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消費券開始,我已不知費了多少唇舌說明消費券的乘數本是暗黑屋裡面看不見的那隻黑貓,原則很簡單,把凱因斯的理論翻出來複習即可,這程度在大一經濟學就可以解了,就是不懂為何這幾年來不知的程度愈來愈高?
然而,在媒體或評論上,大部分願意講話的經濟學者基本上是不能接受振興券的乘數效果。而我也相信,他們過去有不會相信消費券有乘數效果,只有少部分的財經學者和政府官員一股腦堅持振興券有乘數效果,然他們過去怎麼不相信消費券有乘數效果,這有嚴重的邏輯不一致性。
單驥老師的文章大家可以一看,這乘數效果經過簡單的包裝之後,竟然化身可以促進消費與經濟的法寶?過去在野的民進黨為何不相信?而執政後的民進黨卻死命的相信,這大概就是「神邏輯」了!
為什麼我說是「乘數之亂」,重點在於官方所稱「乘數」的效果就是暗室裡看不見的那隻黑貓!
其實,振興券所稱的「乘數效果」在官方所制訂規則與邀功心態裡早已受限。
略懂總體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貨幣是「流通」的,所以才叫做「通貨」,但振興券一經使用就是「終點」的設計,且紓困與振興的限定期間,收券者兌換現金的需求極大,且官員喜於兌現其兌換比例,在交易成本限制之下,根本不會「再轉讓」,亦不會「再流通」,也就不會有「乘數效果」!
這程度比較深一點,略懂貨幣學的人大約都知道。單驥老師對「流通」的限制與說明,用此文補充說明了。所以,不管是何種形式的消費券,只要是定向、限期使用限制,就不要期待會出現再流通效果,既沒有再流通的效果,說出現乘數效應就顯得誇大了!
再者,限定使用通路也就限定了「邊際消費」可能性,因為使用環境被侷限,也就會變成替代消費,當然乘數效應就更低了!
這神邏輯,凱因斯地下有知,該哭?還是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