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陪孩子探索人生與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了幾本陪伴孩子成長的書,得罪不少老朋友。因為他們的老婆不時拿我當例子給他們壓力,其實大可不必,我覺得家長一定要放輕鬆,只有父母快樂自在,孩子才會有安全感,也才能正常的學習與成長。
  周邊許多當爸爸的朋友都比我辛苦多了,從幫忙餵奶到接送孩子上下學、指導功課,樣樣都做,而我只是當個自然觀察家,向來只看不動手。因為我很同意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所說,只要做夠好的父母,不必做完美的父母,身為父親也不必擔心做得不夠多,只要像山一樣存在就好了。
  而且,男女角色有別,興趣能力和視野也不同,我若真要在孩子的生活照顧插上一腳,一定不符合太太的標準,還會惹著她不高興;不過,我有信心,隨著孩子的成長,我的父親角色可以發揮到作用。
  我有一對雙胞胎女兒AB寶,太太懷她們的那一年,荒野保護協會正在籌備,她們跟著荒野一起成長,是不折不扣的「荒野小孩」;孩子小時我們在生活中建立常規,培養習慣,透過影片和閱讀,探索人生重要的信念及價值觀,實踐著「浪漫」的教養。
  當孩子中學後,我只會在她們主動詢問我的意見時,提供一些想法或可以作為參考的幾個選擇。我秉持著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就應該當他們的顧問,顧問的角色是當客戶有需求時才回應,客戶沒問你時就不要指指點點的。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她們的世界及視野擴大,不再以父母的建議作為唯一參考,她們也會跟我們分享她們的經歷,逐漸發現,二代之間所要面對的世界如此不同,父母過去的經驗及意見,對她們來說或許不再有用,她們的未來必須自己去面對。
  時代變化太快,愈來愈不可測,沒有人敢斷言未來會是什麼模樣,該做什麼準備?面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年輕人迷惘其實是正常的,鼓勵孩子勇於冒險,並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找到未來的自己,那個自己也喜歡的自己。
  恰逢新冠肺炎襲捲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企業與行業都受到波及,即將面對的是混亂且更不可測的世界,長輩們該如何了解Z世代年輕人的徬徨與想法,A寶(李欣澄)的《向世界投履歷──找到未來的自己》,或許值得年輕人與父母參考。
  年輕的世代,必將目睹父母老去的事實,從跟著父母身後的小孩,蛻變成在前面領路的大人,當這個時刻到來,彼此何妨一起從舊關係中畢業,重頭開始享受新關係吧!
(李偉文與李欣澄於110年9月15日(三)主講「選擇與承擔─浪漫教養的世代對談」,詳見泰山基金會官網www.taisun.org.tw或臉書訊息。)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幾十年來不斷被引用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的巴克洛夫制約反應,我們往往只注意到較高等的動物會被環境刺激所影響,卻沒看到相關的另一個實驗設計,當鈴聲與食物出現的關係變得不確定時,狗會產生精神錯亂。   沒錯,面對似乎有規則,卻又常有例外的狀況,也就是一個無法掌控的不確定狀況時,連狗都會發瘋,何況是人
   有一個台灣地理的常識題:「花蓮靠不靠海?」   我想絕大部份人一定會直覺的回答:「廢話!這還用問嗎?」甚至還會補充說明全台灣只有南投縣沒有與海相連,其他所有縣市都靠海。   但是這個題目的答案是:「花蓮不靠海,花蓮靠消波塊!」這是老百姓的真實感受,當然我們也可以補充說明,台灣的西半部靠堤防,因
曾經應陽明大學人文醫學研習營之邀,跟學生們有一場座談。  這些大都是對於人文領域有興趣的醫學系學生,主辦的學生幹部認為我雖然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但是又出了不少書(大概就是這跟所謂人文有點關係吧!)所以應該能夠給他們一些意見。  看到他們準備給學員的資料還蠻豐富的,顯然也做了些功課,甚至把我出版過的三十
幾乎所有人都斷言,疫情終究會過去,人們會回歸正常生活,但是因疫情而改變的許多事情,會變成常態生活的一部分,比如部分時間留在家工作以及線上會議與線上課程。  在鎖國與封城的狀態下,視訊會議已是日常,也因此產生了新名詞:「zoom疲勞」,意思指視訊會議會令人更加的疲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凝視別人,凝視自己
通常我們以為野外最危險的是毒蛇,但其實這些年來被毒蛇咬而致死的個案非常罕見,倒是任何大小活動裡不時就傳出有人被蜂螫,而每年因蜂螫過敏而喪失寶貴生命的人數至少都有好多位甚至十來位,其中虎頭蜂更是會主動攻擊人,堪稱是台灣最致命的野生物。  蜜蜂通常不會隨意叮人,因為蜂的螫針是產卵管變的,有倒勾,所以螫了
大提琴家馬友友說,他之所以對於演出很自在的原因是,到了這把年紀,不用再證明自己有多厲害了!  人要看得開,別人的批評,也許只是隨口說說,我們可以聽聽,不管願意照著做或不符己意,都不必放在心上牽腸掛肚。  第凡內早餐這部電影裡的奧黛麗赫本:「如果能夠一直被當成瘋子,是件相當方便的事。」說得真好,雖然一
 這幾十年來不斷被引用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的巴克洛夫制約反應,我們往往只注意到較高等的動物會被環境刺激所影響,卻沒看到相關的另一個實驗設計,當鈴聲與食物出現的關係變得不確定時,狗會產生精神錯亂。   沒錯,面對似乎有規則,卻又常有例外的狀況,也就是一個無法掌控的不確定狀況時,連狗都會發瘋,何況是人
   有一個台灣地理的常識題:「花蓮靠不靠海?」   我想絕大部份人一定會直覺的回答:「廢話!這還用問嗎?」甚至還會補充說明全台灣只有南投縣沒有與海相連,其他所有縣市都靠海。   但是這個題目的答案是:「花蓮不靠海,花蓮靠消波塊!」這是老百姓的真實感受,當然我們也可以補充說明,台灣的西半部靠堤防,因
曾經應陽明大學人文醫學研習營之邀,跟學生們有一場座談。  這些大都是對於人文領域有興趣的醫學系學生,主辦的學生幹部認為我雖然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但是又出了不少書(大概就是這跟所謂人文有點關係吧!)所以應該能夠給他們一些意見。  看到他們準備給學員的資料還蠻豐富的,顯然也做了些功課,甚至把我出版過的三十
幾乎所有人都斷言,疫情終究會過去,人們會回歸正常生活,但是因疫情而改變的許多事情,會變成常態生活的一部分,比如部分時間留在家工作以及線上會議與線上課程。  在鎖國與封城的狀態下,視訊會議已是日常,也因此產生了新名詞:「zoom疲勞」,意思指視訊會議會令人更加的疲累,因為長時間近距離凝視別人,凝視自己
通常我們以為野外最危險的是毒蛇,但其實這些年來被毒蛇咬而致死的個案非常罕見,倒是任何大小活動裡不時就傳出有人被蜂螫,而每年因蜂螫過敏而喪失寶貴生命的人數至少都有好多位甚至十來位,其中虎頭蜂更是會主動攻擊人,堪稱是台灣最致命的野生物。  蜜蜂通常不會隨意叮人,因為蜂的螫針是產卵管變的,有倒勾,所以螫了
大提琴家馬友友說,他之所以對於演出很自在的原因是,到了這把年紀,不用再證明自己有多厲害了!  人要看得開,別人的批評,也許只是隨口說說,我們可以聽聽,不管願意照著做或不符己意,都不必放在心上牽腸掛肚。  第凡內早餐這部電影裡的奧黛麗赫本:「如果能夠一直被當成瘋子,是件相當方便的事。」說得真好,雖然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開始帶著孩子去公園、與其他朋友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這時候我們會開始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儕的互動,是活潑社牛、冷靜穩定、還是更愛自己操作等等,最讓人擔憂的,是看到孩子永遠都自己一個人,無法跟大家一起玩。 在開始探討交朋友一起玩的技巧前,我們需要先知道:"玩,是有年齡發展的!",也就是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