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考生01:空氣稀薄的星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要成為作家的人,應當將三天內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寫下來,先不管是否有一致性或關聯性。」-德國作家Ludwig Borne.
不知道Ludwig Borne是誰,這是我從課本上抄下來的一句話。
韓劇「如蝶翩翩」剛開始,喪禮上和朋友聚在一起感嘆的老先生說:「我應該好好規劃晚年要做甚麼才對,可是想著想著就70歲了。」聽了這句話,喉嚨感覺被抓緊了一把,空氣稀薄了起來。
我此刻定位的星球空氣稀薄,四下無人時我總會這樣想。
曾經的職場小主管丟下武器,走回校園,繞了一大圈的跨領域,自以為找到了真正的夢想,一定神才發現,夢想早已變成熱門選項,人們於是用理解的眼光看待我,那份眼光讓我坐立難安,好想抓住任何一個人高喊:「我有我的緣故,我並不是輸了什麼,我並不是逃走啊。」
然後尷尬地發覺,我其實正是從無法下定決心的商業競賽中逃走,從生兒育女的社會角色上逃走,從同齡朋友的身分地位裡逃走。
幸好社會人士多少學了點堅強,感覺寂寞的時候也不太有膽停滯,偶爾還可以自嘲為大齡考生,雖然也不是真的能大到鼓舞人心的年齡就是了。
大齡考生,繼續往前走。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鏡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於是有很多人這樣對妳說吧: 「現在的妳,用警衛的面孔過生活嗎?那麼,笑的時候心裡空空的,快樂總是匆匆就離開,想與人靠近的時候總覺得疏離著,好像也是合理的,當妳連自己都離開了,還能靠近甚麼人呢?」 但是親愛的,我是這樣想的:
於是有很多人這樣對妳說吧: 「現在的妳,用警衛的面孔過生活嗎?那麼,笑的時候心裡空空的,快樂總是匆匆就離開,想與人靠近的時候總覺得疏離著,好像也是合理的,當妳連自己都離開了,還能靠近甚麼人呢?」 但是親愛的,我是這樣想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從全校最後一名到「生活發明王」:創新先生陳建銘的勵志故事,分享他的創新思維與發明歷程,以及如何將夢想與工作連結。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Thumbnail
(一)   從6歲進小學,到我退休,我差不多在學校待了50年。 原來是學生,後來當老師。   像我這種長期在學校的人,退休後,常常做兩種夢。    一是夢到考試。   考試時間要到了,我卻還寫不完,非常緊張。醒來才發現是夢,有時夢境不同,但都和考試有關。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從地獄爬起來的人,我曾經如喪屍般活了好幾年,「沒有二十歲的肆意灑脫,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直到近幾年我才想通,我已經30多歲了,如果一個人可以活到90歲,我人生幾乎有3分之1都奉獻給了考試,我還要這樣的生活嗎?
想成為作家是我從小的夢想。 一回首,我卻已經25歲了,寫過一篇短篇小說,但那時是為了投稿, 也沒有成功獲獎,從此打擊了我的自信心。 說實話,寫小說真的非常困難,它是一個必須全力以赴,又不求回報的辛苦勞動。 我很羨慕!有些人能夠源源不絕、 日更萬字,那是必須日積月累的努力下,才有可能達成的任務,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對一個剛滿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退休究竟與我何關? 三年前的冬天,漫步在校園中,時常感到無力與迷茫。當時的我對未來毫無規劃與想像,只覺前途一片黑暗,宛如冷冽的強風,試圖冰凍我虛空的軀殼......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從全校最後一名到「生活發明王」:創新先生陳建銘的勵志故事,分享他的創新思維與發明歷程,以及如何將夢想與工作連結。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Thumbnail
(一)   從6歲進小學,到我退休,我差不多在學校待了50年。 原來是學生,後來當老師。   像我這種長期在學校的人,退休後,常常做兩種夢。    一是夢到考試。   考試時間要到了,我卻還寫不完,非常緊張。醒來才發現是夢,有時夢境不同,但都和考試有關。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從地獄爬起來的人,我曾經如喪屍般活了好幾年,「沒有二十歲的肆意灑脫,沒有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直到近幾年我才想通,我已經30多歲了,如果一個人可以活到90歲,我人生幾乎有3分之1都奉獻給了考試,我還要這樣的生活嗎?
想成為作家是我從小的夢想。 一回首,我卻已經25歲了,寫過一篇短篇小說,但那時是為了投稿, 也沒有成功獲獎,從此打擊了我的自信心。 說實話,寫小說真的非常困難,它是一個必須全力以赴,又不求回報的辛苦勞動。 我很羨慕!有些人能夠源源不絕、 日更萬字,那是必須日積月累的努力下,才有可能達成的任務,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對一個剛滿24歲的社會新鮮人來說,退休究竟與我何關? 三年前的冬天,漫步在校園中,時常感到無力與迷茫。當時的我對未來毫無規劃與想像,只覺前途一片黑暗,宛如冷冽的強風,試圖冰凍我虛空的軀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