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如果路口的紅綠燈不再運作,會有什麼後果?

2021/05/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編按:《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是人類學大師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最平易近人的幽默作品!當國家緊扼人民的命脈、財團資本控制世界,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艱困世道中,人類學大師斯科特以29篇幽默的靈光片段,捍衛地方性知識、常識、個體創造力與自發性的無政府主義思維,帶領我們審視世間百態,用不同眼光看歷史、尋找政治生活的另類出路!

文/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
日常生活的規定無所不在,深深的嵌進我們的例行工作與期望,使我們習以為常,終至視而不見。舉十字路口的交通燈號為例好了。這是美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明,號誌取代了交通工程師對於「商量」的判斷,規範行人、馬車、汽車與腳踏車的相互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演進,終於成為世界通行的裝置,目的是把具有協調性的工程設計,強灌進用路者的腦海裡,避免意外。一般造成的結果就是新布蘭登堡的交通實況,被我寫進本書的開場:明明沒有任何車輛經過,一堆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還是耐心站在那裡,等待燈號變換。習慣成自然,他們沒法擺脫積習,暫時擱置獨立判斷,或者出自公民恐懼,擔心違反專斷的電子法律秩序,會招來難測的惡果。

移除紅綠燈:反直覺的小例子

如果在十字路口不再進行電子執法,駕駛、行人獨立判斷,各行其是,會有什麼後果?一九九九年,從荷蘭的達拉赫騰(Drachten)開始,這個假設開始實地測試,效果相當驚人,從歐洲到美國,掀起一波「去紅燈」的運動。這個小政策的推動與結果,背後蘊藏的理論具有一定的診斷效果:既擴大獨立判斷的範疇,也強化公民自我管理的能力,對於營造新體制,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這個擺脫直覺控制的交通工程師叫做漢斯.蒙德曼(Hans Monderman),二○○三年,他在達拉赫騰率先建議除去紅燈,推廣「分享空間」(shared space),很快的在歐洲站穩腳跟。他的概念起自一個觀察:電子故障癱瘓交通號誌,車流並沒有打結,反而更順暢。他在達拉赫騰選了個每日流量高達兩萬兩千輛的十字街口,改建成圓環,還有延伸出去的弧形路徑,外帶一個行人步行區。撤掉交通號誌之後,意外降到兩件,跟四年前的三十六件相比,創下空前新低。交通運行也比以前更輕鬆,每個駕駛都知道自己要留神,運用常識去判斷,沒法倚靠輔助裝置,以往伴隨出現的路怒症幾乎完全消失。蒙德曼常常拿擁擠的溜冰場來做比較,溜冰的人會根據別人的動態,自我管理,節制自己前進的方向。他還相信,裝設過多的交通號誌,只會讓駕駛分神,無法專注在道路上,十字街頭反而變得比較不安全。
我相信,「去紅燈」可以是個輕鬆的小訓練,讓駕駛更負責任、用路人更加有禮貌。原則上,蒙德曼並不反對交通號誌,他只是在達拉赫騰找不到任何裝置能夠強化安全、增進交通流暢、減少汙染。圓環狀似危險,但這就是重點。他宣稱這樣會讓「駕駛在方向盤前更加謹慎。他們本來就該小心開車」,「後交通號誌時代」的統計數字也證明他的論點是對的。跟其他用路人一起分享道路空間,不用交通號誌強加協調,環境自然而然的要求他們謹慎──法律也會促使用人留意,因為萬一發生意外,責任難以判定的時候,通常會先怪罪「最強的一方」。(比方說,先究責汽車駕駛,而不是腳踏車騎士;先怪腳踏車騎士,然後才是行人。)

限制越多,駕駛反而更想違規

空間共享的交通管理方式靠的是駕駛、腳踏車騎士與行人的智慧、良好的判斷、專注的觀察力;從微觀的角度,我們也可以說,這種方式強化駕駛、腳踏車騎士、行人的技術與能力,協調、折衷交通運行,不必靠著密密麻麻、具有強制性的交通號誌(德國有六百四十八種交通圖案,行近某座城市,一路上會看得眼花撩亂)與標示。蒙德曼相信,限制越多,越會誘惑駕駛在規則範圍內,搶占各種便宜:在限速標誌間超速、搶黃燈、不強制的行車禮節一概不甩。駕駛早在限制的迷宮中,想方設法,牟取最大的利益。蒙德曼的發明稱不上具有撼動世界的重要性,卻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人類生產總值」增值的幅度。
交通管理上的典範轉移如今蔚為風潮。在荷蘭的一座小城,豎起一面標誌,宣示他們的驕傲:「無交通標示」,還舉行一個會議討論這種新哲學:「不安全,最安全」。

(本文摘自 麥田出版 /城邦文化《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為閱讀需要,部分擷取內容有些許調整。)
  • 書名:《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從生活中的不服從論自主、尊嚴、有意義的工作及遊戲》
  • 作者: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1936-)
  • 出版社:麥田出版
  • 出版日期:2021/04/01

● 作者簡介

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1936-)
美國當代政治人類學大師。耶魯大學史德林政治學教授、人類學教授與農業研究計畫主任。著作包括:《反穀:穀物是食糧還是政權工具?人類為農耕社會付出何種代價?一個政治人類學家對國家形成的反思》(Against the Grain: A Deep History of the Earliest States)、《國家的視角》(Seeing Like a State)、《不被統治的藝術》(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等。收成平平的兼職農夫與養蜂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麥田出版
麥田出版
一1992,麥田裡播下了種籽…… 耕耘多年,麥田在摸索中成長,然後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以人文精神為主軸的出版體。從第一本文學小說到人文、歷史、軍事、生活。麥田繼續生存、繼續成長,希圖得到眾多讀者對麥田出版的堅持認同,並成為讀者閱讀生活裡的一個重要部分。2002 年已翩然到來,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