知戰戰略,認知域作戰研究,認知作戰,認知控制,戰略思想,Cognitive W
Thumbnail
認知戰認知作戰:以北約增兵為背景的認知戰策略分析 關鍵字:北約增兵,認知戰,攻擊方,防禦方,心理戰,資訊操控,虛假資訊,網路戰,中立國,友軍,烏克蘭,俄羅斯,ISIS,芬蘭,瑞士,北約盟國,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內戰,輿論戰,資訊共用,媒體操控,公民教育,網路安全,恐怖主義,心理防禦,國際合作,軍
Thumbnail
認知戰認知作戰:認知戰與安全挑戰中方企業在海外的應對策略分析 關鍵字:認知戰, 中方企業, 恐怖襲擊, 安全挑戰, 資訊傳播, 社會責任, 風險管理, 國際合作,認知作戰,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認知戰爭,認知戰戰術,認知戰戰略,認知域作戰研究,認知作戰,認知控
Thumbnail
“真假難辨的謠言,其目的是撕裂台灣社會,使我們對政府產生懷疑,對政治立場不同者充滿怨恨。”   楊醫師九月選書: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作者:沈柏洋、吳銘軒、台灣民主實驗室 大塊文化出版   認知作戰,不論哪個黨派都很愛提的一個詞,不過因為牽扯到作戰,某個程度就是對於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加上
Thumbnail
認知作戰殼吉桔:高科技加持的認知作戰-現代戰爭的新戰局 關鍵字:網路空間戰,駭客攻擊,網路滲透,高科技手段,資訊媒體操縱,人工智慧,深度偽造,輿論戰,網路防禦,全智慧化,斬首攻心戰,資訊集成,精確制導,虛假資訊,政治輿論,心理戰,認知作戰,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
Thumbnail
認知作戰殼吉桔:做認知戰戰略全案順序很重要 認知作戰殼吉桔:做認知戰戰略全案順序很重要 關鍵字:認知作戰, 戰略全案順序, 戰略定位, 受眾體驗, 價值主張, 管道選擇, 戰略構建, 戰術研發, 傳播管道, 戰略形象,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認知戰爭,認知戰戰
Thumbnail
認知作戰殼吉桔:認知戰戰略建設大揭秘 認知作戰殼吉桔:認知戰戰略建設大揭秘 關鍵字:認知作戰, 態勢感知, 戰場機會, 戰略診斷, 戰略優勢, 認知系統, 價值創建, 四維定位模型, 戰略視覺, 視覺設計, IP設計, 空間設計, 戰術與執行, 新媒體形象,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
Thumbnail
所謂「認知戰」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旨在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於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其目的是透過釋放資訊去影響,進而破壞敵方社會既有的、互信的基礎,並加深其對立,降低其士氣,打擊對手的計畫及其開展活動的能力。認知戰常常聚焦在被攻擊方的思惟運作能力、心理意識和邏輯習慣。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政府對人民的「認知作戰」包含了定期與不定期的「愛國表態日」、「假新聞」聯播、言論審查、針對指標異議份子的仿冒帳號、抹黑某些議題……等。網路上的「認知作戰」混合現實世界的抓捕、打壓、媒體操作,壓熄可能的反抗之火。 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共對外的大外宣和認知作戰是一種對民主國家敵意的表現。
Thumbnail
認知戰認知作戰: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中的認知戰策略分析 認知戰認知作戰: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中的認知戰策略分析 關鍵字:認知作戰,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認知戰爭,認知戰戰術,認知戰戰略,認知域作戰研究,認知作戰,認知控制,戰略思想,Cognitive W
Thumbnail
認知戰認知作戰:以北約增兵為背景的認知戰策略分析 關鍵字:北約增兵,認知戰,攻擊方,防禦方,心理戰,資訊操控,虛假資訊,網路戰,中立國,友軍,烏克蘭,俄羅斯,ISIS,芬蘭,瑞士,北約盟國,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內戰,輿論戰,資訊共用,媒體操控,公民教育,網路安全,恐怖主義,心理防禦,國際合作,軍
Thumbnail
認知戰認知作戰:認知戰與安全挑戰中方企業在海外的應對策略分析 關鍵字:認知戰, 中方企業, 恐怖襲擊, 安全挑戰, 資訊傳播, 社會責任, 風險管理, 國際合作,認知作戰,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認知戰爭,認知戰戰術,認知戰戰略,認知域作戰研究,認知作戰,認知控
Thumbnail
“真假難辨的謠言,其目的是撕裂台灣社會,使我們對政府產生懷疑,對政治立場不同者充滿怨恨。”   楊醫師九月選書: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作者:沈柏洋、吳銘軒、台灣民主實驗室 大塊文化出版   認知作戰,不論哪個黨派都很愛提的一個詞,不過因為牽扯到作戰,某個程度就是對於國與國之間的角度,加上
Thumbnail
認知作戰殼吉桔:高科技加持的認知作戰-現代戰爭的新戰局 關鍵字:網路空間戰,駭客攻擊,網路滲透,高科技手段,資訊媒體操縱,人工智慧,深度偽造,輿論戰,網路防禦,全智慧化,斬首攻心戰,資訊集成,精確制導,虛假資訊,政治輿論,心理戰,認知作戰,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
Thumbnail
認知作戰殼吉桔:做認知戰戰略全案順序很重要 認知作戰殼吉桔:做認知戰戰略全案順序很重要 關鍵字:認知作戰, 戰略全案順序, 戰略定位, 受眾體驗, 價值主張, 管道選擇, 戰略構建, 戰術研發, 傳播管道, 戰略形象,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知域,認知戰研究中心,認知戰爭,認知戰戰
Thumbnail
認知作戰殼吉桔:認知戰戰略建設大揭秘 認知作戰殼吉桔:認知戰戰略建設大揭秘 關鍵字:認知作戰, 態勢感知, 戰場機會, 戰略診斷, 戰略優勢, 認知系統, 價值創建, 四維定位模型, 戰略視覺, 視覺設計, IP設計, 空間設計, 戰術與執行, 新媒體形象,新質生產力,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戰,認
Thumbnail
所謂「認知戰」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旨在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於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其目的是透過釋放資訊去影響,進而破壞敵方社會既有的、互信的基礎,並加深其對立,降低其士氣,打擊對手的計畫及其開展活動的能力。認知戰常常聚焦在被攻擊方的思惟運作能力、心理意識和邏輯習慣。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