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6+2個值得收聽的政治學相關Podcast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raw-image

之前有人問假如計畫出國讀政治所碩、博士,或者從錄取到九月開學之間,可以做什麼準備?假如要我說,約莫就是大量練習寫reading reponse,不過,還有一個輕鬆點、不必伏案、藏於日常生活間的無痛準備:聽該學科相關的podcast。

作為政治系的門外漢,在知道自己會讀政治所後,開始補充自己的政治學基本知識、討論方式、和各種詞彙,考慮到自己閱讀速度和每週閱讀量有限(畢竟有很多自己真正想讀及必須讀的閱讀材料),把閱讀時間壓在政治學入門書籍似乎不太明智,於是找了一些政治學相關的podcast,趁著運動或煮菜時聽。

把聽英文Podcast當成晨間冥想這篇文章裡,我已經介紹自己怎麼利用podcast練習口說能力,這一篇就來推薦我這半年常聽的頻道。請注意,這些討論可說是高度學術性質,假如你是想聽podcast快樂學英文,這些podcast的內容真心毫無樂趣可言,然假如你想要練習學術英文的聽、說、或討論,應該蠻有用的。

1. Political Theory 101

既然標題名為Political Theory 101,可列為入門第一首選(學術而非語言入門)。

這個podcast由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關係博士生Benjamin Studebaker和另一個年輕大學生Edmund J. Wilson主持,討論的主題簡言之就是西方政治理論的一路演變,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以降,到近代的資本主義、國際體系等等,不過內容並不限於該時代,會巧妙的融入國際政治的現況來驗證,這對政治學有興趣、又不耐讀文鄒鄒之古典政治理論的聽眾來說,是很實用的podcast。

對我來說,除了補充政治學基本知識,Political Theory 101最有價值的在於釐清許多政治理論專有詞彙的發音,包括人名,以前上課時我最怕聽不懂人名,例如亞里斯多德,每次聽到我都還是要想一下才意識到是在講他,而這個podcast幫我做了很好的複習。

Podcast的討論形式也很受用,整個討論的形式走母雞帶小雞路線,一般由大學生(秋天會成為碩士生)Edmund開場,為大家整理討論主題範圍內的主流理論,聽到他的整理會為自己帶來一點信心:即使是英文母語者也未必能夠每一次都好好闡述自己的論點。接著Benjamin會加入討論,提供他的觀點和質疑,Benjamin無疑是個critical thinker,相當具有洞察力和批判性,並擅長引導Edmund做更深入的討論。

總之,強力推薦這個podcast給對政治理論有興趣的人,尤其是政治系的初級學徒,假如你有志出國留學,絕對可以從其中學到許多如何展現自己批判性的思維、和課堂報告及討論技巧。

2. Not Another Politics Podcast

There’s a lot of noise created by our constant news cycle, but few ways to grasp what’s really going on in politics today.

Not Another Politics Podcast這標題一聽就有種叛逆感?這是另一個我很喜愛的Podcast,由芝加哥大學Harris School of Public Policy的三個年輕教授所主持,包括研究美國三權分立和總統職權的William Howell、主打選舉量化研究的Anthony Fowler、探討立法談判如何影響政策效率的Wioletta Dziuda

當然,光看主持人的研究主題就知道頻道主要討論美國政治。這個Podcast討論相當即時的主題,從政治新聞入手,找到最新的學界相關研究——多半以數據剖析現象,藉此挑戰流於權威的現象解釋和政治人物的大放厥詞。這個podcast對於那些醉心美國選舉、川普現象、和其衍伸出的各種議題有興趣的人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一方面可以了解美國學界的最新研究,一方面也可以從各種研究數據了解美國政治背面些許意想不到的現象,並破除形塑於媒體或自以爲是的偏見。

整個podcast被分為三段:首先三個人會就主題進行開場白,分別描述自己對該政治現象的理解、好奇、和印象;接著其中一個教授會找到一篇相關研究,並且訪問該作者,和作者深入討論該篇論文的研究動機、方法、研究成果、和最讓人訝異的部分;最後再回到三個人的對話,簡單摘要該研究,再分別闡述自己對該篇研究的看法。

假如就學術英語學習的角度,在第一階段聽眾得以學習學者如何在紛擾的政治新聞中抓住關鍵的問題轉化為學術研究的puzzle,也可以在一對一訪談中了解到主持人如何拆解一篇已發表的論文——這對研究生每週要寫週報告是非常實用的技巧,而最後一段的三人討論是我學習怎樣進行課堂討論的主要教材,包括學術對話的禮儀、句型的使用、和當沒有真正想法時該如何利用本身既有的知識填充對話空白。

三個教授的討論自然比Political Theory 101兩個學生的討論流暢,論點也更加清晰,最棒的是儘管對話時程很長,整題內容卻是詼諧愉快的——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作為學術學徒腸枯思竭的思考過程也被隱藏了。不管怎樣,這應該是我最常聽的podcast,惡補我對美國政治的知識。

3. The Political Theory Review

The Political Theory Review是一個聽起來很痛苦但又會自虐繼續聽下去的頻道,歷史悠久,從2017年起,由休士頓大學政治系教授政治理論的Jeffrey Church主持,主要介紹最新出版的政治理論或政治、社會哲學著作,並和作者做深度訪談。

因為主持人的聲線很低,設備也差,聽起來極為辛苦。

該頻道最吸引我的是Jeffrey總是從寫作動機開始問起,而作者們總是樂於、且熱情的回答這個問題,會讓你燃起滿滿對於自己學術生涯的想望(儘管很可能迅速幻滅)。一旦進入討論正題的部分就會顯得有點冗長,剛開始,我會先把書找出來,在睡前勉力讀Introduction,第二天早上邊跑邊聽主持人和作者的對談,然很快發現這也沒什麼太大用處:畢竟當學者們在介紹自己的新書時,基本上就是把第一章拆成七七四九回來說書,重複兩次著實沒意義。

即使如此,這確實是一個對政治系學生相當難得的podcast,畢竟不是每一次讀書都能看到作者現身說法,而且由於頻道專注於出版專書,比之搶快的期刊研究,聽眾還是可以一窺學者是如何一磚一瓦建立自己的學說。

4. Pekingology

China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21st century’s most consequential nations, making it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country is governed.

Pekingology是一個介紹中國治理之術的podcast,由美國的一個非營利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製作,由該中心的中國研究專家Jude Blanchette主持,邀請學界內外的各路中國問題研究者討論目前中國國內的種種治理方案,從國家概念到網路宣傳,從習近平的個人統治之術到地方政府的運行,偶爾也回探毛澤東或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

這個頻道的討論方式和The Political Theory Review有點類似——除去寫作動機的部分,也有點不同:由於主持人本身對於中國也有強大的知識和先入為主之見,問問題時更有一種和作者較勁的意味。Pekingology時常論及習近平的趨向獨裁,然讓人頭痛的是主持人到了某個階段又會淡化這個趨勢,倒不是要為CCP遮掩什麼,而是曖昧地指出CCP的權力或有削弱的一天,而我總認為這是西方始終誤判中國崛起的根本原因。

因此一般來說我只有在煮飯時才會聽,假如走神就算了。

來賓們也會提到做中國研究的艱難之處,又或者作為研究中國的學者,如今還剩下哪些空間可以遊走,我覺得Pekingology對於志在研究中國問題的人來說還是很有幫助。

5. UCL Uncovering Politics

UCL Uncovering Politics是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政治系製作的podcast,討論當代世界(x)英國和歐盟(o)的關鍵政治議題,沒有特定的主持人,基本上由該所的憲法專家Alan Renwick和分析公眾輿論以及菁英和大眾政治行為的Jennifer Hudson輪流擔任,每集邀請該校的1-3個教授或研究員討論。

這個podcast的討論主題除了憲法、選舉、公共政策制定等傳統政治議題外,也廣泛涉及包括氣候變遷、難民治理、以及當前的抗議政治(Contentious Politics),相比美國的podcast如Not Another Politics Podcast看重於量化現象,有更多道德層面上的探討,是我比較喜愛的研究視角。此外,當他們討論美國的政治現象時,這些英國學者會力求將該現象全球化(?),並以歐洲的現狀加以比較。

整體來說,這個頻道有種淡淡的招生特質(展現本校在政治研究方面的能力和創新),目標受眾很明顯,故格外適合相關領域的學生收聽,對英國和歐陸研究有興趣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同場加映

UCL還有兩個podcast也很值得追蹤:Covid-19 symposia專注於Covid-19對全球政治的影響,討論形式和UCL Uncovering Politics很像,是一個最近才創建的頻道,尚在發展中,鑑於這場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大流行是如此深切改變世界、國家、政府、和個人行為,這個podcast的討論對於政治系學生來說是一個尋找研究主題的窗口。

另外,UCL Political Science Events則是該所公眾演講的紀錄,採取講者簡短演講、評論人加入討論、最後Q&A的標準流程,因為是公眾演講,講者們的語速又更慢一點,對於聽力沒有自信的人可以從這個podcast入手。

6.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s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s算是我早期比較常聽的一個podcast,由瑞典Lund University傳播及媒體系的助理教授Michael Bossetta主持,每集邀請政策幕僚、學者、政治人物、公民社團成員討論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甚或改變當代權力遊戲規則,討論通常會帶來一些政治事件的秘辛,例如有集討論拜登的競選團隊如何培養和資助自己的網軍(誒不是)。

和之前幾個podcast相比,沒有那麼學術性質,側重現實世界裡各方人馬對於奪取和擴展支持者(網路聲量)的十八般武藝,因為和我原先設定的學習目標有點距離,故逐漸就沒聽了,但是這個頻道絕對是志在公共領域工作的實務型政治系學生的慢跑首選。

其實政治相關的podcast族繁不及備載,這篇文章是從精進自己學術英文的角度來推薦——但不代表其他走學術路線的podcast不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者上節目。因為COVID-19,越來越多政治相關系所把系上的公眾演講轉化成podcast,到各大學政治系網站探查一下就能發現不少好頻道。

最後,補一個尚待我聆聽發掘的漏網之魚:“Talking Politics” podcast,暫定很喜愛,聽更多集後會再來報告。

推薦非學術類政治podcast的延伸閱讀

The Best Political Podcasts to Listen to Now (英語頻道推薦)
12 Best Political Podcasts to Keep You Informed (英語頻道推薦)
政治到了-8個帶你洞悉國內外政治脈動的 Podcast!|SoundOn Playlist (中文頻道推薦)

原文發表於捲,在加寫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捲|YZ的沙龍
53會員
47內容數
寫奇幻學術旅程上的所見所聞,會盡量不清議時事(我說盡量),並保持理智而幽默的書寫,若鬱期來襲,則文字可能會極度感性。
捲|YZ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1
連結多年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的權勢性侵,談近日彭帥的新聞。當整個國際網壇都在問Where Is PengShuai?許多華人社會裡的男人們只覺得這是一樁用來取笑中國官場的笑料。
Thumbnail
2021/11/21
連結多年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的權勢性侵,談近日彭帥的新聞。當整個國際網壇都在問Where Is PengShuai?許多華人社會裡的男人們只覺得這是一樁用來取笑中國官場的笑料。
Thumbnail
2021/10/19
博士生應該被視為學術產業的「初級入職者」,尤其是需要待在實驗室的博士生,工作和研究是綁在一塊的,而指導教授是你在這一行的第一個可能決定自己學術職涯順利與否的主管,萬一不合怎麼辦?這篇文章從「當一個台灣女生在加拿大博士班遭遇指導教授的隱性性別歧視時該怎麼辦?」談起,並衍生出一些台加學術職場上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2021/10/19
博士生應該被視為學術產業的「初級入職者」,尤其是需要待在實驗室的博士生,工作和研究是綁在一塊的,而指導教授是你在這一行的第一個可能決定自己學術職涯順利與否的主管,萬一不合怎麼辦?這篇文章從「當一個台灣女生在加拿大博士班遭遇指導教授的隱性性別歧視時該怎麼辦?」談起,並衍生出一些台加學術職場上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2021/08/22
申請國外研究時,Writing Sample要怎麼寫才能讓評審老師讀完?這篇文章提供增加英文學術論文閱讀流暢度的終極秘方。
Thumbnail
2021/08/22
申請國外研究時,Writing Sample要怎麼寫才能讓評審老師讀完?這篇文章提供增加英文學術論文閱讀流暢度的終極秘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說到收聽Podcast學英文,必須好好感謝美國NPR(全國公共廣播電台),這個電台裡出了各式各樣有趣的節目(我至少就聽了7個節目),還附上免費的文字稿,個人也來推薦10個不藏私的Podcast口袋名單,內容涉及心理學、經濟類、懸疑故事類、犯罪類型等,大部分都有文字稿,如果聽不懂的可以邊看文字稿邊聽,
Thumbnail
說到收聽Podcast學英文,必須好好感謝美國NPR(全國公共廣播電台),這個電台裡出了各式各樣有趣的節目(我至少就聽了7個節目),還附上免費的文字稿,個人也來推薦10個不藏私的Podcast口袋名單,內容涉及心理學、經濟類、懸疑故事類、犯罪類型等,大部分都有文字稿,如果聽不懂的可以邊看文字稿邊聽,
Thumbnail
這一兩年除了閱讀以外,也養成了收聽Podcast的習慣。等公車、等人、移動、一個人吃飯的時候,聽說書、聽國際新聞、聽英文、聽閒聊、聽職涯分享、聽管理新知。聽得越多,你越能夠分辨自己喜歡的類型、聽不下去的類型、真的有含金量的類型,或是無病呻吟只能給它10秒的類型。
Thumbnail
這一兩年除了閱讀以外,也養成了收聽Podcast的習慣。等公車、等人、移動、一個人吃飯的時候,聽說書、聽國際新聞、聽英文、聽閒聊、聽職涯分享、聽管理新知。聽得越多,你越能夠分辨自己喜歡的類型、聽不下去的類型、真的有含金量的類型,或是無病呻吟只能給它10秒的類型。
Thumbnail
印象中也是這一兩年podcast才紅起來的。 在強調這個要運用瑣碎時間學習的時代,podcast是一個很棒的免費平台(然後買earpods 要花錢了QQ)。不管是在做家事、搭捷運、吃飯時間,都可以根據當下的心情點選最喜歡的頻道。以下是我自己在學習英文過程中,最推薦的幾個,如果你有任何頻道也想推薦的話
Thumbnail
印象中也是這一兩年podcast才紅起來的。 在強調這個要運用瑣碎時間學習的時代,podcast是一個很棒的免費平台(然後買earpods 要花錢了QQ)。不管是在做家事、搭捷運、吃飯時間,都可以根據當下的心情點選最喜歡的頻道。以下是我自己在學習英文過程中,最推薦的幾個,如果你有任何頻道也想推薦的話
Thumbnail
  政治哲學乍聽令人感到卻步,前者在台灣是無意義口水戰循環不已的抹黑澄清,後者則是大學選修課可能會聽到睡著還被當掉的課程名稱,兩者合一,負負大概不會得正。然一如書名所言,本書改寫自作者的因英國疫情爆發而在家錄製的Podcast,內容並不過份艱澀,且對初學者很友善地將每個議題和該領域的重要思想家結合。
Thumbnail
  政治哲學乍聽令人感到卻步,前者在台灣是無意義口水戰循環不已的抹黑澄清,後者則是大學選修課可能會聽到睡著還被當掉的課程名稱,兩者合一,負負大概不會得正。然一如書名所言,本書改寫自作者的因英國疫情爆發而在家錄製的Podcast,內容並不過份艱澀,且對初學者很友善地將每個議題和該領域的重要思想家結合。
Thumbnail
以說書為主題的Podcast頻道在後疫情時代如春筍般出現,讓人們得以在工作忙碌的同時為心靈補上閱讀帶來的色彩。聲帶獵手參考網上數據將說書頻道大致分為四大類,比較各家風格與內容,方便廣大讀者與聽眾找到適合自己的說書頻道。
Thumbnail
以說書為主題的Podcast頻道在後疫情時代如春筍般出現,讓人們得以在工作忙碌的同時為心靈補上閱讀帶來的色彩。聲帶獵手參考網上數據將說書頻道大致分為四大類,比較各家風格與內容,方便廣大讀者與聽眾找到適合自己的說書頻道。
Thumbnail
聽podcast兩年多了,畢竟臉書演算法越來越看不到使用者真正想看或即時的消息,於是吸收資訊的方式就改成用聽的了。中間刪刪減減了幾次(前年podcast爆炸的時候,我的訂閱一度衝到四百多個節目,現在已經刪減過一半了),總算好好整理了一次清單。​ ​ ​ ​ ​ 01 Queerology​ ​ ​
Thumbnail
聽podcast兩年多了,畢竟臉書演算法越來越看不到使用者真正想看或即時的消息,於是吸收資訊的方式就改成用聽的了。中間刪刪減減了幾次(前年podcast爆炸的時候,我的訂閱一度衝到四百多個節目,現在已經刪減過一半了),總算好好整理了一次清單。​ ​ ​ ​ ​ 01 Queerology​ ​ ​
Thumbnail
近年來 Podcast風潮如火如荼,這種別具於影像圖片、只透過聲音的傳播方式彷彿回到過去廣播盛行的年代──但又不同於廣播,大多數的Podcast可以自由選擇聆聽時段及長度。同時數據也顯示,從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Podcast在全球更為盛行。
Thumbnail
近年來 Podcast風潮如火如荼,這種別具於影像圖片、只透過聲音的傳播方式彷彿回到過去廣播盛行的年代──但又不同於廣播,大多數的Podcast可以自由選擇聆聽時段及長度。同時數據也顯示,從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Podcast在全球更為盛行。
Thumbnail
我們有很多免費卻很實用的資源供我們使用,但你真的有好好的運用嗎? 以下推薦我幾乎必聽的節目,不管你是在通勤還是上班無聊時(咦?)都可以得到很多充實的資訊,非常感謝這些大神的貢獻,讓我當免費仔還能得到這些豐富的資料,讓我每天都有滿滿的收獲。
Thumbnail
我們有很多免費卻很實用的資源供我們使用,但你真的有好好的運用嗎? 以下推薦我幾乎必聽的節目,不管你是在通勤還是上班無聊時(咦?)都可以得到很多充實的資訊,非常感謝這些大神的貢獻,讓我當免費仔還能得到這些豐富的資料,讓我每天都有滿滿的收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