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管理方式與人資政策的觀察與思考

目前台灣有關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論述,多集中於企業國際化後外派人員的派任、訓練及回任,而對於企業如何進行當地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鮮少有著述。筆者為拋磚引玉,分享自身在印尼的操作經驗,希望能邀集國際人力資源管理之從業者,共同分享彼此的管理經驗,增進台幹在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智識。

印尼跨國企業的管理方式

根據筆者的觀察,印尼的跨國企業可粗略分成兩種管理方式:
第一種諸如日商、韓商,採用的是「結果管理」指的是跨國企業的經營者要求檢視企業內業務的績效成果,管控需何時完成,而對於怎麼完成、如何完成則按照管理系統及管理辦法運作,不會有過多的人為干涉。
  • 結果管理導向的企業信任管理系統的有效性,所以也較願意賦權給當地主管。這樣的管理手法,僅會有少數高階主管人員派駐在當地國擔任總經理、CEO角色,而當地國主要的中低階主管則由當地人擔任,在地化的速度也較快。
  • 由於高階主管必須快速的掌握經營情形,大量的跨部門溝通,所以融入當地文化的速度較快,與在地員工互動程度高。
第二種諸如台商、中商等,採用的是「過程管理」,這裡指的是跨國企業的經營者不只檢視業務的績效成果,更深入的管控應該怎麼完成或是如何完成,即便已經建置了系統化的管理辦法,在各個決策節點上仍部署大量母國主管進行實際決策監督。
  • 可能是台商與中商的企業文化較為高度權威集中,對於企業運作的掌控力道較高,同時也不易授權員工決策。
  • 由於各級母國主管不必掌握獨自全局,僅需串連其他母國主管即可,故主管融入當地文化速度較慢、與在地員工的互動程度低。
日商、韓商給予母國主管的派駐福利相當優異,故為了減少人事成本必須加速在地化的進行。而相對來說,台商與中商對於企業經營環節以及在地員工的掌握程度相當高。
乍看之下,似乎「結果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的好處會大於「過程管理」,因為充分授權員工,文化互動程度又較高,整體企業經營方式較為健康。然而,筆者認為跨國管理真正的成敗不只在於企業管理方法,而必須溯源於於當地國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
印尼跨國企業的管理方式可分成結果管理與過程管理,與企業文化及人事成本有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赤道以下的日子:跨國人資的印尼實戰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110會員
100內容數
HR Lab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