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
左營高中在開學前夕辦理的課程共備工作坊,看到這兩年,老師們因為疫情、政策等調整,忙於因應,漸漸忘記問自己:
「我整學期下來忙碌的規劃課程,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培養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僅是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
「我在學習流程設計中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助他們克服可能存在的恐懼,激發對學習的好奇與愉悅感呢?」
「我有沒有放手不幫學生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相互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
這場一整天 6 小時的課程共備,我們直接就來設計自己的學習流程,體驗一場「課程設計」的開學前共備暖身,課後我整理出三個老師們最有收穫的學習重點,讓我們彼此提醒,一起創造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皆能積極參與的課堂。
曾荃鈺老師已經超過五年陪伴左營高中做課程增能與教師培訓,長時間的陪伴更能夠在教學上共創可能,讓老師相信自己是有力量陪伴學生成長。
營造積極的環境,才能促進學習
健康的植物總需要肥沃的土壤滋養才能長大,同理,學生也要在一個情緒氛圍、社交良好的環境下,才能健康的學習,茁壯成長。我們討論後,創造出四個優質環境的原則,分享給各位,分別是:
內容短指的是,不要落落長文講同一件事情,用引發好奇,增加變化的方式來創造學習環境;而這就會牽涉到多感官的使用,在課程中創造色彩活潑鮮艷、討論互動交流多元的學習空間,在視覺、聽學跟動覺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節奏快跟整體課程的編排有關,學習者的學習流程應環環相扣,只要設計得宜,在學習活動與學習活動間就能快速轉換,並且層層疊加幫助學生鞏固學習並整合知識。
最後,要想以學生為中心融入課程中而非以老師為中心,給出好的問句就是重要的關鍵,緊扣核心學習目標的關鍵問句,排列有序的提問,才能引導出關鍵理解,這部分就推薦去看藍偉瑩老師的《
提問力》啦!
盡量不用簡報,刺激學習者主動思考才是我的目的
做簡報真的是對教學者來說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了。時常我們做課程備課時喜歡做簡報,而簡報確實能帶來清晰的資訊,但這些資訊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學習,還是是老師拿來提醒自己的呢?簡報到底是做給學生看,還是是老師自己怕忘記想要看的呢?
在教學上,我認為老師可以用各種形式規劃核心的學習活動,但盡可能的不使用簡報,原因是視覺化的簡報內容清晰,但也因此降低了學生的自主理解,但老師「如何製作出這份簡報」的備課過程,我認為更是學生應該要向老師學習的,應該要把這個「歷程」還給學生,學生才有自己的真實學習。
像這堂 6 小時的課程共備工作坊,含封面封底我僅用 30 頁簡報PPT,且大多是用來展示活動規則,示範活動圖片,跟照片說明舉例而已,30頁簡報6小時工作坊都用不完,因為重點從來就不是簡報,而是跟學生走一段學習的理解呀!
課堂上更多時間,我們不是看簡報,而是看彼此討論的素材,並且一起全身心的體驗這趟學習的過程,比起死盯著投影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反思。
四組動詞啟動課程設計,讓學生創造自己的學習
談學習流程設計,過去研究中確實已經有很多理論在談如何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跟體驗流程,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創造所學。像是加速是學習法 AL 的 4P 流程,或是課前、課中、課後的時間流程,探究式行動學習模式的流程(設定目標、詢問、探究、建構、分享、反思、評估)等,都是在幫助我們創建學生的學習體驗。
我個人很喜歡用「動詞」當成課程設計的提醒,這部分跟我的個性有關,也跟我操作的習慣有關。過去我的課程設計流程是五步驟:暖身、引導、說明、操作、修正。但近年來看了一些書跟上課後,再更簡化成四步驟,也是這次工作坊分享給老師們的,分別是:引發、接觸、整合、應用這四個學習步驟流程。
① 引發:在學習的一開始引發興趣好奇,點出學習的收益與目標
② 接觸:用各種變化的方式讓學生有第一次對新學習的接觸
③ 整合:讓學生立刻嘗試、應用、反饋後再嘗試,在「做中學」精熟所學
④ 應用:強調與自身的連結,引導反思並評估成效
而為了開啟正向循環的學習流程,老師可以問自己:我想要為學生創造的目標是什麼?(包含價值與收益)我會選擇怎樣的學習活動達到學習目標?我要如何安排學習活動的順序,讓學生能從過程中體驗、檢視、創造自己的成果?我要如何編排課程的開場動機引發與結尾反思應用?
你不能教一個人任何東西,你所能做的,只是幫助他發現已經存在他裡面的東西 -伽利略
如果現在問你:「你覺得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好的課程設計?」其實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你的學生,也沒有老師能比學生更了解他自己,「做中學」勝過任何一種學習方式,學習應來自於工作本身(包括回饋),而非由別人告訴你。相信學生,老師也要相信自己,才有力量可以持續走下去。
課程結束後,老師們自我反思說道:
「原來學習活動的比重可以增加這麼多,依然能在相同時間或更短的時間內,達到預先教學設計的目標呀!」
「過去我總是照著時間軸跟課程進行流程設計課程,後來發現,原來不是這樣,要先決定我的主要學習活動跟希望學生達到的體驗是什麼,再包裝前後,才會讓每堂課程有清楚的重點呀!」
我們都不必是最厲害的課程設計專家,但我們一定可以試著當一個提出問題,而非給出答案,讓學員自己創造,而不是灌輸知識給學生的老師,只要一直走在這條路上,一定可以共創出屬於你的課堂風景。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