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應該都聽過,甚至把這些耳熟能響的金玉良言或是某些人的人生座右銘背下來,像是『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三思而後行』、『有志者,事竟成』、『國父歷經十一次才成功』、『愛拼才會贏』(甚至這首歌已經變成全民都會唱的洗腦歌,每年競選期間穩站金曲排行榜第一名),還有『皇天不負苦心人』...諸如此類。好像我們必須把這些句子奉為圭臬,才會成功。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一分的努力一定會有一分的收穫嗎?有時候我們在不擅長的領域堅持努力了好幾年,總是跌跌撞撞,卻又要不斷鼓勵自己『你要堅持到底』,但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真的不是做這塊的料』。《躍遷》這本書提到一個詞叫做時代的「水性」,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說到衝浪大家都知道,有的人能輕鬆駕馭,就像水中蛟龍 ; 有的人卻從一開始的划水都很吃力,更別說要乘風破浪了。
這個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每個人對「水性」的理解不同,一個不諳水性的人,即使練習的時間再長也無法成為水中蛟龍; 要天生音痴的人學唱一首歌,不論練習再多次,每次都不會唱在音準節拍上; 天生方向感很差的,永遠都在迷路(感謝有Goolge map) 。由此可鑑,必須要耕耘在對的地方,才會有收穫。
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很多人乍看這句俗諺時,都將重點放在「站久了」,漏掉「戲棚下」這三個關鍵字。也就是說,既然是戲棚下,其實講的是觀眾,不是演員。想想看,什麼時候前面的人潮會散去,讓站在後面的觀眾有機會擠到前面更好的位置看戲?如果是一齣好戲,前面的人潮是捨不得散去的,站久了不是等到一齣爛戲便是已經接近尾聲了,這樣的戲根本不值得付出時間癡癡站到天荒地老。
所以,一但看局勢不對,趕緊腳底抹油快離開,這不是你的主場,請趕快另闢戰場。生命是花在值得等待的事物上。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在古代,進京考取進士和秀才是晉升朝廷人士的途徑,『苦讀三年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文人雅士肯定是要看個幾千,甚至幾萬卷也不足為奇 ; 但在現代,知道知識在哪,比知道知識是什麼更重要。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資訊的搜索能力、運用資訊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資訊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適度地把自己的大腦外包一部分,聚焦於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大腦不該用來記憶,而是要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
現今社會是一個機會更多,但機率更小的世界,處處有機會,就是處處有競爭,越是開放的市場,越需要專注於核心競爭力。當資源豐富時,選擇的能力比執行更重要。讀書、識人、修煉不是重點,關鍵是讀哪些書?認識什麼人?修煉什麼能力?抓住哪個機會?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天下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這句話要改成『天下無難事,要先成為有錢人』,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航太公司SpaceX,9月16日成功將4位民眾送上國際太空站,創下該公司首個「全素人太空團」的里程碑。9月15日該趟名為「靈感4號(Inspiration4)」的商業太空任務藉著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此次旅行是由美國支付公司Shift4 Payments38歲創辦人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發起並擔任指揮官,另外3名乘客由他親自挑選,飛行船上所有人均未受過專業訓練。
在這世上如果有像登天這一般的難事,要先跟馬斯克一樣的有錢。
努力就會有收穫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只要努力就可以獲得回報」,讓我們以為自己只要堅持下去、只要耐心等待,成功的機會總會到來。但有些事情並不是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的,我們需要的是「知道要放棄錯」和「選擇對的』的智慧和方法。舉個例: 三觀和你差異巨大的伴侶,一點小事因為彼此三觀看法南轅北轍,你們每次溝通就像兩條平行線,總是搞不懂對方在想什麼。這時候別再繼續騙自己,趕快結束這段不適合的感情。
再來談談《躍遷》這本書中的『頭部效應』。簡單來說,頭部效應就是「站對位置比努力更重要」。數據顯示,頭部品牌吸引的注意力為40%。第二名20%,第三名7–10%,其他人共分其餘的30%。這樣的結果表示,頭部會帶來很多的關注和影響力,加速度更快,並形成這樣的循環:高注意➤高收益➤高投入➤高增長
所謂的頭部效應,即是從價值出發並考量自身優勢,透過觀察和判斷,搶佔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後從小頭部做到大頭部。因此,如何找到自己的「頭部」也是躋身高手的重要技能。頭部就是你所在賽道裡的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
何謂高價值?➤投入產出比最高的20%賽場。(外部)e.g:產業龍頭
何謂高優勢?➤實力排在賽場序列的前20%。(內部)e.g:自己的長處
舉例:
頭部➤高價值,高優勢:高價值區的第一陣營,是風口上的獨角獸、名校的優等生、熱門電視劇的女一。
肥尾➤高價值,低優勢:高價值區的第三、四陣營,獨角獸公司裡打雜的、名校的差生。
小山頭➤低價值、高優勢:小山頭的山大王、小公司的核心員工。
未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