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❺步驟】輕鬆地表達與理解,讓個體存在,更讓關係強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一直以為『別人無法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的⋯⋯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大女兒拍我和太座相視而笑。
自十年前,我成為療癒師之後,就一直鑽研表達
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的童年創傷,以及在那之後烙印在自我認知裡的「我是熟人性侵未遂受害者」概念。
另一方面,是我在眾多前來療癒的學員身上,看到「在童年時期就被貼上的標籤」總是讓他們掙扎、無力掙脫,在情緒和自我認知的層面都帶來困擾。

這兩個面向都讓我瞭解:父母的表達,會形塑孩子的自我認知

有趣的是,這陣子在讀的《尊重與觀察》和《父母的語言》⋯⋯等書,也都不約而同地講到一件事: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父母其實就已經可以先去理解孩子了,因為孩子會用很多方式釋放出非語言訊息
其中一個理解的訣竅,更是「放掉自己既定的理解,去關注孩子正在關注的事物」,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接收到一種「讓我從你有興趣的事物中來瞭解你」的熱切,然後建立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共情關注」。
而書中的文字寫來平鋪直敘,我的心和大腦都也非常認同。但我回看自己的成長經驗,卻很少從父母身上得到這種「你(願意)懂我」的心靈契合感,而以此為填充物的關係緊密度,也因為隨著時間而更顯稀薄,最終走向支離破碎。
即使而在這之前,我花了很多、很長的時間在努力於療癒自己,讓自己可以從童年創傷的灰燼中站起來,並且可以不用責怪父母、可以跟他們再次建立關係,但他們似乎一直卡在過去。

「我不想努力了啦!」我半開玩笑地喊著。

「雖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聽起來很不錯!」還有點困惑的太座,無條件地給出微笑和支持。
「這陣子看的書,都在說:父母要去理解孩子的表達;而這樣的理解,會讓彼此有共鳴、有連結,讓關係更強壯。」我先補充前面的脈絡。
「嗯⋯⋯」太座點點頭表示認同。
「所以,我發現自己有『把要講到別人聽得懂當成我的責任』的問題!哈哈哈」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視界感到開心。
「好棒喔!你可以放下了⋯⋯」太座笑眼以對。
「是啊!聽懂我的表達,也是他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我的情緒微微地起伏著。
👆 步驟❶當前事件勾起的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被觸動了!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
三十年前,當時我適逢剛開始發育的九歲,而以家為工作場所的父親,竟將奮力抵抗的我壓在床上,咬了左側的胸口。而我也驚魂未定地告知母親,而身為家暴防治社工的母親,承諾會請父親不要在做這樣的事⋯⋯但卻又發生了第二次,一樣是奮力抵抗但卻仍被咬了大腿內側。

只是,母親竟以「你怎麼沒有保護自己?」回應。

這件在三十年前發生的事,重量級地踩破、粉碎了我對父親、母親的信任,讓我的大腦裡的杏仁核,總是處在戒備狀態,甚至讓我的頭上剷出一塊塊招來更多訕笑的鬼剃頭
父親無視我的抵抗,母親扭曲我的表達⋯⋯這讓我無意識地扛起「要讓別人收到我的表達」的責任,即便裡面有他們應該要努力的部分。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我還是要說⋯⋯雖然我現在發現自己過度地承攬『讓對方可以理解』的責任,但這件事還是讓我對表達有很多學習。」我理解了這個創傷背後要帶來的禮物。
「是啊!你真的很認真。」太座認同地說。
「我一直在不斷地延展自己表達的極限⋯⋯」我把手臂伸長,往太座的方向過去,示意太座也伸出手。
「這樣嗎?」太座握住我的手。
「但是,關係是兩個人的;理解,除了『我想讓你理解』以外,也要有『你想瞭解我』,這樣才能接通啊!對吧?」我讓太座握住我的手。
「是啊!」太座笑著回應。
「而且,孩子不會說話,或是一開始說的沒有那麼清楚,但是還是有肢體語言⋯⋯等等的非語言訊息啊!」我向自己說。
當年的奮力抵抗,並不是不夠表達的清楚,而是父親故意違反我的意願;而且在母親傳達了我的感受之後,父親又做了第二次,這並不是我的錯。
相對的,母親將我請她傳達的訊息之上,又附加上她自己的理解,於是讓我和父親、父親和母親,以及我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破裂,肇因並不是來自於「我」。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我不想努力了!」我又再說了一次。

「再來一次嗎?」太座笑笑地問。
「如果我要很用力、很努力去表達,那就是用潛台詞在說:我的表達是不會被理解的嗎?」我更深入地剖析這句話。
「那倒是!」太座點了點頭。
「我要輕鬆自在地去表達,並且我的表達清楚、可被理解的!」我大聲宣告著。
「讚啦!」太座順勢比了個大拇指。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相似事件擁有新理解
過了幾天,剛好有場講座;因為濃縮了三個想講的主題在這一場裡,最後又希望留一些時間給學員發問、對話,所以語速似乎比平常更快了些。
「慢一點⋯⋯」太座遞了張紙條過來。
於是,我把速度放慢,容許隨機跳進腦海裡的絕妙比喻,讓整場講座更有趣、更貼近生活。最後,學員們也紛紛給出「原來是這樣!」、「聽懂啦」⋯⋯的回饋,好棒!
然後,前天傍晚我又進行了一場簡短的、私密的小型演說。
「慢一點⋯⋯」太座又再次提醒我。
但我簡單地用擺擺手、搖搖頭的方式,向太座示意「沒有要slow down」的意思後,就繼續用原本的語速進行;演說結束後,我和太座針對此事溝通。
「我是不是干擾到你了啊?」太座憂心地問。
「不會啊!老婆。我反而很謝謝你的提醒,因為這次我竟然有一種『我才不想放慢語速勒!因為我想要把腦海裡的想法,完全分享出來,快來跟上我⋯⋯』的興奮感。」我眉飛色舞地說。
「那我下次就不用提醒你了吧?」太座又問。
「還是可以啊!如果聽眾有疑惑的反饋,妳還是可以提醒我;而且妳的提醒對我來說是很棒的事情,不會是干擾⋯⋯而且,我今天講得很流暢、很完整,對吧?」我伸出手臂環抱太座,繼續補充道。
「好喔!」太座放心地回應我的擁抱。
好開心!我的表達越來越輕鬆且清楚的,無論是最親近的太座和女兒們,或是講座裡的學員。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給出,不再在擅自拿取的狀態下,以親密為名卻實質地模糊了雙方的界線、破壞了彼此的關係;而是以尊重為前提,讓兩個人在擁有健康界線的狀態下,進行流動、建立連結。
「我都不曉得⋯⋯要不是妳今天這樣跟我說,我都沒有發現自己是如此習慣於『不被在乎』。」坐在床沿的我,緩緩地抬起頭,以及被淚水浸潤的雙眼。
「為什麼我一定要滿足她的需求?」這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說,但眼裡卻又佈滿了淚水。 那天,有位懷著二胎的媽媽就私訊預約〔療癒〕,因為她明明很想當個「好媽媽」,但卻被女兒搞得筋疲力竭而暴走。
「為什麼你累了,卻不休息?」太座看著再次回到房間的我,這樣說道;語氣和神情裡卻混雜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關心和驚恐。 為什麼大人累了卻不休息,然後還要罵小孩?
這次,讓我再次扎實地擁有手中的物品,和所有過去沒有被好好對待的東西建立起強壯的連結,由衷地感謝它們所帶來的服務與幸福。
「我從來不知道⋯⋯沒有人教,靠自己去摸索,是這麼令人害怕的事情。」我靠著太座,心裡的眼睛看向無盡的黑暗,斗大的淚珠無聲地滑落。 ⋯⋯原來,當我可以說出內心深處的恐懼時,那代表是我已經長出了可以面對這份恐懼的力量了啊!
給出,不再在擅自拿取的狀態下,以親密為名卻實質地模糊了雙方的界線、破壞了彼此的關係;而是以尊重為前提,讓兩個人在擁有健康界線的狀態下,進行流動、建立連結。
「我都不曉得⋯⋯要不是妳今天這樣跟我說,我都沒有發現自己是如此習慣於『不被在乎』。」坐在床沿的我,緩緩地抬起頭,以及被淚水浸潤的雙眼。
「為什麼我一定要滿足她的需求?」這位媽媽氣急敗壞地說,但眼裡卻又佈滿了淚水。 那天,有位懷著二胎的媽媽就私訊預約〔療癒〕,因為她明明很想當個「好媽媽」,但卻被女兒搞得筋疲力竭而暴走。
「為什麼你累了,卻不休息?」太座看著再次回到房間的我,這樣說道;語氣和神情裡卻混雜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關心和驚恐。 為什麼大人累了卻不休息,然後還要罵小孩?
這次,讓我再次扎實地擁有手中的物品,和所有過去沒有被好好對待的東西建立起強壯的連結,由衷地感謝它們所帶來的服務與幸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用「內在父母」來愛自己,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療癒方式。 當你變成自己的媽媽,會對受傷的自己說什麼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