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了27年的時間,總算是出社會了。

從小,我們就在鋪天蓋地的「出了社會會如何如何」的言談之內生活著。現在真的出了社會,每天以大部分的時間做著不起眼的工作,領著不多的薪水;實際得來的感覺,並非鬆了一口氣的喜悅,也不是重重重擔下的痛苦;而是:耗損。「時間還是繼續前進」;這本該是句幸福的話語,可是為什麼在我們心中,卻總是激起一陣沉悶的響聲,就歸於平靜呢?

我知道是因為我們有種盼望,有種理想;所以才會在無法達到心目中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時,感到失落、分裂。

我從小就仰慕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史學家、科學家,他們的共通點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仔細的、執著的追求真相;實際上能做到多少姑且不論,至少他們在理想上是這樣要求自己。可是,我現在已經離開了大學,離開了那樣的環境,失去了「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的希望。

這讓我感到很疑惑。我不敢說:我有多麼特殊卓越的天賦;也不敢說:如果一個學生經歷了專業的文史哲訓練,他卻可能無法達到我現有的這個程度。但是,畢竟我知道我所接受的訓練,我所思索的內容,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在我的心中、腦海中起了一種呼應。而我現在卻要放下這些,認清事實,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換一個人做也不會有太大差別的工作上。那麼,上天托付給我的這幾兩「塔冷通」,又能拿去兌換什麼呢?

我現在還在尋找那個答案,我還沒放下筆。雖然近一年的產出約等於零。主要的理由是因為:我發現再也沒辦法像在學院中那樣寫作;再也沒辦法收集完整的資料、有足夠的時間思索,還有一個發表、維生、和討論的園地。但我終究還是放不下筆,放不下我現在所了解的、還有未來可能會了解的一切。所以我還在持續摸索,只不過這條路徑還沒有為我打開。

去搜索其他同樣流落在社會上、卻有獨立的成績的知識分子(古今不論),我想這是我給自己近期暫定的一個目標。

2024/5/14

avatar-img
68會員
144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一年又過去了。我們用豐盛的食物、簡單的筵席和延續的期待,來開始新的一年。
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對他來說,那個人既是倚靠,也是枷鎖。
本文主要探討鍾肇政小說《怒濤》所涵的語言觀與文學風格。首先以語言認同為標準,梳理《怒濤》中不同角色與群體的相互關係。再基於此,歸結出小說中的「重要情節-結論」發展路徑。最終推論鍾肇政的語言觀為:藉以習得的語言(日語)作為一種載體,可以與所承載的內容(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理想)分開。
5/5鍾肇政的小說《怒濤》
如果有一天佛洛伊德和C.S.路易斯相遇,坐在客廳而不是診療室的椅子上聊天,辯論。那時,他們會怎麼樣?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一年又過去了。我們用豐盛的食物、簡單的筵席和延續的期待,來開始新的一年。
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
我很想念那段在學校裡的日子:有你,有我,有人們,有朋友,許多人坐下來一起討論事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迷茫和自我懷疑時,不妨放慢腳步,學著順應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動態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
Thumbnail
讀者會不會覺得現如今的社會很浮躁,這麼浮躁的氣氛洗腦出來的人生建議會健康嗎。
Thumbnail
——因為有了「深刻體悟」,就算痛苦我也要繼續跑下去。 我要向有一天算一天的生活說「不」、我要聆聽本心,不再麻痺自己的感官。 我拒絕當社會上的一個無腦螺絲釘、也拒絕走上傳統社會價值觀要我走的路。
一直以來總有種感覺 促使自己往前衝 年輕就該多賺錢 努力創業 出來工作11年 很多時候也忙得無閒暇之餘 過濾訊息調整自己 這兩年難得修整後 給予我自身的感悟 以下幾點 1.[人生下來是一個人,直到離開也是] 2.[來到這世界更像來遊玩 無須分別善惡] 3.[地球本身是有劇本的 未來不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Thumbnail
在人資職涯的第六年,我曾經陷入非常深的迷惘,覺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與正在過的生活截然不同。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迷茫和自我懷疑時,不妨放慢腳步,學著順應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動態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
Thumbnail
讀者會不會覺得現如今的社會很浮躁,這麼浮躁的氣氛洗腦出來的人生建議會健康嗎。
Thumbnail
——因為有了「深刻體悟」,就算痛苦我也要繼續跑下去。 我要向有一天算一天的生活說「不」、我要聆聽本心,不再麻痺自己的感官。 我拒絕當社會上的一個無腦螺絲釘、也拒絕走上傳統社會價值觀要我走的路。
一直以來總有種感覺 促使自己往前衝 年輕就該多賺錢 努力創業 出來工作11年 很多時候也忙得無閒暇之餘 過濾訊息調整自己 這兩年難得修整後 給予我自身的感悟 以下幾點 1.[人生下來是一個人,直到離開也是] 2.[來到這世界更像來遊玩 無須分別善惡] 3.[地球本身是有劇本的 未來不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Thumbnail
在人資職涯的第六年,我曾經陷入非常深的迷惘,覺得自己想要過的生活,與正在過的生活截然不同。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