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阿嬤家吃飯全攻略

2021/09/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阿嬤家吃飯通常是一場令理智左右為難的內心撕扯
—對於自身腸胃的承受程度 vs 對阿嬤的孝心展現。
為了最大限度地接受阿嬤的愛跟照顧自己的身材,備有一套完整的應對方案顯然是當務之急;我們攻略的不只是阿嬤心目中乖孫的頭銜,更是體重計上數字的安定。
cr. Pixabay
  1. 出發前—停止攝取任何會占用胃袋空間的食物
    若是回去吃中餐,那麼最好早起吃早餐,或是直接放棄一餐以面對即將到來的食物轟炸;若是回去吃晚餐,那建議在中餐後就不要再進食,連水果也不要(阿嬤家就像是經營果園一樣常備許多當季水果)。
    簡而言之,用即將去高級吃到飽餐廳的規格來準備回阿嬤家吃飯。
  2. 噓寒問暖時—口是心非說自己很飽
    即使已經餓了幾個小時,甚至看到客廳桌上擺滿的水果餅乾竟有些許心動,仍然要在阿嬤問餓不餓時擺出最游刃有餘的表情,說自己來之前吃了點東西完全不餓,最好那樣東西還是上次離開阿嬤家時,阿嬤交給我們的那一大袋食物之一,這會讓阿嬤有種我們在來之前,自己就已經將我們餵飽照顧好的成就感,這會稍微減低她接下來促使我們涉入過多食物的慾望。
  3. 盛飯時—只盛平時一半的飯量並將米飯挖鬆
    盛一半的飯量是為了待會吃第二碗做準備;至於為什麼要吃第二碗?這涉及了這份攻略的重點—阿嬤判斷我們吃了多少往往是透過客觀的外在動作,而非我們真正吃的量。
    通常餐桌上不只有我們跟阿嬤,還有其他長輩晚輩,阿嬤並不會將注意力時刻放在我們身上;但是起身盛飯是個大動作,絕對能吸引阿嬤的目光,這能給阿嬤我們吃了很多的暗示,而其實我們只是將一碗飯分成了兩碗。
    而挖鬆米飯可以讓它肉眼上增加20%的量;以免阿嬤在吃飯前那短暫的幾秒不小心瞥到我們的碗時原地尷尬。
  4. 吃飯時—少量多次的夾菜
    這與上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夾菜次數越多,被阿嬤注意到的機率就越大,阿嬤就會有我們吃很多菜的錯覺。更進階的應用是不要一直夾眼前的菜,可以偶爾起身或麻煩別人幫忙夾遠處的菜(若是有轉盤也能多轉),同理這樣會加大動作更吸引阿嬤注意。
  5. 吃飯中後—在七分飽時說自己吃飽了
    在飯局進入尾聲時阿嬤會開始環顧四周,查看各道菜的銷量如何,並且請我們把不能放或只剩一點(其實還很多)的菜吃完;在自己七分飽時說吃飽了,預留的兩分是幫忙清菜用的,當然在阿嬤提出請求時一定要先強調阿嬤煮得太好吃、自己已經超級飽吃不下了,在阿嬤自動砍價說:「那你把某一道吃完就好其它交給別人。」之後再坐下開始最後一輪吃飯。
  6. 吃飯後—用最後一分飽吃水果並帶回其他食物
    再幫忙清菜後我們的肚子已經接近極限,不過阿嬤還準備了飯後水果,這時可以主動提出幫阿嬤切水果,並且用自己說好不好說爛不爛的技術拖時間,讓阿嬤有點不耐煩說:「好了好了就這些吧。」
    成功減少水果的量之後努力跟其他人一起吃完,若是阿嬤又拿出了其他零食,一律回答:「那我們拿回家吃好了。」減少腸胃負擔。
經過以上的步驟後,基本上就確保了雙贏的局面。
其實我們都了解阿嬤不是故意要撐飽我們的,只是這是她少數知道並能運用自如的關愛我們的方法而已。
有空多多回阿嬤家就能有效避免阿嬤的報復性餵食,阿嬤也比較能掌握我們實際的飯量,用更健康的方式愛護我們:)
亞葉子
亞葉子
有著寫作夢的女子。 想創作自己所愛,並愛自己所作; 不想讓現實插手干預,卻幻想著作家之夢成為現實,真是矛盾。 於是決定隨心所欲地做著每一件事,偶爾後悔、偶爾驚喜、更多時候是平淡的過著每一天,我至今以來的人生就是如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