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如何與世界建立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究竟,在這個被視作進步且文明的世界裡,人類是如何開始理解他人、自然和走向文明?而文明又帶領人類將走向何方?便成為這場「傳說的辯論會」首要討論並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raw-image

暴力與反知性

在回答各種問題以前,三島由紀夫列舉法國小說家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的小說《泰芮絲的寂愛人生》肯定了現場與他理念不同,卻一樣充滿熱情的青年們。小說裡的泰芮絲是真心想要毒殺自己的丈夫,「因為想見到丈夫眼中的不安」;而這群發起改革運動的年輕人也企圖想見到「統治者」眼中的不安。

三島由紀夫相當振奮,他說眼前這群學子是「打破大正教養時代主智主義」的人。此外,他亦認可(非法)暴力的重要。正因為大學體制必須革新,反戰意識必須抬頭,因此才使學生有了以暴力來革命的決心。甚至,三島由紀夫還說出「互相殘殺才能取得共識」這般激進的話語。

raw-image

自我與他人

「他人」對三島由紀夫來說,等於「擁有意志的主體」。他認為這些抗爭的學生是一群「瘋子」,而瘋子就應該送進精神病院好好照顧;可是,面對抗爭學生的政府卻企圖要鎮壓、抓捕,將他們送進監獄。這不就是已將學生視為一個個「擁有意志的主體」了嗎?我們何以得先認知三島由紀夫對於「暴力」的見解,因為對他而言,當暴力發生時就是「擁有意志的主體」的兩方陣營在進行角力和取得共識的時刻。

再者,三島由紀夫還認為建立自我與他人關係的關鍵是「情色」。當我們對一個人產生情色的想法時,我們就是對一個「擁有意志的主體」有了情慾的遐想,情色是確立自我與他人有力的方式。三島由紀夫還進一步將自我與他人詮釋為「是可以隨意變形的概念」,其實就是「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自我因為指認他人為客體而產生主體;同時他人也因為被自我指認為客體而成為主體。這個「指認」的過程,以三島由紀夫的理解,就是暴力、情色的實踐。

raw-image

人類與自然

延續自我與他人的討論,一名學生向三島由紀夫提問關於「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認為「與人類無關的自然是存在的」。與人類無關的自然當然是存在的,因為自然本就先於人類誕生。重要的是,在人類出現以後,與自然的關係是如何演變的,才是我們更應該考慮的。因此,辯論會上三島由紀夫轉而談起人類與作為「生產環境的自然」的關係。

他以桌子為例:桌子在被生產後,原本就有它自然的用途,可是當我們將桌子當成「路障」時,桌子的自然就產生了變化,與人的關係也隨之發生變動。對此,芥正彥則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關係本來就會不斷改變,像是在革命時期,不僅是桌子,眼前所見的一切事物,人都會自然地去想,這個東西是否能成為武器。

至此,討論的核心實已脫離對人類與自然的探究。芥正彥接著說,只有關係改變,才會出現革命,而革命就會產生新的空間,將話題又再次帶回空間與時間的辯證。但透過雙方的此番言論亦能發現,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確實發生劇烈的轉變。今天的我們不再思考如何與自然成為一個整體,而是將人類與自然剝離,只看得見自然作為「生產環境」的用途與功能了。

raw-image

文明的陷阱

三島由紀夫對人類與自然的思考,點出另外一項重要的議題,那便是人類觀看世界的方式。他對芥正彥提出兩個疑問:不存在名稱的話,要如何與世界建立關係?沒有「目的論」的「利用」還可行嗎?芥正彥則回應「這是由於人太依賴文明的結果」,而「文明是人看世界以後才產生的」。

這個概念提醒我們必須去思考「文明」。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在《啟蒙的辯證》裡論及,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神話的時代是相當模糊且極具親緣性的,可是文明(啟蒙)的發展,卻使人類與自然作出明確地區分,自然僅成為可供人類利用的客體,於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才出現巨大的改變。而當文明高度進步,人類開始依賴文明後,就使得少數身居高位者有機可乘,他們利用文明操控多數的人類。從此,人類就深陷在虛假的文明陷阱之中了。

raw-image

芥正彥對三島由紀夫最後提出的兩個問題,並無再作深入的回應,留下了一則宏大且複雜的難題。現代世界的人們已經太習慣文明帶來的便利,失去對他人與自然的關切。《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這部紀錄片來得正好,在這個困頓艱難的時間裡,的確該是重新思辨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4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1/08/26
「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裡,是想要測試一下,語言這東西是否還有用?」三島由紀夫在和全共鬪的辯論會裡,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話語,看看是否能影響或改變這群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他依然深信,語言還是有力量的媒介。
Thumbnail
2021/08/26
「我今天之所以來到這裡,是想要測試一下,語言這東西是否還有用?」三島由紀夫在和全共鬪的辯論會裡,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話語,看看是否能影響或改變這群與自己理念不同的人。他依然深信,語言還是有力量的媒介。
Thumbnail
2021/08/20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Thumbnail
2021/08/20
談到三島由紀夫,必不能迴避他對天皇的情結以及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維護。因此,在與全共鬪的辯論會上,這也成為了全共鬪成員挑戰、質疑三島由紀夫的重要問題。會中,雙方熱烈地討論「天皇」之於日本、日本民族的意義和象徵究竟為何,面對挑戰,三島由紀夫也透過話語,詮釋了他所認為的天皇。
Thumbnail
2021/08/17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Thumbnail
2021/08/17
1969年5月13日,三島由紀夫隻身前往出席了一場在東大駒場校區900號講堂所舉辦的「傳說的辯論會」,與上千名「東大全共鬪」的成員進行公開辯論。紀錄片即圍繞著此辯論會開展,不僅詳實地還原當年的現場影像,其中還穿插著歷史背景的補充並採訪了當年參與辯論會的相關人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有比重的時間,像具有多重意義的古老夢境般向你壓來。你想穿過那時間而繼續移動。就算到世界的邊緣,你可能都無法逃出那樣的時間。不過,就算是這樣,你還是不能不到世界的邊緣去。因為你也有可能不到世界的邊緣去不行。
Thumbnail
有比重的時間,像具有多重意義的古老夢境般向你壓來。你想穿過那時間而繼續移動。就算到世界的邊緣,你可能都無法逃出那樣的時間。不過,就算是這樣,你還是不能不到世界的邊緣去。因為你也有可能不到世界的邊緣去不行。
Thumbnail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Thumbnail
在《不道德教育講座》一書中,雖然看似討論了很多日本當時各種社會風氣與涉及的道德課題,但三島由紀夫根本不是在討論道德或不道德的問題—道德是啥?可以吃嗎?而是對當時的日本社會做出雙重批判,一邊向左抨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商業文明對日本社會的侵蝕殘害,另一邊向右揭露日本社會依循的道德價值所具有的虛偽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在於擷取幾個小說中的片段來指出兩人關係的特點,而後再從其中的關係模式展開追溯人間倫理學的方向,而社會學的概念實則為和辻哲郎倫理學的同源甚至是始祖,筆者因此將從兩個社會學家提出的概念連結到和辻哲郎本身。 肯定就是我。[xvii] 作者:李佾學
Thumbnail
本文的目的在於擷取幾個小說中的片段來指出兩人關係的特點,而後再從其中的關係模式展開追溯人間倫理學的方向,而社會學的概念實則為和辻哲郎倫理學的同源甚至是始祖,筆者因此將從兩個社會學家提出的概念連結到和辻哲郎本身。 肯定就是我。[xvii] 作者:李佾學
Thumbnail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原先只是個著名日本文學家的姓名,因為這個紀錄片而形象鮮明,善道與紀律性堅強,東大法學畢而寫作不輟,加入自衛隊以實際訓練以為戰鬥做準備,鍛鍊身體至精壯,言出必行以其對暴力的肯定而在辯論後的次年行軍事佔領後自殺。 戲劇性即便不作為戲劇仍以足夠具張力,而紀錄辯論中較讓人意象深刻的是留著長髮帶著女
Thumbnail
原先只是個著名日本文學家的姓名,因為這個紀錄片而形象鮮明,善道與紀律性堅強,東大法學畢而寫作不輟,加入自衛隊以實際訓練以為戰鬥做準備,鍛鍊身體至精壯,言出必行以其對暴力的肯定而在辯論後的次年行軍事佔領後自殺。 戲劇性即便不作為戲劇仍以足夠具張力,而紀錄辯論中較讓人意象深刻的是留著長髮帶著女
Thumbnail
本文藉由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的課堂作文引導,希望帶領學生反思在升學主義下被碾壓的自我如何思索「我是誰」。此篇作文不是哲學式的推衍,而是文本的細梳與思考,藉由「知性」命題的辯證方式,結合日常己例,完成一則自我辯證的故事書寫。
Thumbnail
本文藉由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的課堂作文引導,希望帶領學生反思在升學主義下被碾壓的自我如何思索「我是誰」。此篇作文不是哲學式的推衍,而是文本的細梳與思考,藉由「知性」命題的辯證方式,結合日常己例,完成一則自我辯證的故事書寫。
Thumbnail
更激烈的評斷是,三島是個懦夫。他無法像全共鬪的學生們那樣面對必敗的壓力,因為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太優秀,嚴苛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優秀,習慣服從造就了他的順遂,相對地如果把他放在學生的立場,三島就必須面對這樣的無力感,全共鬪注定失敗的無力感。到了那個時代他就不是那個偉大的三島了,而是平岡公威,一個凡人。
Thumbnail
更激烈的評斷是,三島是個懦夫。他無法像全共鬪的學生們那樣面對必敗的壓力,因為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太優秀,嚴苛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優秀,習慣服從造就了他的順遂,相對地如果把他放在學生的立場,三島就必須面對這樣的無力感,全共鬪注定失敗的無力感。到了那個時代他就不是那個偉大的三島了,而是平岡公威,一個凡人。
Thumbnail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Thumbnail
如何定義「他人」是《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第一個論辯的命題。辯論會主辦人木村修,首先向三島由紀夫發起挑戰,希望他能就自我與他人的關係發表意見。後來登場的芥正彥則繼續以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與三島由紀夫對談。兩個看似個別的問題,實則無法切割地被連結到一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