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❺步驟】輕鬆地表達與理解,讓個體存在,更讓關係強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一直以為『別人無法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的⋯⋯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大女兒拍我和太座相視而笑。

大女兒拍我和太座相視而笑。

自十年前,我成為療癒師之後,就一直鑽研表達

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的童年創傷,以及在那之後烙印在自我認知裡的「我是熟人性侵未遂受害者」概念。

另一方面,是我在眾多前來療癒的學員身上,看到「在童年時期就被貼上的標籤」總是讓他們掙扎、無力掙脫,在情緒和自我認知的層面都帶來困擾。

這兩個面向都讓我瞭解:父母的表達,會形塑孩子的自我認知

有趣的是,這陣子在讀的《尊重與觀察》和《父母的語言》⋯⋯等書,也都不約而同地講到一件事: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父母其實就已經可以先去理解孩子了,因為孩子會用很多方式釋放出非語言訊息

其中一個理解的訣竅,更是「放掉自己既定的理解,去關注孩子正在關注的事物」,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接收到一種「讓我從你有興趣的事物中來瞭解你」的熱切,然後建立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共情關注」。

而書中的文字寫來平鋪直敘,我的心和大腦都也非常認同。但我回看自己的成長經驗,卻很少從父母身上得到這種「你(願意)懂我」的心靈契合感,而以此為填充物的關係緊密度,也因為隨著時間而更顯稀薄,最終走向支離破碎。

即使而在這之前,我花了很多、很長的時間在努力於療癒自己,讓自己可以從童年創傷的灰燼中站起來,並且可以不用責怪父母、可以跟他們再次建立關係,但他們似乎一直卡在過去。

「我不想努力了啦!」我半開玩笑地喊著。

「雖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聽起來很不錯!」還有點困惑的太座,無條件地給出微笑和支持。

「這陣子看的書,都在說:父母要去理解孩子的表達;而這樣的理解,會讓彼此有共鳴、有連結,讓關係更強壯。」我先補充前面的脈絡。

「嗯⋯⋯」太座點點頭表示認同。

「所以,我發現自己有『把要講到別人聽得懂當成我的責任』的問題!哈哈哈」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視界感到開心。

「好棒喔!你可以放下了⋯⋯」太座笑眼以對。

「是啊!聽懂我的表達,也是他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我的情緒微微地起伏著。

👆 步驟❶當前事件勾起的反射性情緒/🧠 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被觸動了!


👇 步驟❷回溯原生家庭的初始事件/🧠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

三十年前,當時我適逢剛開始發育的九歲,而以家為工作場所的父親,竟將奮力抵抗的我壓在床上,咬了左側的胸口。而我也驚魂未定地告知母親,而身為家暴防治社工的母親,承諾會請父親不要在做這樣的事⋯⋯但卻又發生了第二次,一樣是奮力抵抗但卻仍被咬了大腿內側。

只是,母親竟以「你怎麼沒有保護自己?」回應。

這件在三十年前發生的事,重量級地踩破、粉碎了我對父親、母親的信任,讓我的大腦裡的杏仁核,總是處在戒備狀態,甚至讓我的頭上剷出一塊塊招來更多訕笑的鬼剃頭

父親無視我的抵抗,母親扭曲我的表達⋯⋯這讓我無意識地扛起「要讓別人收到我的表達」的責任,即便裡面有他們應該要努力的部分。


👇 步驟❸釋放舊有情緒/🧠 整合右腦的情感和左腦的邏輯

「我還是要說⋯⋯雖然我現在發現自己過度地承攬『讓對方可以理解』的責任,但這件事還是讓我對表達有很多學習。」我理解了這個創傷背後要帶來的禮物。

「是啊!你真的很認真。」太座認同地說。

「我一直在不斷地延展自己表達的極限⋯⋯」我把手臂伸長,往太座的方向過去,示意太座也伸出手。

「這樣嗎?」太座握住我的手。

「但是,關係是兩個人的;理解,除了『我想讓你理解』以外,也要有『你想瞭解我』,這樣才能接通啊!對吧?」我讓太座握住我的手。

「是啊!」太座笑著回應。

「而且,孩子不會說話,或是一開始說的沒有那麼清楚,但是還是有肢體語言⋯⋯等等的非語言訊息啊!」我向自己說。

當年的奮力抵抗,並不是不夠表達的清楚,而是父親故意違反我的意願;而且在母親傳達了我的感受之後,父親又做了第二次,這並不是我的錯。

相對的,母親將我請她傳達的訊息之上,又附加上她自己的理解,於是讓我和父親、父親和母親,以及我和母親之間的關係破裂,肇因並不是來自於「我」。


👇 步驟❹用新認知取代舊定義/🧠 用進廢退的神經可塑性

「我不想努力了!」我又再說了一次。

「再來一次嗎?」太座笑笑地問。

「如果我要很用力、很努力去表達,那就是用潛台詞在說:我的表達是不會被理解的嗎?」我更深入地剖析這句話。

「那倒是!」太座點了點頭。

「我要輕鬆自在地去表達,並且我的表達清楚、可被理解的!」我大聲宣告著。

「讚啦!」太座順勢比了個大拇指。


👇 步驟❺用新的自我認知創造新體驗/🧠 前額葉皮質:對相似事件擁有新理解

過了幾天,剛好有場講座;因為濃縮了三個想講的主題在這一場裡,最後又希望留一些時間給學員發問、對話,所以語速似乎比平常更快了些。

「慢一點⋯⋯」太座遞了張紙條過來。

於是,我把速度放慢,容許隨機跳進腦海裡的絕妙比喻,讓整場講座更有趣、更貼近生活。最後,學員們也紛紛給出「原來是這樣!」、「聽懂啦」⋯⋯的回饋,好棒!

然後,前天傍晚我又進行了一場簡短的、私密的小型演說。

「慢一點⋯⋯」太座又再次提醒我。

但我簡單地用擺擺手、搖搖頭的方式,向太座示意「沒有要slow down」的意思後,就繼續用原本的語速進行;演說結束後,我和太座針對此事溝通。

「我是不是干擾到你了啊?」太座憂心地問。

「不會啊!老婆。我反而很謝謝你的提醒,因為這次我竟然有一種『我才不想放慢語速勒!因為我想要把腦海裡的想法,完全分享出來,快來跟上我⋯⋯』的興奮感。」我眉飛色舞地說。

「那我下次就不用提醒你了吧?」太座又問。

「還是可以啊!如果聽眾有疑惑的反饋,妳還是可以提醒我;而且妳的提醒對我來說是很棒的事情,不會是干擾⋯⋯而且,我今天講得很流暢、很完整,對吧?」我伸出手臂環抱太座,繼續補充道。

「好喔!」太座放心地回應我的擁抱。

好開心!我的表達越來越輕鬆且清楚的,無論是最親近的太座和女兒們,或是講座裡的學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琦琦/心秩序療癒師的沙龍
143會員
126內容數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1/13
前陣子,我跟著同樣也是療癒的太太,踏入負離子健康衣物的事業。 因為這份事業是直銷,所以我的心裡面不由得還是有一些疙瘩;這個從年輕時就卡卡的地方,在過了十五年之後,依然存在;只是,這一次不一樣,我感覺現在的自己,因著超過十二年、上萬次的療癒所鍛鍊出來的內在力量,即將迎來面對和化解的時刻。 不過,我還是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23
九月,我一邊讀《喚醒老虎》,一邊將書裡面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和人際互動裡,並且與我和同樣也是療癒師的太太一起歸納出來的【心秩序・療癒❺步驟】進行整合。 於是,我辨識出「動物本能(戰鬥-逃跑-僵硬)之中會形成創傷的凍僵反應」的速度提升非常多,也因著不再抗拒、逃避而能順流地進入無助和慌張之中,並且給自己充足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2023/10/16
那日,肩推讓我的右手出現電流感。為了不讓身體受傷而不斷修正動作的行為,讓我發現:為了讓身體變得強壯而有的不適感,會讓我更投入地精進動作模式;這種狀態,就像讓內在更強大而引起的不舒服一樣,當我順勢地使用被它攫取的專注力時,就能有效地在生命課題上成長。 心理層面的不適感,其實是生命課題的小鈴鐺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療癒是什麼? 療癒,對於「二〇一一年第一次接受療癒,然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向內療癒自己與向外療癒他人」的我來說,至今仍是一件神奇、好玩且富有樂趣的事情,雖然過程中不免得要去再次體會壓抑與塵封已久的情緒。 我的第一次療癒⋯⋯ 當時,療癒師在傾聽了我的故事(八、九歲時,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之後,說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原生家庭一直是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的課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學會原諒、釋懷,甚至是去愛傷害我的家人。 我的父親,自我有記憶以來 就是個會對我拳打腳踢、情緒失控的人 每次停手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打累了。 加上他的言語暴力及極端的控制欲 長期的恐懼及壓力讓我曾在國中時罹患憂鬱症 而這份恐懼延伸到我
Thumbnail
原諒,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不容忽視的課題。 隨著時間流逝,以「打開那道傷口」為起點來計算,也已經超過十一年。 回頭看十一年前的自己,因為那一次的療癒實在是帶給我根本性的轉變,便天真地以為「那道傷口已經痊癒」,然後急匆匆地將「沒有怪罪他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和母親⋯⋯而他們的迴避,讓我因為「想要給出的
Thumbnail
原諒,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不容忽視的課題。 隨著時間流逝,以「打開那道傷口」為起點來計算,也已經超過十一年。 回頭看十一年前的自己,因為那一次的療癒實在是帶給我根本性的轉變,便天真地以為「那道傷口已經痊癒」,然後急匆匆地將「沒有怪罪他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和母親⋯⋯而他們的迴避,讓我因為「想要給出的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十月的第二週,《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終於要在我的粉絲專頁【療癒師的癒兒日誌】、每個月一次的〔愛說書〕直播裡進行分享了! 其實,我在七月底的時候,就已經收到這本書了。 但是,在「推薦書」的這件事情上,我總是堅持「先把書看完,然後再分享」;而且,在閱讀這類型書籍的時候,我會跟著作者的思路,
Thumbnail
身心靈-尊重與愛-自我和解及療癒方法 關於 #童年創傷療癒 #內在小孩 #罪惡感 這陣子很適合做溝通 有些人是跟別人溝通 而我覺得 #自我照顧 溝通也很重要 你可以習慣 也可以掙扎 端自己選擇 為何會有這個結論呢? #NLP #催眠 每個過往的回憶跟體驗都會刻印在身上 揮之不去 但過去如何 僅此
Thumbnail
身心靈-尊重與愛-自我和解及療癒方法 關於 #童年創傷療癒 #內在小孩 #罪惡感 這陣子很適合做溝通 有些人是跟別人溝通 而我覺得 #自我照顧 溝通也很重要 你可以習慣 也可以掙扎 端自己選擇 為何會有這個結論呢? #NLP #催眠 每個過往的回憶跟體驗都會刻印在身上 揮之不去 但過去如何 僅此
Thumbnail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甚至再一次出遊時,個性溫和的先生,竟然出手打罵了兒子,而她沒有制止地冷眼旁觀,嚇壞了自己。
Thumbnail
那天,有位想要跳脫傳統教養模式的媽媽,在與四歲多兒子的互動中,採用理解和對話的方式;但兒子越來越大,照理來說對話的能力應該是越來越好,但仍有多次溝通無效的情形。 這讓她相當無力⋯⋯ 甚至再一次出遊時,個性溫和的先生,竟然出手打罵了兒子,而她沒有制止地冷眼旁觀,嚇壞了自己。
Thumbnail
這陣子,大女兒在療癒和「對爸爸感到恐懼」有關的創傷;而我,身為不是媽媽的另一個家長,被投射成了「爸爸」。 。 恐懼,是在我們離開愛的時候,會有的情緒感受;而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的遊樂場。當我們累積越多的、對愛的信任,就會越有力量去面對越深沉的恐懼;就像手中拿的燈,越亮,就越能照亮、
Thumbnail
這陣子,大女兒在療癒和「對爸爸感到恐懼」有關的創傷;而我,身為不是媽媽的另一個家長,被投射成了「爸爸」。 。 恐懼,是在我們離開愛的時候,會有的情緒感受;而人生,就是一場體驗各種情緒感受的遊樂場。當我們累積越多的、對愛的信任,就會越有力量去面對越深沉的恐懼;就像手中拿的燈,越亮,就越能照亮、
Thumbnail
我是如何建構出「生活中,如果一再發生引發相同負面情緒的事件時,那就是需要療癒了!」的理解的呢?
Thumbnail
我是如何建構出「生活中,如果一再發生引發相同負面情緒的事件時,那就是需要療癒了!」的理解的呢?
Thumbnail
#疼惜那童年時承擔負重的自己 和解的力量,永遠在你自己身上 時常我都身坐在個案的後方 給予支持的力量、生命的引導 讓他們勇於為自己 一層一層的下探自己的意識 從顯意識輕鬆的、有趣的童年記憶 一步步往內挖掘 這次的個案 曾經有過非常辛苦的童年 家中經濟的艱難 明明是孩子,卻要擔負家人、父母生
Thumbnail
#疼惜那童年時承擔負重的自己 和解的力量,永遠在你自己身上 時常我都身坐在個案的後方 給予支持的力量、生命的引導 讓他們勇於為自己 一層一層的下探自己的意識 從顯意識輕鬆的、有趣的童年記憶 一步步往內挖掘 這次的個案 曾經有過非常辛苦的童年 家中經濟的艱難 明明是孩子,卻要擔負家人、父母生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