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閱讀筆記: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上)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閱讀筆記: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次,想分享的書是「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2010年出版的書籍。之所以想分享這本書,更貼切來說是想把書櫃裡有關「藝術治療類」的書籍利用這段疫情時間好好地閱讀(輸入),然後書寫(輸出),因此,可能會更像 筆記+心得 的綜整。加上像這類書籍會有較多的資訊量,也將會把它分成數篇文章書寫。


書籍架構

以下是本書架構,但已經過個人閱讀狀態後的調整:

raw-image

在首篇「藝術治療的背景、知識、裡(該篇章原名為「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作者先針對以下概念與觀點做說明與釐清:

  1. 藝術治療與儀式之間的淵源
  2. 「藝術」「治療」的個人化定義
  3. 圖畫診斷分析的迷思
  4. 榮格的「積極想像」與藝術治療的關係
  5. 「藝術心理治療」取向中的「指令式藝術治療」理論基礎
  6. 「藝術即治療」的開放畫室運用
  7. 「藝術育療」的理念

回想起來,當初在接觸「藝術治療」時,的確也窄化了藝術治療,莫名地自動將「藝術=繪畫」,也覺得能用畫來評估一個人的狀態很酷,然而,這些都來自於對藝術治療太淺白的認知(當然,現在也還是幼幼班),因此,當作者分享他自己的經驗後,我不再用一張畫就來評估一個人的狀態,因為當初這套評估系統出於美國特定階級下的統計結果,但各國文化並不相同,各階級的生活樣態也不一樣,若僅用這樣的標準評估所有人是偏頗的,也因為這樣的學習,當我教孩子粉彩時,遇到有人建議我由孩子的畫給家長一些心理狀態的評估時,我也有了不同的選擇及回應。


藝術是什麼?以及藝術治療的直線觀點

回到書中的內容,一開始即以幾個值得思考的提問進入,像是:

  • 埃及的木乃伊、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羅丹的「吻」⋯⋯是藝術嗎?
  • 中國傳統習俗中燒給神明、往生者等的紙錢,是藝術嗎?但在紐約,有一家東方藝品店卻用這些金紙、銀紙來包裝禮物,而且要價不便宜,看到這裡,你覺得藝術與文化的關係又是什麼?
  • 湛藍的天空 、如鏡的湖泊、蝴蝶翅上的圖紋等這些「美」的景致是藝術嗎?
  • 如果前題你的答案是「藝術」,那麼欣賞湛藍的天空 、如鏡的湖泊、蝴蝶翅上的圖紋時心情放鬆,就是「藝術治療」嗎?
  • 若上一題的答案仍是肯定的,那麼,你對「治療」的定義又是什麼 ?

有了上述的提問與思考後,作者接著帶入藝術與儀式、藝術與文化的討論,以及藝術治療中兩個主要的論點(p30):

  • 藝術心理治療 Art in Psychotherapy
    視藝術創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一種具象徵性、非語言的媒介,亦即個案與治療師之間的溝通橋樑。藝術心理治療師強調藝術作品是一種輔助性評估工具,治療師透過作品和個案互 動,再輔以語言的溝通,進而形成新的認知和洞察,以促進個體的成長和正向改變。其中以「指令式藝術治療」(Directive-Based Art Therapy)的用法最為普遍。
  • 藝術即治療 Art as Therapy
    強調藝術創作本身即具有治療的能量,它是一種自我發現,也是自我與外在世界溝通的管道,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治療的過程。


指令式藝術治療(Directive-Based Art Therapy)

治療師在過程中是領導者,他可以依照個案狀況及對個案診斷及所設定的治療目標,建構整個藝術治療過程,並選擇適當的美術材料,下達藝術創作的主題。而藝術治療師Sandra Kagin 、Vija Lusebrink則以精神動力和認知發展學派為基礎,整理出一套將藝術治療過程和媒材使用系統化的理論,包含:

一、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 Expressive Therapies Continuum, ETC

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摘自P54

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摘自P54

動覺:藉由肢體動作、媒材嘗試和自發性的行動來釋放和表達當事人的能量;
知覺:強調個案與媒材互動後所產生的各種感覺,包括內在知覺和外在觸覺。

此層級治療師主要工作是促進個案對動覺和知覺的觀察,因為有許多感受是存在於潛意識層,必須透過K/S層級的活動,把此感受提升至意識層面。也因此,藝術媒材在此層級中是扮演著讓動覺性動作和知覺意識順利產生的帶領者和協調者角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5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想要和你談心說愛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思嘉的書寫與藝術陪伴
106會員
143內容數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一本教你如何與人相處、說話之道,並非單純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洞察與同理心的展現。書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分享許多說話技巧,例如:如何讓八卦更有品味、如何開啟一段親民的對話、傾聽的重要性、同理心的展現,以及說話的藝術。推薦給想要提升溝通能力,並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的朋友。
近期忽然有感說話的重要性,於是找了幾本與說話相關的書來閱讀,同時為自己做點記錄,本次想分享的是這本書: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任何情境都可用的38個溝通之道。 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副標題: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
透過閱讀「一如既往」一書,理解作者所提人性裡不變的法則有哪些,並以此來觀看關於理財、職場、人際等各方面的狀況,如能以此做為方針,或引導自己去面對生活、工作、財富等種種。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一本教你如何與人相處、說話之道,並非單純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對人性的洞察與同理心的展現。書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分享許多說話技巧,例如:如何讓八卦更有品味、如何開啟一段親民的對話、傾聽的重要性、同理心的展現,以及說話的藝術。推薦給想要提升溝通能力,並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的朋友。
近期忽然有感說話的重要性,於是找了幾本與說話相關的書來閱讀,同時為自己做點記錄,本次想分享的是這本書:丁菱娟的成熟大人說話課: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任何情境都可用的38個溝通之道。 之所以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副標題:如何說,才能得體又不傷人?反擊時,如何堅定又有力量?
透過閱讀「一如既往」一書,理解作者所提人性裡不變的法則有哪些,並以此來觀看關於理財、職場、人際等各方面的狀況,如能以此做為方針,或引導自己去面對生活、工作、財富等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