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Heimat : 歷史迷霧中尋找德意志家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旅法漫畫家暨動漫觀察者)

「我們去森林散步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好看的蘑菇,我們可能以為它們很好吃。但若我們食用這些蘑菇,它們其實有毒,可以毒殺一家人。猶太人就像是這類蘑菇。」
raw-image

1939年一月,德國十三歲的小孩Franz-Karl,在作業簿工整地寫下上述文字。同一時期,柏林法院判定一名「心智不穩定」的女子需強制結紮。德國Dachau城市長宣布城裡「終於擺脫猶太人了」。十天後,希特勒宣布,如果猶太裔金融界人士意圖引發戰爭,那表示猶太族群「將被徹底毀滅」。

就在前一年,希特勒細膩地構想著如何讓德國年輕世代成為納粹組織成員。1943年,Franz-Karl 跟許多德國年輕人一樣,被送上戰場。他在義大利前線倒下時才18歲。他離世後,小弟誕生,父母為他取了跟大哥一模一樣的名字。

Franz-Karl小弟後來有個女兒Nora,長大後成為漫畫家。Nora 於1977年在西德出生,納粹政權已隨著二戰結束崩解。學校告訴他們猶太人遭納粹德國屠殺的歷史,也去參觀集中營,慘無人道的歷史悲劇讓這些年輕人無語。當她到國外旅行時,外國人時常將德國跟納粹或希特勒畫上等號,讓她相當困擾。後來來到美國,她首次遇到納粹屠殺倖存者,對方謹慎客氣地保持距離。

人在他鄉,她想念著德國的森林、麵包與其他大小事物,而納粹德國犯下的暴行,讓她不自覺地隱藏自己的德國口音。她日夜思念的家國,究竟是世紀慘劇的罪魁禍首,還是她依然可以引以為榮的故鄉?

raw-image


家族二戰歷史不逃避

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來歷,怎麼知道該往何處去呢? 學校教導他們二戰歷史,而經歷過那段時期的長輩又怎麼想?Nora決定回到父母小時候居住的城鎮,開始爬梳歷史檔案與訪談當地文史工作者。

她在父親老家找到大伯的作業簿,除了上述那篇毒蘑菇外,還有他手繪的納粹標誌。身為役男,他必須上戰場,那麼母親這邊的家族呢?外叔公Edwin也被徵召入伍,他在家書中描述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要遠離家人,來打這場戰爭。Edwin後來在波羅的海戰場人間蒸發。

檔案資料如黑洞,長輩絕口未提的過往一一浮現,讓Nora心神難寧。翻開德國地方檔案局提供的二戰人事資料,Nora看到外公資料時,心臟彷彿停止跳動。外公承認自己曾加入納粹黨。有份正職的外公,選舉向來投給另一政黨,為什麼轉而加入納粹黨呢?什麼原因導致他政治轉向?

外公人事檔案中附帶幾封信,曾受納粹迫害的共黨人士與外公的同事等人在戰後寫下親筆信,擔保外公不是激進的納粹分子。他們的話是否可信 ? 外公是否真如同事信中所言,即使他的妻子是猶太人,外公不管他人異樣眼光,還是跟他們來往?

Nora應該知道,如果再探詢下去,可能像剝洋蔥般讓人越來越難受,她還是持續追查。大伯、外叔公跟外公都已不在人世,她透過檔案與訪談,慢慢拼湊出長輩們二戰時的面貌。這兩年在德國與美國間穿梭的家族史追查過程,她畫成一本漫畫書,入圍2018年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好書競賽。法文版書名大標採用德文「Heimat」,原意並非指政治性的「國家」,而是情感歸屬之地。

移民美國多年,德國依然是Nora鄉情歸屬之地。她覺得,正因為自己不住在德國,比起住在德國的德國人,更有機會面對外國人詢問關於德國的種種事情,這促使她去思考德國國家形象這項議題。

raw-image

表現形式更自由

Nora受訪時表示,她希望採用跳脫傳統漫畫形式的手法繪製這本書。於是書中不只有傳統分格構成的漫畫敘事,也有長篇文字搭配插圖,或用照片或實物拼貼,全書看起來像是作者調查歷程的筆記本。書中有幾頁外叔公Edwin的家書摘錄,每頁均搭配Edwin的畫像。書信內容越來越迷惘,Edwin的畫像如同被淚水逐漸濡濕,最後面目不清,取而代之的是軍方通報他失蹤的信函。

書中還穿插了一系列的德僑懷念小物,有諸多德國僑民回國就會衝去買的德式麵包(das Brot),也有德國森林樹木的果實,或德國常見的肥皂。這系列小物不只代表旅外德國人的鄉愁,作者也提到它們相關的時代意義。比如說德國國民基本必需品之一的麵包,後來納粹發明「自由與麵包」口號來爭取民心。

作者還開闢另一系列,介紹她在德國跳蚤市場找到的二戰舊物,有戰俘手寫的明信片或在戰俘營中的小手工藝品,也有納粹時期的課本。納粹時期課本插圖中,人物手臂上別著納粹臂章。把猶太人當成毒蘑菇的大伯Franz-Karl,或許上課時就是使用這類課本。這兩組小物系列在書中不時出現,有時讓人莞爾一笑,有時點出時代的荒謬。Nora細膩地用多種圖文手法陳述與表達情感,讓人想跟著她探索的腳步繼續閱讀下去。

Nora曾在受訪時指出,她創作這本書,想描繪一般歷史敘事非黑即白之外的灰色地帶。她也認為,一個國家不能只顧著展現本國歷史的光榮時刻,更需面對歷史黑暗面,試著去改正不公義之處。戰後德國做得到,她期盼新故鄉美國也能持續關注印地安人與黑白種族議題。

raw-image

價值的選擇

Nora的家族長輩或許只能跟著大時代走,有人成為納粹政府的馬前小卒,有人加入納粹黨,當後人知道長輩不光彩的過去,心理衝擊之大可以想見,其他納粹成員後代也面臨跟Nora類似的難題。2002年,德國科學家Ulrich Gantz父親去世,他跟兄弟們從父親遺物發現老父曾是納粹成員,參與暗殺行動。兄弟建議銷毀父親的黑資料,被Ulrich Gantz勸阻,表示會保密。Ulrich Gantz後來覺得自己道義上應該公開父親的犯行,這比遵守家庭成員間的諾言更重要。他後來與納粹受害者家屬一起參加2018年在瑞士舉辦的猶太人屠殺紀念講座,共同為過去不義的歷史做見證。

同場講座還有一位退休的德國高中老師Barbara Brix,她難以想像摯愛的父親另一面是狂熱的納粹成員。身為歷史學科的門徒,她選擇揭露父親的罪行,跟Ulrich Gantz一樣,被兄弟姊妹拒絕往來。這兩位納粹後人不被親人諒解,但獲得受難者家屬的肯定。有人表示,父親遭納粹殺害,從此痛恨所有德國人。聽了兩位納粹後代見證後,她知道不能將德國人與納粹混為一談。父債不需子還,這些納粹後人出面見證,多少象徵人類社會得以往文明與人道邁進一步。

台灣曾遭受獨夫政權迫害近四十年,解嚴多年,加害者與加害人協力集團似乎還在迷霧之中,難以指認。曾有社會地位崇高的獨夫協力者後代,雖知道蔣氏政權造成的重創,仍難以理解為什麼民眾對為獨夫效命的家族長輩深惡痛絕。當歷史大哉問不再只是史書中的資料,就落在自家中,發現親人曾站在劊子手那邊,就像當初Nora在檔案看到外公的政黨紀錄,難以平心靜氣地思考。

願我們有Nora、Ulrich Gantz及Barbara Brix那樣的勇氣。迷霧散去,才能邁步走向未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作者專欄:歐洲動漫觀察小站

︿︿︿︿︿︿︿︿︿︿︿︿︿︿︿︿︿︿︿︿︿︿︿︿︿︿︿︿︿︿︿︿︿︿︿Copyright © 所有童里的文字與圖像皆為童里文創生活事業社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和複製,亦不得以盈利或商業目的(包含商業空間)做任何他用。如欲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 All texts and images are copyrighted by Maison Temps-Rêves Co.. Unauthorized excerpting and copying are prohibited, and any other use (including commercial space) for profit or commercial purposes is prohibited. If you want to share, please repost in full and indicate the sour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童里繪本溫室 • 插畫培養皿
236會員
188內容數
童里是間外語繪本專門書店,2016年始於網路書店,2018年成立實體書店。聚焦於繪本藝術與插畫創作交流,選書核心以藝術性、哲思性、文學性高和有觀點的繪本為主。繪本的每一頁都是畫作,而一本繪本就像是一場畫展,其中也蘊含許多觀點,美麗又近人,從書架上便能隨手捻來,日常中享受美好。
2025/04/26
DoubleBob 是一位神祕而罕見現身的創作者,長年活躍於圖像藝術與漫畫的交界處。他的作品不僅挑戰傳統漫畫的形式與語言,也經常帶領讀者進入一種介於夢境與現實、混沌與秩序之間的地帶。自 2008 年起,他便與致力於藝術漫畫實驗的法比聯合出版社 Frémok 展開合作,創作出多部風格獨具的作品。Dou
Thumbnail
2025/04/26
DoubleBob 是一位神祕而罕見現身的創作者,長年活躍於圖像藝術與漫畫的交界處。他的作品不僅挑戰傳統漫畫的形式與語言,也經常帶領讀者進入一種介於夢境與現實、混沌與秩序之間的地帶。自 2008 年起,他便與致力於藝術漫畫實驗的法比聯合出版社 Frémok 展開合作,創作出多部風格獨具的作品。Dou
Thumbnail
2025/04/07
來自比利時的Anne Brouillard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巧妙地將文字與插圖交織在一起。她的筆觸帶有詩意,文字在她的筆下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而是一種音韻的音樂,彷彿能在讀者的心中激起一種悠揚的旋律。她的書寫,敏銳地捕捉到感官語言的微妙變化,隨著季節的變遷、一天中時刻的更替流轉。
Thumbnail
2025/04/07
來自比利時的Anne Brouillard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巧妙地將文字與插圖交織在一起。她的筆觸帶有詩意,文字在她的筆下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而是一種音韻的音樂,彷彿能在讀者的心中激起一種悠揚的旋律。她的書寫,敏銳地捕捉到感官語言的微妙變化,隨著季節的變遷、一天中時刻的更替流轉。
Thumbnail
2025/03/13
Jung在比利時、法國、歐洲出版界以奇幻漫畫知名。無論是奇幻漫畫或圖像小說,主題意識總是集中在「異鄉」、「母性」和「認同感」上。在影片首映會的一場採訪中,他說希望這部自傳電影不要給韓國人帶來傷害。 也不希望領養的孩子被刻畫成犧牲者。 這部作品並不是爲了追究某人的責任,而是講述了一個領養兒的成長過程,
Thumbnail
2025/03/13
Jung在比利時、法國、歐洲出版界以奇幻漫畫知名。無論是奇幻漫畫或圖像小說,主題意識總是集中在「異鄉」、「母性」和「認同感」上。在影片首映會的一場採訪中,他說希望這部自傳電影不要給韓國人帶來傷害。 也不希望領養的孩子被刻畫成犧牲者。 這部作品並不是爲了追究某人的責任,而是講述了一個領養兒的成長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藤田嗣治 (1886-1968) 與 Arno Breker (1900-91) 分別為日本與德國的藝術家,年輕時都曾經到過法國去學習藝術。他們也一起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們的命運是如何與自己的祖國糾結,取決於這兩個國家面對於戰後的反省態度。
Thumbnail
藤田嗣治 (1886-1968) 與 Arno Breker (1900-91) 分別為日本與德國的藝術家,年輕時都曾經到過法國去學習藝術。他們也一起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們的命運是如何與自己的祖國糾結,取決於這兩個國家面對於戰後的反省態度。
Thumbnail
德國納粹的暴行距離今天的台灣相當遙遠,可是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這塊土地。不久前,台中一中才爆發「烯環鈉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學生的玩笑不必過分追究,但要是不扼止歧見與惡意的話,誰能保證它們不會漸漸侵蝕到學生的意識裡或傳染擴散出去,造成社會的撕裂? 以是,《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是我們的借鑑!
Thumbnail
德國納粹的暴行距離今天的台灣相當遙遠,可是種族歧視仍然存在於這塊土地。不久前,台中一中才爆發「烯環鈉事件」。或許有人認為學生的玩笑不必過分追究,但要是不扼止歧見與惡意的話,誰能保證它們不會漸漸侵蝕到學生的意識裡或傳染擴散出去,造成社會的撕裂? 以是,《弗里德里希:一個被消失的德國少年》是我們的借鑑!
Thumbnail
被我養育的小蘿莉們 133 2012-DEC-19   遠自恐龍時代的糾扯 先讓我們稍微說點遙遠過去的事,瞭解前因才能知曉後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同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交戰國雙方在貢比涅森林的一個火車車廂內簽定和平協約,並且德國代表被法國代表當面比中指羞辱,徹底的輕蔑。(真實歷史事件
Thumbnail
被我養育的小蘿莉們 133 2012-DEC-19   遠自恐龍時代的糾扯 先讓我們稍微說點遙遠過去的事,瞭解前因才能知曉後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同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交戰國雙方在貢比涅森林的一個火車車廂內簽定和平協約,並且德國代表被法國代表當面比中指羞辱,徹底的輕蔑。(真實歷史事件
Thumbnail
達豪集中營是德國境內第一個成立的集中營,規模不是最大,但來到這裡參訪,心情已足夠受其影響感到陰霾。從慕尼黑搭乘火車到達豪再轉公車,集中營的地理位置雖然較偏僻,但沿途有許多觀光客同行,進入集中營園區,遊客雖多但沒人喧嘩嘻笑,跟著中文導覽機,時光來到1945這一年。
Thumbnail
達豪集中營是德國境內第一個成立的集中營,規模不是最大,但來到這裡參訪,心情已足夠受其影響感到陰霾。從慕尼黑搭乘火車到達豪再轉公車,集中營的地理位置雖然較偏僻,但沿途有許多觀光客同行,進入集中營園區,遊客雖多但沒人喧嘩嘻笑,跟著中文導覽機,時光來到1945這一年。
Thumbnail
「子女該為父母的罪行受到懲罰嗎?」多數人的答案或許會是否定的,但許多現實場景卻不是如此,而二戰後的德國,更是其中的經典案例。經歷紐倫堡大審,希特勒身邊的高官淪為戰犯,有的遠走他鄉,有的則在監獄度過後續的人生。然而,在犯下滔天大罪的同時,他們大多也為人父母,而當自己一夕之間成為流著「惡魔血液」的異類,
Thumbnail
「子女該為父母的罪行受到懲罰嗎?」多數人的答案或許會是否定的,但許多現實場景卻不是如此,而二戰後的德國,更是其中的經典案例。經歷紐倫堡大審,希特勒身邊的高官淪為戰犯,有的遠走他鄉,有的則在監獄度過後續的人生。然而,在犯下滔天大罪的同時,他們大多也為人父母,而當自己一夕之間成為流著「惡魔血液」的異類,
Thumbnail
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網路上偶爾還是可以看到對納粹軍裝或符號崇拜的發文,像是某年反同遊行就有人穿全套參加。那些軍裝常常帥氣筆挺,好像當個納粹很時髦似的。但是這本書裡整理了紐倫堡大審四位戰犯的精神分析紀錄,以及當時兩位心理學家對戰犯評估的筆記,有些人看起來是還算正常沒錯,但有些人感覺在戰敗之前就已經瘋得很誇張了。
Thumbnail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 「我們去森林散步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好看的蘑菇,我們可能以為它們很好吃。但若我們食用這些蘑菇,它們其實有毒,可以毒殺一家人。猶太人就像是這類蘑菇。」 1939年一月,德國十三歲的小孩Franz-Karl,在作業簿工整地寫下上述文字。同一時期,柏林法院判定一名「
Thumbnail
文 / 林莉菁 Li-Chin Lin 「我們去森林散步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好看的蘑菇,我們可能以為它們很好吃。但若我們食用這些蘑菇,它們其實有毒,可以毒殺一家人。猶太人就像是這類蘑菇。」 1939年一月,德國十三歲的小孩Franz-Karl,在作業簿工整地寫下上述文字。同一時期,柏林法院判定一名「
Thumbnail
儘管故事中的黑暗面與殘酷現實無法迴避,但《我們的勇敢時刻》依然找到一個相對溫和的角度去說故事,確保少年觀眾也能欣賞並理解這些曾經發生的故事,如何透過傳誦繼續影響無數後代讀者與觀眾的世界。而它讓人相信,不僅只是擺在髮夾與方巾之前,回憶有時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Thumbnail
儘管故事中的黑暗面與殘酷現實無法迴避,但《我們的勇敢時刻》依然找到一個相對溫和的角度去說故事,確保少年觀眾也能欣賞並理解這些曾經發生的故事,如何透過傳誦繼續影響無數後代讀者與觀眾的世界。而它讓人相信,不僅只是擺在髮夾與方巾之前,回憶有時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