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家長其實還是很多,他們已經知道孩子練琴不易,也很想幫忙,可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其實這也是老師教學的責任之一。
鋼琴功課跟國語、數學不一樣,除了不會音樂的家長不懂,就算懂音符可算出音高、時值,彈琴還是很難有個標準的正確答案,甚至兩個鋼琴老師教起來也會不同。手型、音樂性、技巧......,都會有老師個人的教學考量。
我曾聽過有鋼琴老師說,不懂的家長直接在youtube找影片,叫孩子看著模仿,結果曲速超快,音群亂七八糟。所以,課堂中我一定要學生確定能彈正確的演奏,而且完全學會,回家的作業只要"複習",把課堂學會的東西"練熟"就可以。千萬不要只教會個七、八成,甚至有的連視譜都不行,直接把功課帶回家讓家長"教",這會讓學鋼琴變得非常有負擔。
如果家長超級用心,老師甚至可以把學生正確的演奏錄影傳給家長作為對照。
大家都知道,很多學生的毛病是練琴就是把曲子重頭到尾彈個幾遍,不熟的地方慢下來、錯了停下來訂正一下,然後又繼續彈到結束----超級無效的練琴法。
老師可以規定好,曲子的哪幾個小節,每天練十次;哪一個段落要配節拍器,速度要練到多少;哪一首歌每次都要注意譜上的記號;哪個樂句的手一定要提起來......。把學生可以複習的地方寫出來,然後標上日期、寫上練琴次數的記錄格。如果要大考,我有時也會規定,回家要彈連續全對3次才可以休息,或是要請家人錄影。
讓家長跟學生知道自己可以照本宣科哪些項目,清楚條列出來,他就能按部就班做功課,會有完成作業的踏實感。
到底要練幾遍、練多久,當然越久越好呀 ! (除了真的練了好幾個小時到身心疲乏,但這種情形幾乎不會發生)。我認為老師跟家長要溝通好目標,如果家長想要進度神速、上台比賽,那麼老師就要拿捏個練習量讓家長完成。如果家長以孩子快樂為目標,那麼就以孩子練到要唉唉叫就可以停了。也就是,練多練少,就是孩子學琴成就的多少。
這是很多家長夢想中的練琴,也是夢想中的學鋼琴。其實要孩子快樂練習,一定就是無限的陪伴。譬如一首曲子想要孩子練習20遍,你可能要全家放下手邊工作,營造彈琴氣氛,陪著唱歌,陪著身體律動;過程中不斷小鼓勵小獎勵大誇獎;動腦筋讓他彈了一次又一次;中間有錯要包容、耍賴要溝通.....。只要每天堅持這樣把該練的次數完成,就是又快樂,又有進度了。
"不是有那種因為喜歡就自己去練習嗎?"很多家長會這麼問,喜歡繪圖就去畫,喜歡歌曲就去唱歌跳舞,喜歡打籃球就去玩。那是"拿手而且沒有被批評"的時候,可是要變得拿手,就是要練習,現在我們討論的是練習,然後要透過練習變得拿手,有一天你就會看到,孩子因為很會彈某首歌就自己去彈。
彼此理解也溝通好學習目標後,便可以幫家長量身訂做陪練模式。例如雙薪家庭,學童學習中上,自主性普通,平日沒有補習但假日經常外出,希望孩子不要學得太痛苦,每一、兩年可以參加檢定。我可能會建議平日至少練習四天,每首曲子15次,至少一個家長要在旁邊盯次數,假日可休息。
如果溝通良好,我想,想要少練習又厲害、多練習又快樂,這種矛盾想法的家長應該就不會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