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018 吳王射狙 出處:《莊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吳王1於江,登乎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4,逃於深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9捷10。王命相者11射之,狙執死。



注釋:

1. 浮:漂在水上,這裡指乘船。 2.狙:獼猴。 3.恂然:恐懼、害怕的樣子。 4.走:逃跑。 5.蓁:叢生的草木。 6.委蛇:從容自得的樣子。 7.見:顯露、展示。 8.敏給:行動敏捷、應付裕如。 9.搏:攫取、拾取。 10.矢:箭。 11.趨:快步向前。



隨課練:


1. 吳王登乎狙之山,眾狙見到他,反應是?


2. 一狙「見巧乎王」,意思是?


3. 文中,「見巧乎王」的獼猴,下場是?


4. 本文的主旨是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9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安咕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9
鑑賞 創作背景 《戰城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屬《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是爲在戰場上的陣亡者而作。漢朝和匈奴曾長期爆發衝突,朝廷派兵長期戍守,不免使戰士產生怨恨之情。此詩即是戍邊戰士反戰情緒的反映。
2022/03/29
鑑賞 創作背景 《戰城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屬《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是爲在戰場上的陣亡者而作。漢朝和匈奴曾長期爆發衝突,朝廷派兵長期戍守,不免使戰士產生怨恨之情。此詩即是戍邊戰士反戰情緒的反映。
2021/09/18
 漢世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1。惡衣疏食2,侵晨3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產業,聚斂4無厭5,而不敢自用。或6人從之求丐7者,不得已而入內,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8減。比9至於外,才餘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10復11囑12云:「我傾家贍13君,慎14勿他說,復相效15而來。」老人俄16死,田宅
2021/09/18
 漢世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1。惡衣疏食2,侵晨3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產業,聚斂4無厭5,而不敢自用。或6人從之求丐7者,不得已而入內,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8減。比9至於外,才餘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10復11囑12云:「我傾家贍13君,慎14勿他說,復相效15而來。」老人俄16死,田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莊子˙至樂》: 從前有隻海鳥飛落在魯國的郊外,魯侯把牠迎進太廟,送酒給牠飲,奏九韶的音使牠歡樂,宰牛羊餵牠。海鳥目眩心悲,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用養人的方法來養鳥,反而害了牠。⋯⋯所以先聖了解人的「個別性」。  
Thumbnail
問吳起可有悔?堅持理想,初心不變,心之所善,擇善固執,何悔之有?
Thumbnail
問吳起可有悔?堅持理想,初心不變,心之所善,擇善固執,何悔之有?
Thumbnail
上回說李衛公,要知道衛國公李靖的名頭,你只需要稍稍知道一點隋唐故事就可以。不過這次的王趙公,技術需求的配備就要高一點了。 我當然也是第一次認識。 王趙公,本名王琚,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信。也是一個對抗武氏政權的大將。 就來看看他的射術秘訣吧。
Thumbnail
上回說李衛公,要知道衛國公李靖的名頭,你只需要稍稍知道一點隋唐故事就可以。不過這次的王趙公,技術需求的配備就要高一點了。 我當然也是第一次認識。 王趙公,本名王琚,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親信。也是一個對抗武氏政權的大將。 就來看看他的射術秘訣吧。
Thumbnail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四》 北宋 · 梅堯臣 伍員奔吳日,倉皇及水濱。 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 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 猶爲夜濤怒,來往百川頻。 典故: 【鞭尸】《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語料來源: 【抉】kiat
Thumbnail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四》 北宋 · 梅堯臣 伍員奔吳日,倉皇及水濱。 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 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 猶爲夜濤怒,來往百川頻。 典故: 【鞭尸】《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語料來源: 【抉】kiat
Thumbnail
《楚辭· 九歌· 其八· 河伯》楚⋅屈原 與女遊兮九河ho5,衝風起兮水橫波pho。(女,汝,你) 乘水車兮荷蓋kai3,駕兩龍兮驂螭tho。 登崑崙兮四望bong7,心飛揚兮浩蕩tong7。 日將暮兮悵忘歸kui,惟極浦兮寤懷kui5。 子交手兮東行hing5,送美人兮南浦phu2。 語料來源:
Thumbnail
《楚辭· 九歌· 其八· 河伯》楚⋅屈原 與女遊兮九河ho5,衝風起兮水橫波pho。(女,汝,你) 乘水車兮荷蓋kai3,駕兩龍兮驂螭tho。 登崑崙兮四望bong7,心飛揚兮浩蕩tong7。 日將暮兮悵忘歸kui,惟極浦兮寤懷kui5。 子交手兮東行hing5,送美人兮南浦phu2。 語料來源:
Thumbnail
   吳王浮1於江,登乎狙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走4,逃於深蓁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見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搏9捷矢10。王命相者趨11射之,狙執死。    
Thumbnail
   吳王浮1於江,登乎狙2之山,眾狙見之,恂然3棄而走4,逃於深蓁5。有一狙焉,委蛇6攫搔,見7巧乎王。王射之,敏給8搏9捷矢10。王命相者趨11射之,狙執死。    
Thumbnail
喜雪走筆呈李宣城三首 其三 宋·張耒 萬夫餓腹待倉儲,三戶窮民守破圩。 疲瘵不禁鞭撻甚,長官對酒且歡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上流,底層,兩重天!自古皆然!疫情之下,更是露骨! 語料來源: 【圩】ㄩˊ:【字彙】雲俱切,音於u5/u1。岸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圩頂,故
Thumbnail
喜雪走筆呈李宣城三首 其三 宋·張耒 萬夫餓腹待倉儲,三戶窮民守破圩。 疲瘵不禁鞭撻甚,長官對酒且歡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屍骨」!上流,底層,兩重天!自古皆然!疫情之下,更是露骨! 語料來源: 【圩】ㄩˊ:【字彙】雲俱切,音於u5/u1。岸也。【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圩頂,故
Thumbnail
春秋時代的吳國,是姬姓,也就是跟周王室出自同源,但卻在長江這種蠻荒之地跟楚越這些南蠻子一同生活? 吳國的源起,史記自然也有一套說法,不過可信度欠佳,後世的學者也多提不同考據,這個就不細說了。 春秋時,楚國莊王北上問鼎中原,當時吳越是楚的屬國。
Thumbnail
春秋時代的吳國,是姬姓,也就是跟周王室出自同源,但卻在長江這種蠻荒之地跟楚越這些南蠻子一同生活? 吳國的源起,史記自然也有一套說法,不過可信度欠佳,後世的學者也多提不同考據,這個就不細說了。 春秋時,楚國莊王北上問鼎中原,當時吳越是楚的屬國。
Thumbnail
本文發想於,抖音影片!小兒說方言,網紅蹭方言的方式之一,而且是效果最好的一個!或許方言的傳承要靠網紅! E 賞詩兩首: 《商人》 唐·吳融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引用典故:【八月槎】:傳說中八月裡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 晉張華《博物誌》卷十:“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
Thumbnail
本文發想於,抖音影片!小兒說方言,網紅蹭方言的方式之一,而且是效果最好的一個!或許方言的傳承要靠網紅! E 賞詩兩首: 《商人》 唐·吳融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引用典故:【八月槎】:傳說中八月裡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 晉張華《博物誌》卷十:“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
Thumbnail
藍綠意識形態的鬥爭,不僅在政治上,無盡的鬼打牆,在一般內政上,也殃及池魚,譬如對語言,及課綱的爭議,更是見樹不見林,陷入無限內耗的泥沼,本土語言教育,其實跟中文並不是完全水火不容的,反而,兩者有共同的元素,甚至可以共存共榮,就看人的格局有多大! 舉一首詩為例: 送項判官.宋.王安石
Thumbnail
藍綠意識形態的鬥爭,不僅在政治上,無盡的鬼打牆,在一般內政上,也殃及池魚,譬如對語言,及課綱的爭議,更是見樹不見林,陷入無限內耗的泥沼,本土語言教育,其實跟中文並不是完全水火不容的,反而,兩者有共同的元素,甚至可以共存共榮,就看人的格局有多大! 舉一首詩為例: 送項判官.宋.王安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