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勇氣

更新於 2021/10/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曾想過要改變吧?那你開始改變了嗎?
印象中某一位前同事尼小姐常常在我們業務私下聚會談論到『想離職』這個話題:

尼小姐: 『公司設定這業績根本達不到,我們是做心酸的唷! 給的薪水又不高。』
丹男: 『對啊,每天又要回覆客戶反應的一堆問題,光處理這些鳥事,哪裏有空追訂單啊。』
魏女: 『我時間到了就下班,超時工作又沒有加班費。』
我: (沈默以對)

我為何沈默以對有三個原因,第一點是 『我比她菜,到公司才不到一年,也不方便發表太多意見,尤其我又不喜歡講抱怨的話。』; 第二點是『這話題大概聽過她說過三四遍了,聽到都麻痺了。我心想既然那麼不滿意,為何不離職呢?』; 第三點 『她每次講完隔天一早到公司還不是照樣會幫業務經理泡一杯熱紅棗枸杞茶,順便加上一句「長官你辛苦了」。』

到底無法改變是因為『沒有下定改變的決心』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改變的結果』?
如果是因為沒有下定改變的決心,那或許是因為以下這三點原因:
  1. 對現狀沒有很滿意,但也不到無法忍受 你對現況妥協了。
  2. 沒有面臨到最糟的情況。
  3. 你不知道如何改變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的「禀賦效應」理論很詳細說明為何無法下定決心改變。

先認識這個概念—「損失厭惡」

擁有時的快樂,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個更大? 「怕麻煩」是一種什麼心態? 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經濟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 100,忽然,你在路上撿到一個皮包,裡面有 100 元,你的「心情滿意值」迅速增加 50%,達到150。但樂極生悲,你卻遲到了,老闆要扣工資 100 元,頓時你的「心情滿意值」下降 50%,變成 75。

一得一失,你的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 100 變成 75。有人會說,這個計算有問題,為什麼「心情滿意值」不是加減某一個值呢?如果那樣算,「得而復失」就沒有任何變化了。
這就問到關鍵了。
好比同樣是撿到 100 元,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價值判斷的起點。所以「心情滿意值」的變化不是加減某一個值,而是乘除一個比例。就像我們拿 1 萬元炒股,虧損 10%,再盈利 10%,就變成了 9900(反過來也是一樣),憑空少了 100 元。

上面的例子證明了「投資決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損失厭惡」: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通常小於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冒險,寧願放棄得到的快樂去維持現狀,也不願承受失去的痛苦。
「損失厭惡」的前提是「擁有一樣東西之後害怕失去的感覺」,它暗含著一個假設,你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價值判斷,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的「禀賦效應」,就證明了這個假設。

從選工作看什麼是「禀賦效應」?

假如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給的條件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 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你覺得兩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經濟學術語來說,1000 元薪水和 5 天年假的效用相等。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開始憧憬跳槽後的生活。過了一會兒,另一家也打電話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
雖然幾分鐘前,你還覺得兩者沒有區別,但當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後,你已經擁有的千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於你沒有得到的 5 天年假。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說,這就是「禀賦效應」: 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禀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千元薪水」的痛苦,大於「得到千元」(等同於五天年假)的開心。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 改變身份認同

行為改變三層次
第一層 改變結果
這層是改變你的成果:減重、出書、登玉山、提早退休。

第二層 改變過程
這層重點是改變你的習慣和系統:每餐七分飽、吃飽後出門散步十五分鐘、假日和朋友去爬一千公尺的山; 每週發三至五篇文章在網站上、每篇文至少1200字、總共八萬字; 假日七點起床立刻換穿登山服裝,七點半出門; 和已經提早退休的朋友請益,每日下班後睡覺前至少花一小時學習理財相關知識 (可收聽Podcast頻道:股癌、財報狗、小朋友學投資)。

第三層 改變身份認同
這層重點是改變你的信念: 你的世界觀、你的自我形象、你對自己與他人的評價。你抱持的信念、假設及偏見多半與這層次有關。若沒有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就無法做出會改變結果的過程。我用《原子習慣》這本書中的例子來做說明: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目標不是跑一趟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我建議也可以想成為熱愛運動的人)
目標不是學會一種樂器,而是成為演奏音樂的人。

結果關乎你得到什麼、過程關乎你做了什麼、身份認同則關乎你相信什麼。
勇氣來自 自性
如果是沒有勇氣去對改變的結果,那我只能跟你說抱歉,因為「無法給予你勇氣」,也「無法預知你的結果是好還是壞」; 這只能靠當時的我們去判斷現況和去預想萬一結果不如我們想像,我們有哪些應對之道和解決辦法。如果一開始不想做出太大的改變,建議可以先從日常小事先做起,把你要改變的事項設定一個完成日,列出來並告訴一位身邊的家人朋友,請他們擔任見證者和督促者,達成就小小的犒賞自己和鼓勵自己「你好棒! 」,沒有達成就犒賞他們,然後再設下一個完成日,直到完成。
改變從一點點開始
說了那麼多,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 “Just do it from now on”,不做永遠不知道結果是『會更好』還是『一樣』抑或『更壞』。
試著想一下這個問題
「假如時光跳到十年後,我過著與現在截然不同的人生,那會是什麼樣的我?是因為十年前的我做了什麼改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學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穩定的工作就是鐵飯碗嗎?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爸媽說過『某某親戚兒子/女兒很厲害考進公家機關』、『某某親戚兒子/女兒當醫師/老師/律師』,也許是因為從小聽多爸媽對我的洗腦,我小學的時候就夢想當老師 ;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好像沒有思考過任職其它職業的可能性,只想說『當老師是穩定又很有社會地位』
    我們其實都寫過文章 從國中時期的週記 到高中時候流行寫情書和交換日記...
    穩定的工作就是鐵飯碗嗎? 相信大家都曾聽過爸媽說過『某某親戚兒子/女兒很厲害考進公家機關』、『某某親戚兒子/女兒當醫師/老師/律師』,也許是因為從小聽多爸媽對我的洗腦,我小學的時候就夢想當老師 ;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好像沒有思考過任職其它職業的可能性,只想說『當老師是穩定又很有社會地位』
    我們其實都寫過文章 從國中時期的週記 到高中時候流行寫情書和交換日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兩篇我們聊了課題分離和人際界線,這集要來聊改變的勇氣,勇氣不只有梁靜茹可以給,你自己也可以給自己勇氣。 改變很單純? 討厭的勇氣一書,第一章就在談論,其實這個世界很單純,是人們「主觀」的認定把它變得很複雜,跟改變一樣。 阿德勒說:「改變其實很單純,就是去做該做的事」,但是往往我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Thumbnail
    一通陌生開發電話,從開場白就決定創造的是契機還是拒絕,一個業務拜訪的安排,就決定了客戶如何看待你,沒有“順便”的訪客,跟客戶約定好時間拜訪,這是一種對彼此工作節奏的尊重,彼此的時間都很寶貴,約定時間也是珍惜彼此的時間,即使整個業界都是這樣的文化,但身為業務要成為勇於改變的那個人。
      「………………」   「………………」   「………………」   無論是心情愧疚複雜的黛安娜、還是些微感到臉紅心跳的卡特,甚至是最清楚羅根特實力的克莉絲汀,在看到了眼前這一幕之後,腦袋不禁都是陷入了一瞬間的當機狀態。   現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到底是怎樣?拉斯弗迪爾……那個在戰場之上大殺四方的
    Thumbnail
    為什麼亞洲多半勞動力高,卻普遍低薪?​ 為什麼歐美工時低,國民年均所得卻相對更高?​ 某次聽到一個觀點,或許解答了我這層疑惑​ 因為產業處於一種「高度同質性」​ 高度同質性,本質是一種競爭關係​​...
    Thumbnail
    中年轉業從零開始已經不容易,更何況還要單親撫養孩子。在精神與物質衡量下,我偏偏選擇一條滿足了精神但在經濟上走起來卻不易的路給自己,務實者看起來,從世俗的角度看這根本就是不切實際。 放著年薪百萬的工作不幹,跑回台灣從零開始搞婚前沒做到的開店創業夢。 但是,其實在做大動作的改變時,早已在還是上班族
    在這個不斷變動的時代,只有認識自己,並且願意改變的人,才能活得有尊嚴。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兩篇我們聊了課題分離和人際界線,這集要來聊改變的勇氣,勇氣不只有梁靜茹可以給,你自己也可以給自己勇氣。 改變很單純? 討厭的勇氣一書,第一章就在談論,其實這個世界很單純,是人們「主觀」的認定把它變得很複雜,跟改變一樣。 阿德勒說:「改變其實很單純,就是去做該做的事」,但是往往我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Thumbnail
    一通陌生開發電話,從開場白就決定創造的是契機還是拒絕,一個業務拜訪的安排,就決定了客戶如何看待你,沒有“順便”的訪客,跟客戶約定好時間拜訪,這是一種對彼此工作節奏的尊重,彼此的時間都很寶貴,約定時間也是珍惜彼此的時間,即使整個業界都是這樣的文化,但身為業務要成為勇於改變的那個人。
      「………………」   「………………」   「………………」   無論是心情愧疚複雜的黛安娜、還是些微感到臉紅心跳的卡特,甚至是最清楚羅根特實力的克莉絲汀,在看到了眼前這一幕之後,腦袋不禁都是陷入了一瞬間的當機狀態。   現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到底是怎樣?拉斯弗迪爾……那個在戰場之上大殺四方的
    Thumbnail
    為什麼亞洲多半勞動力高,卻普遍低薪?​ 為什麼歐美工時低,國民年均所得卻相對更高?​ 某次聽到一個觀點,或許解答了我這層疑惑​ 因為產業處於一種「高度同質性」​ 高度同質性,本質是一種競爭關係​​...
    Thumbnail
    中年轉業從零開始已經不容易,更何況還要單親撫養孩子。在精神與物質衡量下,我偏偏選擇一條滿足了精神但在經濟上走起來卻不易的路給自己,務實者看起來,從世俗的角度看這根本就是不切實際。 放著年薪百萬的工作不幹,跑回台灣從零開始搞婚前沒做到的開店創業夢。 但是,其實在做大動作的改變時,早已在還是上班族
    在這個不斷變動的時代,只有認識自己,並且願意改變的人,才能活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