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背景,為了開發大數據系統而學數據可視化和程式開發語言,後來轉往業務行銷與營運幕僚,又學習了如何將統計分析、數據視覺化結合商業思維的實務應用。現在是位知識型自雇者,也是企業培訓顧問、教練與專欄作者。
沒有演講或顧問案的時候,就是發表關於商務簡報、書選閱讀、數據思維與自雇者思維的知識及經驗分享。
如何培養數據力?如何將數據轉化為資訊與洞見,做為決策與行動參考?有沒有入門、進階的書單可以參考?這些都是我常被問到的問題。
我認為數據思維與素養,需要長時間的養成;數據分析與應用,則必須在實務場域中透過真實問題的解決來逐步累積。
有人願意引導與分享經驗,固然是件幸事,可以縮短我們在學習曲線上所花的時間;即使沒有這樣的環境,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專業人士的著作,來一窺心法、技巧與案例解析,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數據思維與技術。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簡要分享關於數據思維,以及從零到一,建立數據思維、分析與應用的參考書單。有不足與建議之處,也歡迎提出討論!
為什麼要懂數據?商業數據解讀的三個目的
為什麼同樣的數據,有的人可以看到更多的訊息?
明明做一樣的分析,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更快的得出結論?是因為對方比較聰明嗎、還是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對於職場工作者來說,從商業數據中解讀出關鍵的訊息,是相當重要的能力。
不一定是進行分析,有時看到報表中的某個數字,就能嗅出異常的味道;或者是在聽取別人的數據報告時,也能直指核心問出關鍵的問題。
商業數據的解讀,主要有三個目的:
- 為了解決問題
- 為了用數據創造行動的誘因
- 為了建立數據導向的決策過程
這三個目的之間的區別,不妨視為短、中、長期的工作需求。
解決問題的場景,在我們每天的日常都會發生;而在提案或說服對方時,我們需要用數據來展現出效益,創造出對方行動的意願與誘因;長期而言,我們要建立起一套數據導向的決策過程,更客觀、更有依據地做出各種決定。
首先,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衡量影響、找出原因、設定目標、比較對策與檢視成效,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商業數據的蒐集與解讀,這也是多數人對於商業數據解讀,最主要的認知印象。
但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能又會衍生出其他的「新」問題。比方說,問題解決不了怎麼辦?有沒有可能在問題剛發生、或是造成影響還不大時就被發現出來?除了眼下顯而易見的問題之外,還有沒有其他隱藏的問題存在?
對於這些進階、深入的問題,我們也必須透過數據來分析與解讀。
所以,對於幕僚角色或高階經理人來說,商業數據的解讀,在解決問題這個面向,更多的是為了做到以下三件事:管理眼下的問題、發現潛在的問題,以及評估可能的問題。
比方說,我們閱讀公司的日報表、月報表,或是季報表與年報,都是為了透過數據解讀來管理眼下的問題,確保設定目標可以順利達成。我們蒐集外部市場競爭的數據,可能是為了發現潛在的問題,及早做出對應;當然,這還需要與內部營運管理的數據相互結合,才能夠有完整的全貌。最後,就是我們每天都需要做出大大小小的決策,也需要透過數據的蒐集與解讀,來評估各種可能的問題,盡可能地做出最佳的選擇。如果可以提早洞見未來會發生的事,就可以提早做準備佔得先機、規避風險、獲取最大利益。
其次,在職場上,懂得利用數據來順利溝通、創造價值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升遷的機會。關鍵就在於,如何用數據讓別人覺得你說的話有說服力?進一步用數據來創造對方行動的誘因。
舉例來說,電腦太舊,速度太慢、又常當機。你會如何說服主管更換新電腦?
「我想換電腦!」
「為什麼要換電腦?」
「因為常當機、速度太慢了,希望換新的電腦能加快速度。」
「不需要。該加快的是你腦袋的速度。」
如果你的說法是這樣,多半不會被主管買單。因為看不到具體的效益,而且你認為的影響和主管認知到的影響也不見得相同;所以,我們要讓這件事看得見。將換電腦這件事的價值與效益量化,用數據來創造主管買單的誘因,讓他也覺得換電腦比較好、這件事是值得的。
同樣的概念,在面對企劃、提案與談判時,思考如何從效益來說服對方是最有效的方式;特別是在面對決策者或高階經理人時,如何讓對方感受到「值得去做」的關鍵,就是透過數據來量化價值。
最後,解讀商業數據是為了建立數據導向的決策過程。
近代商業開始移轉到數據導向的決策過程,特別是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之後,數據在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吃重。一方面是可以取得的數據變得更多樣化,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數據可視化的技術,使得數據分析與解讀都有了更多可能性。
以上,就是商業數據解讀的三個目的,也是為什麼該養成數據力的理由。
從零到一,建立數據思維、分析與應用的參考書單
可以建立數據相關知識的書及肯定很多,這裡就我看過、也認為有收穫的書單,分門別類做一個整理,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們。如果你有看過、覺得不錯的書,也請你不吝分享給我喔!
一、數據化思維入門
深澤真太郎的這本《
數字力決定收入》是一本培養「數感」的好書,內容分為數字力、圖表力、簡報力、表達力四個部分,給出一些簡單、但是實用的提醒,告訴我們如何善用數字來進行更好的溝通。
簡中版譯作《
如何用數據解決實際問題》,聽起來就好多了!也較符合書中想要傳達的,如何從龐雜的數據中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如何釐清多種數據關係,鎖定問題的關鍵?如何用數據呈現客觀事實,使自己的觀點更富邏輯和說服力?
同樣沒有複雜的數據運作,但會告訴你在進行數據分析前,該思考的問題有哪些?也是一本建立數據思維的好書。
二、統計思維的建立
如果你說很會數據分析、但不懂統計,專業的人會說你半桶水,但我會說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二維的。當你掌握了統計思維與工具的應用,就可以拓展數據的維度,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
你會懂得什麼是「一樣的數據、不一樣的洞見。」
薩爾斯伯格的這本《
統計,改變了世界》很經典,至少對就讀統研所與剛出社會時的我,是一本經典的啟蒙書。原來,統計可以講的這麼平易近人!
二十年前與統計有關的書不多,所以能推薦的書很少。我的研究所教授給了我一本、進入職場上的第一位主管也丟了一本給我,後來我在清大統研所協助指導研究生時,一位老師也推薦了這一本。
嗯!我想它真的很經典。不過可惜,絕版了。
篠原拓也的這本《
能幹的人用統計思考判斷》是我近年看過,寫統計寫的最白話的作者,特別是結合生活化的用語及案例。統計就是要拿來用的嘛!你說對吧?
統計思考,簡單來說就是是根據數據的統計,來推測事物、做出判斷,是一種簡化事物的思考方法,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這本書主要在告訴你,如何透過數據的統計思考,來提升推論與決策的勝算,讓你在看到媒體或特定人士告訴你一些統計圖表或數據時,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西內啟的這本《
統計學,最強的商業武器》談的是商業上常用到的統計方法與應用。一開始,我是被書名吸引的,但看過內容真的寫的不錯;這本書過去幾年也再版了許多次,可見銷售量也挺好的!
想要了解商業上會運用到的統計方法,但不想看艱澀乏味的統計書,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你。
三、企業導入數據決策相關
推薦車品覺的書,阿里巴巴前副總裁、數據委員會會長與紅杉資本中國專家合夥人,主導淘寶、天貓的數據策略。實戰經驗挺值得參考的,特別是他提出的「用數據、養數據」的觀點,很值得企業導入數據導向決策時思考的一件事,不只是使用數據、更要為了決策養出有價值的數據。
四、數據指標應用
數據透過統計量與指標的轉換,一方面可以簡化數據觀測所耗費的心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凸顯不一樣的訊息。比方說,汽車的儀表板、企業的戰情儀表板,都是整合大量的數據後,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指標。
基礎的指標應用,我會推薦使用大部分企業會使用的Excel作為輔助工具,至少在你轉換公司與跑道時,這項技能還有通用性。
五、數據處理與分析
如果想要做出進階的數據分析,或是應用到實務上的問題解決。學習一些程式語言和分析技術,是在所難免的。
這裡我推薦的是關於數據處理,以及應用在市場分析的書籍。
介紹商務領域的數據分析框架,以R為主、Python為輔的數據分析案例與問題解決指南。
關於市場分析的基礎技術,不懂統計、也能上手。
相較於前一本書,這本的技術含量就稍微高一些,需要有統計背景的人比較看得懂,因為書中內容會使用到統計方法,但大多略過不提細節。
探討的問題大多偏向電商感興趣的議題,比方說:誰最可能購買?最有可能在何時買單?市場概況如何?如何做好市場區隔,作為分眾行銷的基礎?
六、數據可視化技術
企業不缺資料搬運工,缺的是將海量資料化為己用,解決問題,將資訊轉換為高價值的高手。職場比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數據視覺化是將數據轉換為資訊與洞見,作為決策行動參考依據的關鍵能力。
數據可視化的價值,可以參考這一篇《
數據可視化,你的職場競爭力》,關於數據可視化的參考書單有四本,分別是《哈佛商業評論》資深編輯與Google資料視覺化訓練總監,以及我結合職場實務經驗所寫的書,由不同的面向來解析數據可視化這件事。
這本書的作者史考特.貝里納托,是《哈佛商業評論》的資深編輯,所以在圖表製作上會更強調商業性與做給讀者看,也就是說「清晰好懂」比創意吸睛更重要。
套句我在講授數據視覺化時,也會一再提及的:表達的邏輯與思考的邏輯是不同的;而表達用的圖表也應該從受眾出發,而不是直接使用分析用的圖表。
做出好圖表,只要把握三個關鍵:
- 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
- 保持訊息傳達的簡單、而非簡略
- 用顏色創造對比、凸顯重點
總的來說,這本書適合擁有圖表製作基礎,或是需要在商業場合上透過圖表來傳遞有說服力訊息的人。
如果是初學者,我會建議閱讀前一本書或是Google的那一本。這本書後續出了一本《
哈佛教你做出好圖表實作聖經》作為案例解析的擴充,有興趣的話不妨作為延伸閱讀書目。這本書受歡迎的程度,可以說是圖表製作必看的一本經典。
我會說它是圖表教戰手冊,因為在這本書中你完全可以透過十堂課,從零到一學習到如何讓數據說話?如何透過圖表說一個好故事?
這在報告撰寫、提案企劃與簡報製作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說是提高說服力、創造行動誘因不可獲缺的關鍵。甚至在職場上,透過一張關鍵圖表來爭取資源與客戶認同的場景,也是時刻在發生。你說,學會圖表運用重不重要?
後來也出了一本《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練習本)》(對應於前一本白書,這本簡稱藍書),而在藍書中的內容,則是對應十堂課的一百道練習題。雖說是練習,其實大多都附有解答剖析,即使當做是案例集來閱讀也不成問題。
你或許會問:該從哪一本開始閱讀?
我的建議是:從藍書(練習本)開始。因為問題導向的學習對職場工作者來說,是最為有效率的方式。實際去操作一遍、去思考一次,遇到了瓶頸或難題,你會更有意識地理解與吸取書中的技巧與原理。
懂得做什麼與為何做,永遠比如何做更重要;也才不會受限於書中的技巧,並且將既有的知識經驗也融合進來。
如果是零基礎、或是經驗豐富的圖表使用者,我則會建議從白書看起,建立系統化與結構性的學習脈絡,或是修正與優化既有的圖表技巧和盲點。
這本是我的第三本著作。
我認為職場上的數據與資料視覺化,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溝通,其次才是吸睛與好記憶,所以在書中整理了常見的二十道視覺化難題、三十個真實案例解析,當然也包括圖表應用的呈現。
以上,就是從零到一,建立數據思維、分析與應用的二十本參考書單,希望你會覺得實用!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