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十誡(5)

研經感想:十誡(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十誡的介紹,還剩最前面的三誡,同時也是最直接跟上帝有關係的戒命。

不可濫用我的名;凡濫用我名的人,我─上主、你的上帝一定懲罰他。

這是帶有警告的誡命,顯然是特別嚴重的,不過到底是什麼意思?

「Oh! My God.」是很常見的一句話對吧!請問這句話算不算「濫用主的名」……

嚴格來說似乎算啦!但我到覺得沒這麼離譜,真正該在意的是更深層的東西。

要知道,聖經裡多次提到要我們時時呼求上帝的名,「時時」喔!感謝要呼求上帝、哀傷要呼求上帝,陷入困境要呼求上帝、獲得勝利要呼求上帝、吃飯前要呼求上帝、睡覺前要呼求上帝……對,就是禱告,禱告就是在呼求上帝,與上帝交通。

那樣叫濫用?其實這是一種「不確定概念」,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可能差異很大(在某些語言倫理邊界,太超過大概沒人有意見,關鍵在於怎樣叫「太超過」),所以實際執行上是有相當困難的,畢竟上帝希望我們「時時呼求他」。

舉個例子,一直都晴天,偏偏下班的時候突然開始下雨,這時候你說:「上帝啊!可不可以不要下雨。」

這樣不算濫用?因為這種請求明顯是在圖利自己,因為可能附近農田急需下雨。

如果你便秘好幾天,好不容易通暢了,於是你在馬桶上對上帝獻上感謝,但這樣算不算在不潔之處行祭禮?

比賽的時候,你求上帝上你獲勝,但對手能正好需要這筆獎金好醫治他父親的疾病,那你求的到底好不好?

是的,這個誡命算是非常難界定的。但也因此,反倒是在認知清楚以後,最有意思的一條誡命。

之所以說有意思,是因為在上帝的無限面前,其實祂根本不缺什麼,祂也不會因為你愛祂就增加什麼,或因為你恨祂就減少什麼,祂原本就完整,也將永遠完整。

祂有著完美的永恆性與不動性,換句話說,會受影響的只有你自己。

耶穌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

他求說:「阿爸,我的父親哪,你凡事都能。求你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
~馬可福音14:36~

是的,聖經也一直強調「不可妄求」,但我們凡事禱告、凡事謝恩,難道不也凡事呼求?因為求其實是容易加進我們自己想法的行為,更需要上帝的啟示,偏偏我們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求的對不對(比方說,希望習進平去死算是一種出自惡念詛咒?還是期待正義責罰),所以才會加上「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

所以,關鍵在於全面性的理解「上帝掌權」這件事情。每當你求告上帝,都是出自於「上帝啊!我是這樣想的,但如果這不是你的安排,我願意順服。」,那麼,你就不是濫用上帝的名。

至於若是有人總是放棄自己思考,直接訴求「上帝啊!告訴我答案吧!」

這才是濫用上帝的名啊!上帝給你自由意志難道是要你放棄思考嗎?這不是順服,而是懶惰。

讓我們整理一下,因為十誡從來都不是表面字意那樣單純而已,如果沒想清楚,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個只有表面工夫的一般道德訓規,完全失去他真正的價值,只有世俗的意義而已。這種一般論的世俗意義(當然還是有意義的),每個民族都有類似的道德訓規,根本不需要特別擺進約櫃,當成盟約的證物了。

不可濫用上帝的名,背後的意義是順服,你要知道上帝的道路高過你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過你的意念,你要凡事稱呼祂的名,尋求祂的指示,但可沒叫你推卸自己思考的責任,因為只有當你放棄思考,才會變成濫用的名。

要知道,這是帶著懲罰的戒命,如果你假借上帝的名字做他不喜或看為惡的事情,你就有禍了。

要知道,最後幾誡是叫你不要幹各種壞事,但這條更是闡明「不能用假借祂的名字」,尤其是做「表面上的好事」,那更是可惡。

比方說以牧師身份去膏抹韓國瑜,甚至竄改聖經。

這根本該死啊!上帝一定會親自治罪的。

raw-image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3會員
991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
不同群體會有自己的文化,這很正常,而自己的文化最終會產生自己的語彙,變成一種只有自己人才聽得懂的溝通方式,這種事情越封閉、越專業的場域就越容易出現,像我以前在醫院上班,很自然會出現一些只有醫療人員才懂的英文縮寫混雜在對話當中,而在阿宅群體裡面,很自然會出現各種意味不明的假名單詞。 在教會當然也是這
關於聖經裡的政治信息,這邊簡單整理一下: 創世紀: 被擄時期為了凝聚國族意識而正式成卷的書籍,雖然傳說是摩西寫的,但其實至少有四個來源,所以聖經不是大公會議的時候才開始挑書,而是一開始就在挑書,目的就是守護以色列人的國族認同,不被外族文化洗清(正如國民黨在台灣進行的母語滅絕政策,是長老教會帶頭堅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5/5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