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王莽的理想世界】

2021/07/2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西元九年,王莽成立了新朝。
雖然是和平轉移政權,但一點都不比揭竿起義來得輕鬆。

王莽進行了非常大幅度的改制。
更改官名,新增員額跟官職。

值得注意的是,王莽每一個動作,都是有考究的。
詳細一個一個看就寫論文了,這邊不至於這麼作。

農場文嘛,要有農場文的樣子。

王莽對天下公布:「劉氏是唐堯之後,王氏為虞舜之後。」
當真也算夠傻,這其實就是在表示禪讓的合法性與傳統性而已。

我們關心一點大事:比方說,滿地爬的劉氏親王列侯,此時該當何解?

大概可以窺知的是,親王被下降一級,改為「公」。
而皇城劉氏宗親則是「諸劉更屬籍京兆大尹,勿解其復,各終厥身,州牧數存問,勿令有侵冤。」

基本上,王莽的原則就是:「馬照跑,舞照跳,禮制降一級。」

這種招安作法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避免第一波既得利益者的反動。
但下面一層的人就未必接受了。

建國元年四月,故漢膠東王,今扶崇公劉殷的弟弟「劉快」就造反了。
造反不是一支穿雲箭,劉快身為列侯,攻打的對象是自己的哥哥。

劉殷沒有反擊,而是自己躲進了大牢中。
但他的官民可不會上演「群龍無首,束手就縛」。

親王在漢代,就是個擺設,頂多像個收稅的地主,真正管事的另有執事(國相)。
大家團結起來打退了劉快,王莽知道後,也是大大的賞,並且下令從寬處理。

其實你大概可以猜測,劉快應該是希望哥哥能夠起來反「王」,但哥哥不敢不願不能。

就像之前一再提及的:低級官員跟老百姓,誰管你皇帝姓啥?正統不正統?
稅收法律不要壓迫我們,我們就為之效力。

而王莽的改革,就在此亂前後。

前,新鑄小錢,與舊「大錢五十」並行。
後,重啟井田制度,名曰「王田」。

是說,多錢並行混亂幣制,往往會造成經濟動盪。
但其實王莽的幣制改革,在西漢年間就開始了。

當時最多是四幣共行,所以新朝建立後,其實是簡化了。

班固一邊要鬥臭王莽,一邊又忍不住史家脾氣發作。
《食貨志》跟《王莽傳》都下了註腳,來說明王莽的幣制混亂引發民怨,但事情其實是循序漸進的。

王莽後來最多同時使用「寶貨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貨幣。

真正開始推行「寶貨五物」:金、銀、龜、貝、銅,其實是在建國二年底的事。
在這之前,兩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就是大小錢兩品而已。

為什麼要變成這麼多種?
王莽表示:大錢本身就不是流通貨幣……就跟我們現在的貴金屬一樣。
你會拿著金塊去便利商店買東西嗎?

但是全部都是零錢,進行大型買賣又很麻煩。

所以大的小的統統要有!

是說……兩千元,一千元,五百元,兩百元,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
現行的新台幣其實也有九品呢。

乍看之下,王莽的貨幣很有現代感,符合實際需求。
但老實說,你為什麼要新增四種寶貨?

很顯然在漂亮話的背後,國家的銅貨使用量,已經入不敷出了。
王莽沒有大興土木,錢不夠花,略懂歷史的都猜得到:肯定是因為戰爭。

威震邊蠻,是儒家順天之德的重要一環。
皇帝愛面子,儒家表示征蠻有理。
一拍即合下,產生過一個漢武帝。

如今,是儒者自為天子。

那麼,王莽為什麼不像漢朝宣帝之後一樣,安安份份的當諸蠻老大就好?

以漢朝的立場來說,西域諸國跟匈奴,都是藩屬國。
藩屬國跟同盟國不一樣。

正常來說,藩屬國要提供宗主國資源,而宗主國必須給予藩屬國幫助。
之所以強調「漢朝的立場」,就是對於西域諸國跟匈奴而言,是只收幫助不給錢的。

簡單說,我大漢後期就是個火山孝子,養著這些不愛他的國家。

王莽治國,也是一個想當然耳。覺得這些蠻國都是他的小弟。
而官方立場表示,新朝跟西北蠻們的衝突,始於王莽降他各位的爵。

改朝換代嘛,你以前領漢朝的官印,現在改領我新朝的。
王改成侯,領璽的改成章……

不過老實說啦,這其實就是個翻譯的藝術而已。
老外哪知道你叫他王還是侯有什麼狗屁差別?

但「漢匈奴」會知道,就是昭君姊姊去和番的那支南匈奴。
這支漢屬匈奴生氣的,嚴格說起來叫作「換房東,合約應照舊」。

但為了這種事跟新朝開戰,就完全不合理了。

要知道,漢屬匈奴是依靠著漢朝來抵禦其他匈奴部落,突然開啟多方戰爭,那不是找死嗎?
所以這邊同樣要切下一匈奴角度。

實際上,漢屬匈奴的主部落,受到漢朝的「歲貢」。
但那不表示他們的其他小部落,也能分享足夠的恩惠。

在漢哀帝前後,就有一些小部落會持續進入漢朝打草穀。
這是生活所需。

差別是當時漢朝可以跟主部族反應,要他們去處理。
但新朝也被騷擾的情況下,主部族跟新的合約沒談妥……

誰會處理啊?

另方面,西域諸國的叛變,其實也是漢朝派去的駐軍叛變。
這同樣有前例可循,就是秦末漢初的南越國。

當中央政府被更換時,藩屬國駐軍並不是只有「繼續服從」一條路。
南越的趙佗在秦末自立,後來漢朝還不是讓他繼續爽爽當王?

也就是說,乍看之下,新朝一建立就內憂外患?其實都沒那麼嚴重。
你自己不要勞師動眾去跟人家打,都是小事而已。

但大儒臣還可以喊個「以德服人」,大儒天子?非得威震四方不可。

王莽開啟了邊塞戰爭,也是他最重大的錯誤。
跟秦始皇一樣的錯誤。

戰爭結果如何根本不重要,當你開始大量從全國各地徵召士兵民夫的時候,問題就開始產生了。
老話說得好,百姓最重要就是「安居樂業」。

你讓他們放下自己的工作,離開自己的家鄉,衝突就出現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應該就是匈奴沒打算開戰。
王莽「動搖國本」召集來的大軍,沒什麼耗損就可以各歸故鄉。

不然別說十四年,新朝四年就玩完給你看。

可就像徙木立信一樣,凡事最重要就是開頭。
有了這一次大徵兵,從中撈到油水的官員想著,一定會再來一次。
被侵擾的百姓們也想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來一次?

基本上,漢武帝之後,是沒有這種大徵兵的……都將近一百年前的事情了。

…… 那一天,人類終於想起了被皇帝支配的恐怖。

漢武帝可說是一個「成也戰蠻夷,敗也戰蠻夷」的皇帝。
王莽則直接只有後半部。

當制度改變跟不停徵召邊塞大軍同時發生,就註定了新朝只會是另一個秦朝。

王莽建國後,九年,時為天鳳四年。
不可逆的民變終於展開了。

淮河流域、會稽、山東琅邪的盜賊一波波出現,人數不斷的向上爬升。
王莽秉持著一貫慈政愛民的心,下令赦免盜賊。

但使者卻回報:「盜賊們遭到赦免後,都不回家,而是再次聚集起來。」
「我問了幾個人,他們說法律太繁複了,連手都不知道放在哪才不會犯法;努力工作的收入,也不足以繳納稅貢;就算待在家裡不出門,也會因為隔壁私鑄錢被連坐。」

「既然這樣,還不如去當不用遵守法律,多做多得的盜賊啊。」

這一年,劉秀二十三歲。

在廣大的中國,東邊飄雨西邊晴。

劉秀不是一個像劉邦項羽那樣,立志當皇帝的男人。
在王莽的治理下,劉秀衣食無缺,愉快的過著他的小日子。

這一年,他僅僅是剛讀過尚書,志向不過「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青年。

但天要亡新莽。
天,要興劉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05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