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確》#3 直線型直覺偏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直線型偏誤」讓我們形成一個大誤解:誤以為地球人口「只會」持續增加下去。請注意「只會」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誤解。

「只會」意謂著如果我們不為此做些什麼的話,人口只會一直增加。換言之,我們需要採取激烈手段以遏止人口的增加。然而這是個誤解,大概是因為我們出於同一直覺:假定某條線會是直線


直線型直覺

在這邊,作者問我們一個問題,如下:

現今全球有20億個兒童,年齡介於0到15歲之間。根據聯合國的估算,到了2100年全球會有多少個兒童?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這一題的答案是 B:30 億,你答對嗎?


如下圖所示:


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誤以為的事實。

10,000年間,人口增加得很慢,終於在1800年達到10億人。接著事情發生了。下一個10億人只花了130年。再來的50億人只花不到100年。一般人看到這種暴增當然很擔心,尤其全球的資源有限。看起來確實像是人口只會再增加下去,飛快增加下去。


直線型直覺其實來自於我們的「本能」,例如:你看到一顆石頭朝你飛來時,通常能預測是否會砸中你。你不需要數值、圖表或試算表,眼睛和頭腦自然會預估拋物線,然後你可以閃避。這種自動預測顯然有助我們的祖先活下去,而且至今仍有助我們活下去:我們開車時經常預測其他車輛在接下來幾秒內的位置。

但大部份的時候它是錯的,例如:如嬰兒不會以出生前6個月的生長速度繼續長大;否則我們生出來的小孩都會變成巨人。

現今全球的人口是76億人,而且正在飛快增加沒錯。不過增速已經開始放慢,而且聯合國專家非常確定在接下來幾十年會繼續下降,整條線會在本世紀末前後變平,介於100億人到120億人之間。


為什麼人口在增加?

為了了解人口曲線的形狀,我們需要了解那些增加的人口是來自哪裡。

專家認為人口會持續增加的原因是成人將變多。兒童不會增加,很高齡的老年人也不會增加,只有成人會增加。


其中有幾個原因:

1. 跟大自然平衡共生


在1800年以前,婦女平均會生6個小孩,所以人口理應一代代增加,結果卻非如此。還記得古代墳墓裡的孩童頭骨嗎?在6個小孩裡,平均有4個無法長大成人,所以只剩2個小孩成為父母,生出下一個世代。這是平衡,但不是人類與大自然平衡共生,而是人類與大自然平衡共死,實在非常悲慘殘酷。

現在已經有數10億人脫離赤貧,大多決定少生一點孩子,不再需要生一堆小孩幫忙家中的農事,也不需要多生小孩以免孩子早夭。男男女女接受教育,開始希望孩子能受更好的教育,過更好的生活:顯然得少生小孩才能辦到。歸功於現代避孕措施,這個目標比想像中容易達成。大家能少生小孩,但不必少做愛。

只要更多人脫離赤貧,更多女性受教育,避孕措施與性教育更普及,那麼生育率的大幅下降料將持續。我們無須採取激烈手段,只要照目前這樣下去即可。

現在人類再次步向平衡。父母的人數不再增加。不過現在的平衡跟過去天壤之別,新的平衡很美好:父母一般生2個小孩,兩個都能長大成人。在人類歷史上,我們是首次平衡共生。


2. 成人將重複三個世代

新的10億個成人不是來自新的兒童,而是來自已經出生的兒童與年輕人。

這個模式會重複三個世代。2045年,20 億個 30 到 45 歲的人會變成 45 到 60 歲,世上會增加另外 10 億個成人。

2060 年,20 億個 45 到 60 歲的人會變成 60 到 75 歲,世上會增加另外 10 億個成人。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難以理解,我們用來舉一個很簡單的實例,我們先做以下的假設。

  • 假設這個村莊目前共有 60 人,20 位兒童 ( 0 – 15 歲 ),20 位成人 ( 15 – 60 歲 )、20 位老人 ( 60 – 75 歲 )。
  • 為了單純化,假設人的壽命是 75 歲,而一到成人 15 歲就能生小孩。
  • 假定這個社會已經達成了「平衡共生」,意謂著每位成人只會生出二位小孩,父母和小孩人數平衡。

在這個假設下,圖表如下: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容易的理解,因為成年人重覆三個世代,所以增加的是「成人」的區間。


如何扭轉直線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直線型直覺偏誤,切記「線有各種形狀」,事情不會只有一種發展方向。懂得察覺你正在假設一條線會繼續是直線,然後警覺到這很少會是實際情況。

無論談到人口成長或其他議題,扭轉直線型直覺的最佳方法就是明白一條線有各種走向:直線型、S型、滑梯型、駝峰型、倍增型曲線。


Blog:https://givemebook.clu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5會員
253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隨著疫情、戰爭、極端氣候等等到來,世界是不是越來越糟了? 還是我們對世界理解錯誤了? 1.二元分類 非黑及白的直覺偏誤。 概括型 別將世界二分化,分成我們和他們,現實不是這樣分類。 現今世界上多數人並不在低所得國家,而是在中等所得國家,連最低所得國家裡也有60%女孩讀完小學,識字
Thumbnail
隨著疫情、戰爭、極端氣候等等到來,世界是不是越來越糟了? 還是我們對世界理解錯誤了? 1.二元分類 非黑及白的直覺偏誤。 概括型 別將世界二分化,分成我們和他們,現實不是這樣分類。 現今世界上多數人並不在低所得國家,而是在中等所得國家,連最低所得國家裡也有60%女孩讀完小學,識字
Thumbnail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Thumbnail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Thumbnail
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真確》,讓我們加強在下判斷和決策時可能產生偏誤的辨識能力。我們都會不時陷入這十大直覺偏誤,但我們不必覺得丟臉,更重要的是,建立保持謙虛與好奇的習慣,樂於且敢於說出「我不知道」,所犯的錯誤激發的是對新知的好奇心,而不是只淪為羞愧。
Thumbnail
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真確》,讓我們加強在下判斷和決策時可能產生偏誤的辨識能力。我們都會不時陷入這十大直覺偏誤,但我們不必覺得丟臉,更重要的是,建立保持謙虛與好奇的習慣,樂於且敢於說出「我不知道」,所犯的錯誤激發的是對新知的好奇心,而不是只淪為羞愧。
Thumbnail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FACTFULNESS: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Thumbnail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FACTFULNESS: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Thumbnail
地球上人太多卻不是好事。現在人類總數已經超越地球的負荷能力,災難有的已經發生,有的則即將來臨。人口爆炸帶給人類或地球甚麼災難呢?我想得到的有以下可能:  生物種類減少或消失--
Thumbnail
地球上人太多卻不是好事。現在人類總數已經超越地球的負荷能力,災難有的已經發生,有的則即將來臨。人口爆炸帶給人類或地球甚麼災難呢?我想得到的有以下可能:  生物種類減少或消失--
Thumbnail
你還在相信高中社會課本上的內容是這世界的真實面貌嗎?為何這本書曾被比爾蓋茲作為美國大學生的畢業禮物?而你,又究竟有多了解這個世界呢?讓這位來自瑞典的國際衛生學教授用各式統計圖表和許多有趣的故事告訴你21世紀的全球長什麼樣子吧!
Thumbnail
你還在相信高中社會課本上的內容是這世界的真實面貌嗎?為何這本書曾被比爾蓋茲作為美國大學生的畢業禮物?而你,又究竟有多了解這個世界呢?讓這位來自瑞典的國際衛生學教授用各式統計圖表和許多有趣的故事告訴你21世紀的全球長什麼樣子吧!
Thumbnail
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擺在眼前看得見的患者,卻沒注意背後更大的數字,那麼我們可能會把所有資源花在解決一小部分的問題,少救很多條人命。這原則適用於任何資源有限故須用在刀口的地方。 你只需要兩個神奇工具就能扭轉制失真型直覺偏誤:比對與除法。
Thumbnail
如果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擺在眼前看得見的患者,卻沒注意背後更大的數字,那麼我們可能會把所有資源花在解決一小部分的問題,少救很多條人命。這原則適用於任何資源有限故須用在刀口的地方。 你只需要兩個神奇工具就能扭轉制失真型直覺偏誤:比對與除法。
Thumbnail
「直線型偏誤」讓我們形成一個大誤解:誤以為地球人口「只會」持續增加下去。這兩個字就是誤解。 「只會」意謂著如果我們不為此做些什麼的話,人口只會一直增加。 為了扭轉直線型直覺偏誤,切記「線有各種形狀」,事情不會只有一種發展方向。懂得察覺你正在假設一條線會繼續是直線,然後警覺到這很少會是實際情況。  
Thumbnail
「直線型偏誤」讓我們形成一個大誤解:誤以為地球人口「只會」持續增加下去。這兩個字就是誤解。 「只會」意謂著如果我們不為此做些什麼的話,人口只會一直增加。 為了扭轉直線型直覺偏誤,切記「線有各種形狀」,事情不會只有一種發展方向。懂得察覺你正在假設一條線會繼續是直線,然後警覺到這很少會是實際情況。  
Thumbnail
目前主流的這個經濟模式根本就有問題,『希望用後來的人來養前面產生的人口及維護環境所以需要更多人的模型,是一個惡性循環』。 用恐懼來灌輸『少子化很可怕』,『低生育是國安危機』這些標籤,只是在甩鍋老鼠會的經濟模式
Thumbnail
目前主流的這個經濟模式根本就有問題,『希望用後來的人來養前面產生的人口及維護環境所以需要更多人的模型,是一個惡性循環』。 用恐懼來灌輸『少子化很可怕』,『低生育是國安危機』這些標籤,只是在甩鍋老鼠會的經濟模式
Thumbnail
近幾年越來越受人們關注的氣候議題實際上早在五十幾年前就被科學家提出了,然而,人們的愚昧無知以及「非得親身感受到才要承認」的短淺見識讓一切直到今天才漸漸地浮上檯面。不幸的是,全球暖化與氣候問題並非人類首要必須面對的根本問題,而只是一個嚴重的症狀而已,因為這實際上源自於萬惡之源的人口過剩,一個透過...
Thumbnail
近幾年越來越受人們關注的氣候議題實際上早在五十幾年前就被科學家提出了,然而,人們的愚昧無知以及「非得親身感受到才要承認」的短淺見識讓一切直到今天才漸漸地浮上檯面。不幸的是,全球暖化與氣候問題並非人類首要必須面對的根本問題,而只是一個嚴重的症狀而已,因為這實際上源自於萬惡之源的人口過剩,一個透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