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用心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農曆閏八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raw-image

今天與各位同學談談什麼叫作「複講」。為什麼要「複講」?所謂「複講」,是按照上課時老師所講的內容,重新講述一遍,不必另外補充其他的資料。「複講」的作用,主要就是讓同學在課堂上,能專心諦聽老師講課,並加強同學的記憶力及引發智慧。假若你在課堂打妄想、散亂心或昏沉,沒有專心聽老師講課,沒有專心作筆記、或筆記作得少,那要叫你起來複講時,你就講不出來了。

要知道,一般「複講」是不看講義的。所以,你們在課堂上要專心聽課,認真作筆記,下課後對老師所講的義理,要好好地如理思惟,令善通利。若思惟不出來,就要請問同學或在課堂上請教老師,以求真知、勝解。

所以在修學過程中「複講」是很重要的,能培養同學專心聽聞、受持,如理思惟及求勝解的習慣。由得勝解,引發菩提心,在菩薩道的修學過程中,自然願力不退。

raw-image

如淨律學佛院目前已培養出幾位同學,現在能擔任教師為學員講課。一方面是他們自己常常向老法師請法;一方面是我看他們的根機,應教導他們什麼,我就禮聘適合的老師來教導他們。

如是經過一段時間,我希望他們講經說法,能有實際對外磨練的機會,因之,我就事先與 懺公上人商量好,然後跟那幾位同學說:「懺公要你們去講課給他老人家聽看看。」事實上,都是我一個人在用心安排,並不是 懺公他老人家的意思。假若當初他們知道是我的意思,要他們出去弘法,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對我說:「十年後,佛學較充實再說。」

想想看,如果真的讓他們等到十年後,才要出去接受磨練,我看到時候他們的修學,可能都會偏在修定方面比較多,而在慧學方面的開顯,可能就比較無法嫻熟發揮了。所以,修學佛法一定要「定慧雙修」。各位同學!我在調教人就是這樣調教的。

raw-image

我看,你們正念都沒辦法提起來,依你們目前的想法,都說:「我們現在課業壓力很重。」事實上你們要有一個觀念,例如說這個學期有五個科目,你選其中一個科目當主科,那其他四個科目就是副科,聽這些副科主要是要來做參考的,能幫助對主科的瞭解。

如果你們能夠這樣做,那對自己所選的這門主科,一定能夠學的好。相反的,如果你們一致認為現在課業重、壓力大,或是怎麼樣的,那你們就永遠沒辦法學習!要知道,一個人學習任何東西,就是要沒有意見,沒有執見的。

一個想讀書的人,還有諸多自己的意見及執見,那他就永遠沒辦法把書讀好。既然書讀不好,那就違背了自己來就學的目的,及白白浪費你們就學的寶貴時間。如是書讀不好,心不安,起煩惱,這就是「背覺合塵」了,這是自己的損失,對別人是沒有一點影響的。(

raw-image

各位!上課能專心的聽老師講課,這也是在學定,但並不是在那裏盤腿入定。要知道上課時,若在課堂上盤腿入定,不專心聽老師講課,這樣對老師是不恭敬的。所以,各位!在課堂上一定要好好攝心諦聽,即使十句當中,只能聽懂三、四句,那對整個課文要義,也能善達通利,這就是古人常說的一句話「說頭知尾」。

例如古時候的人要去當學徒,或是要去「吃頭路」(找工作),老闆只要提示一下,你就要知道整個後續的工作。不像現在的人,對老闆交待的工作,還會跟老闆說:「你講什麼,我聽不懂!」這就是散心。假如你專心,譬如說:現在有人叫你做什麼事,你就能馬上覺知到,就像孔子說一,顏回就知十。(

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如果不能這樣子,那你如何將佛法弘傳下去呢?現在的人多半是,散漫心的學習精神與態度,哪裏能夠從學生當中,出現老師呢?自古以來就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的。

老師的責任就是,要擔負這班學生的功課及品行種種,如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學生就是要專心的讀書、學習,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學生能勝過老師。

但你們現在都不是這樣,都說上課時,老師的鄉音腔調很重聽不懂,不然就是起煩惱,而沒辦法專心聽課。所以佛陀當時就說了末法的眾生,不知道佛法的寶貴而珍惜,老是講煩惱很多,或動不動就起煩惱,像這樣還說出家人要斷煩惱!嘴裏說要斷煩惱,而終日又在起煩惱,這樣是不是在打妄語呢?

raw-image

你們就是不知道地獄的苦,究竟是怎樣的苦?佛經上說在地獄的時間是很長的,而你們不去思惟地獄的苦是怎樣的苦,也不去思惟究竟造什麼因會下地獄,卻認為現在自己學不會很苦,起煩惱!假若以我們現在所受的苦,跟在地獄所受的苦比起來,那算什麼苦呢!

所以你們就是不肯用心;不是真正的想要修行,才會有這種想法,真正想修行的人,他能夠轉煩惱為菩提,遇到困難能想辦法去克服,知道自己出家修學的目標,時時觀照用功,時間都不夠用了,哪裏還會感覺自己很苦?只要能好好的用心生活,就能「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

raw-image

還有現在一般人寫信開頭都會寫「阿彌陀佛」聖號這四個字,但對方看過這封信後,是不是會把這個聖號保存起來?

學員答:

有學佛的人才會!

院長開示:

有學佛的人才會?我跟你講,我常常在字紙簍看到佛像,甚至連經本都丟在那裡!所以你們說有學佛的人會把它保留下來,我看是不見得!所以我們以後寫信,只要寫出對方的稱謂就可以了,不要再寫聖號,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看過這封信後,是不是把它揉一揉丟到垃圾筒去了。

所以,我們要注意,寫信最好不要把聖號寫上去,這樣能避免讓對方造下不恭敬三寶的惡業。

尤其出家人,如果不曉得恭敬,那要如何修行?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平常我們說修學「戒定慧」,那「戒」到底是在戒什麼?要知道「戒」乃是在提醒我們,要「顧慮」生活周遭的一切,不要說我沒犯「戒」,就是在持「戒」。

禪宗說「明心」,我們這顆心就像那盞燈一樣。譬如說這個空間範圍內,需要用五佰瓦的電燈泡,它就能發五佰瓦的光線,所以你在這個空間範圍內,看東西就能看得很清楚。

raw-image

還有《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我們這個「心」如果真的能夠不亂,那事情來了它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楞嚴經》上說「妙湛總持不動尊」,就是在說我們的自性不動,就像潭水或盆水不擾動它,它能照得清澈透明,如禪宗說的「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這也就是般若。

學佛院一期三年,有這麼殊勝的因緣,你們如果不好好把握,那是很可惜的。尤其你們現在人數不多,正好是學習的好機會,以後人多了,就沒有這麼難得的殊勝因緣,可以讓你們有多培養、多學習、多磨練的機會,所以你們要好好的尊重珍惜。
阿彌陀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31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今天我們來研究佛法三綱: 一、是信願。信願是目標。 二、是慈悲。慈悲是動機。 三、是智慧。智慧是方法。 這是佛法的三綱,那要看我們自己來到道場求剃度,是基於那一種目標? 學員問: 院長開示: 院長開示: 學員問: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8
時間: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十四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各位法師!阿彌陀佛! 今天與大家共同研究「七不退法」: 第一項是大家應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第二項是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第三項是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妄是妄語的妄。 第五項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學員答: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2022/05/16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給他東西吃,也是會有吃完的一天。過去世習性要改,心性要提升,若是不改,下輩子也是一樣。 2.勿過度寵溺小孩,造成社會的負擔。 3.習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給他東西吃,也是會有吃完的一天。過去世習性要改,心性要提升,若是不改,下輩子也是一樣。 2.勿過度寵溺小孩,造成社會的負擔。 3.習性
Thumbnail
主題:刻意放鬆新書分享會 講者:胡展誥 老師 很多時候我們過勞時, 我們不知道已經過勞, 如何判斷呢? 1.封閉自己 2.無法學習新東西 3.不耐煩、不想聽 我們都需要學習兩種事情: 1.覺察身心狀態與需求 2.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放鬆策略 並且看見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放鬆是由內而外的, 並且是能夠
Thumbnail
主題:刻意放鬆新書分享會 講者:胡展誥 老師 很多時候我們過勞時, 我們不知道已經過勞, 如何判斷呢? 1.封閉自己 2.無法學習新東西 3.不耐煩、不想聽 我們都需要學習兩種事情: 1.覺察身心狀態與需求 2.有意識地選擇合適的放鬆策略 並且看見當下需要的是什麼? 放鬆是由內而外的, 並且是能夠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之前雖然知道有《六祖壇經》但並沒有讀,直到上星期社團定課每天要兩品,才開始讀《六祖壇經》,分享自己最近讀經的心得: 一、唸經比較「甘願」: 之前只是把唸經當成交功課,不明所以也沒仔細思量為什麼要讀經,只是因為開示了就讀,直到讀了第二品「世人終日口念般若,
Thumbnail
以下為三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之前雖然知道有《六祖壇經》但並沒有讀,直到上星期社團定課每天要兩品,才開始讀《六祖壇經》,分享自己最近讀經的心得: 一、唸經比較「甘願」: 之前只是把唸經當成交功課,不明所以也沒仔細思量為什麼要讀經,只是因為開示了就讀,直到讀了第二品「世人終日口念般若,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廣欽老和尚法語:「我們打鼓時,唸『辦公事、辦公事,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唸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於私人的事,有一個『我』要做什麼,就是私事。   如果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唸佛、拜佛,這樣的修持,就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廣欽老和尚法語:「我們打鼓時,唸『辦公事、辦公事,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唸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於私人的事,有一個『我』要做什麼,就是私事。   如果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唸佛、拜佛,這樣的修持,就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人是肉體和靈體的結合,心要清淨才能定,但人世吵雜,心不定,則身心靈難清寧;如同一條溪一直流,很難看清水中的物質,但當水放入杯中,靜置後,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反倒可一覽無遺。平日可多唸《金剛經》,並每天靜坐,可沉澱雜亂的心識,使頭腦清晰;尤其是還
Thumbnail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語錄》:「人是肉體和靈體的結合,心要清淨才能定,但人世吵雜,心不定,則身心靈難清寧;如同一條溪一直流,很難看清水中的物質,但當水放入杯中,靜置後,原本看不見的東西反倒可一覽無遺。平日可多唸《金剛經》,並每天靜坐,可沉澱雜亂的心識,使頭腦清晰;尤其是還
Thumbnail
?所謂「複講」,是按照上課時老師所講的內容,重新講述一遍,不必另外補充其他的資料。「複講」的作用,主要就是要讓同學在課堂上能專心諦聽老師講課,並加強同學的記憶力及引發智慧的。假若你在課堂打妄想、或散亂心、或昏沉沒有專心聽老師講課,沒有專心作筆記、或筆記作得少,那要叫你起來複講時,你就講不出來了。
Thumbnail
?所謂「複講」,是按照上課時老師所講的內容,重新講述一遍,不必另外補充其他的資料。「複講」的作用,主要就是要讓同學在課堂上能專心諦聽老師講課,並加強同學的記憶力及引發智慧的。假若你在課堂打妄想、或散亂心、或昏沉沒有專心聽老師講課,沒有專心作筆記、或筆記作得少,那要叫你起來複講時,你就講不出來了。
Thumbnail
末學從十一歲時,俗家的母親因為病重就往生,在日據時代,台灣百姓普遍窮苦,末學差不多十歲左右,正遇中日戰爭,烽火連天,我父親的工作剛好標到飛機場的工程,家中只有一位老祖母與末學及小弟、小妹,我不只要打理家務,還要照顧弟妹們。傍晚的時候,我倚門望著天空,當時有月亮,哇!也有很漂亮的雲啊!
Thumbnail
末學從十一歲時,俗家的母親因為病重就往生,在日據時代,台灣百姓普遍窮苦,末學差不多十歲左右,正遇中日戰爭,烽火連天,我父親的工作剛好標到飛機場的工程,家中只有一位老祖母與末學及小弟、小妹,我不只要打理家務,還要照顧弟妹們。傍晚的時候,我倚門望著天空,當時有月亮,哇!也有很漂亮的雲啊!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精進,就是持續不間斷。」因父親過世向修行群組組長請假,承諾後事圓滿後馬上歸隊,當我向組長報告歸隊後沒幾分鐘,組長回我一個大禮物:「師姐您好,您目前有兩篇修行心得需要補交,您可以先補齊之前請假的部分,再進行新一次的心得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精進,就是持續不間斷。」因父親過世向修行群組組長請假,承諾後事圓滿後馬上歸隊,當我向組長報告歸隊後沒幾分鐘,組長回我一個大禮物:「師姐您好,您目前有兩篇修行心得需要補交,您可以先補齊之前請假的部分,再進行新一次的心得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