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07牡蠣--反思紮紮實實,循序漸進,熟能生巧是工作的不二法門

2021/08/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牡蠣

牡蠣串齊憑熟巧,保留記憶未生疏;
駕輕就熟如輪扁,專業全憑老馬途。
臺灣西部沿海很多地方都會養牡蠣,但是很多人對牡蠣並不是太瞭解,而我從六歲搬回雲林之後,童年生活就跟牡蠣密不可分了。密不可分的原因並非我喜歡吃青蚵(牡蠣可食用的部分),小時候我是不敢吃青蚵的,因為每天聞牡蠣殼的腥臭味,讓我根本不敢吃青蚵,而是我每天要在放學之後「串牡蠣殼」賺零用錢。
串牡蠣殼是西部沿海地區重要的「手工業」,因為從撿拾牡蠣殼、牡蠣殼打洞、串牡蠣殼這一連串的動作全都要靠雙手。這些過程其實是不輕鬆的,但是這是少數可以賺零用錢的機會,因此,老人跟小孩都是全家總動員一起串牡蠣殼。而串1串牡蠣殼總共是10條,1條是20個牡蠣殼,所以總共是200個牡蠣殼要打節在塑膠繩上,這樣可以賺進新台幣12元。我串牡蠣的速度還不錯,巔峰時期(小學五年級)一整天可以串8串,我的大姐最厲害,她可以串12串。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3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敘說生命經驗,建構社工專業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68會員
173內容數
2003年開始從事弱勢兒童的課業輔導,協助其教育脫貧,當年服務的弱勢孩子都已經長大了,在服務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挑戰與困難,但是這些挑戰與困難早在決定進入社會工作這個領域工作就已經可以預期,因此重點不在挑戰與困難,而在對發生過的事情的記錄,也在服務的時間拉長之後,到底提供的服務有沒有對服務對象產生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