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性刻痕裡的文字工作者—專訪陳昌遠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工作可以是勞力,也可以是勞心。近年以詩集《工作記事》橫掃楊牧詩獎、台灣文學獎金典獎與蓓蕾獎的陳昌遠,坦率地表示自己現在「還沒有太在意讀者」,但同時也會期待寫的東西可以被讀者「吃下去」,一切端看作品內容而有所差異。

「我覺得每一個寫詩的人都是這樣子,你不可能每首詩都要有能夠讀懂的讀者,又要有文學內涵──不是說有讀者就沒有文學內涵,或是有文學內涵就沒有讀者──這個東西很曖昧,我自己也講不清楚。」

陳昌遠直覺地以作品做為分類的標準:「有些詩我想要有讀者,有些詩我不想要;然後我想要有讀者的詩,通常會比較哭爸、比較有尖酸氣,那個尖酸氣在《工作記事》這本詩集,是沒有收進去的。」

專訪全文刊於《詩藝的復興:千禧世代詩人對話》(臺北:臺灣師大,2023)

 


▎詩人簡介

陳昌遠,高雄人,1983年生,近期的興趣是觀看充滿鏽蝕的鐵皮工廠與巷子。書讀得不好,做過工地粗工、信用卡電話催收員,以及十年的報紙印刷廠技術員,習慣利用工作空檔想詩的句子,以此逃避現實。現職為文字記者。著有詩集《工作記事》。

 

raw-image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製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2會員
113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3/09/01
隨著訪談集的出版,本計畫也即將告一段落,感謝所有關注「文學小屋」計畫的追蹤者。在9月16日(六),永樂座將舉辦這本訪談集的新書講座,有幸邀請前陣子剛出版詩集《隱於詩》、《台灣新詩史》的共同作者楊宗翰教授主持和與談。相信席間將會有精彩的觀點對話,邀請所有關注「文學小屋」的讀者一同參與。
Thumbnail
2023/09/01
隨著訪談集的出版,本計畫也即將告一段落,感謝所有關注「文學小屋」計畫的追蹤者。在9月16日(六),永樂座將舉辦這本訪談集的新書講座,有幸邀請前陣子剛出版詩集《隱於詩》、《台灣新詩史》的共同作者楊宗翰教授主持和與談。相信席間將會有精彩的觀點對話,邀請所有關注「文學小屋」的讀者一同參與。
Thumbnail
2023/07/14
如同白萩《現代詩散論》所說:「藝術所以能偉大的呈顯在我們眼裡,正是由於技巧的偉大。」只有理解、尊重當代文學場域中「詩意」的多元性,同時觀照其中的「藝術層次」,才能顯現當代詩超越時間的價值;而在這個所有文字加上「像極了愛情」就能成詩的時代,「詩藝」便更顯難能,這也是這本書取名「『詩藝』的復興」的原因。
Thumbnail
2023/07/14
如同白萩《現代詩散論》所說:「藝術所以能偉大的呈顯在我們眼裡,正是由於技巧的偉大。」只有理解、尊重當代文學場域中「詩意」的多元性,同時觀照其中的「藝術層次」,才能顯現當代詩超越時間的價值;而在這個所有文字加上「像極了愛情」就能成詩的時代,「詩藝」便更顯難能,這也是這本書取名「『詩藝』的復興」的原因。
Thumbnail
2023/05/27
「如果這算是新詩,洛夫和余光中會死不瞑目。」一位詩刊編輯諷刺道。 「可憐的讀者,可憐的評審,還有可憐的作者。」本土詩社的前輩詩人評論。 「評審大概患了文句解離症吧?」年逾七十歲的雜誌主編如此回應。 訪談開始之前,我將網路上的這些批評給洪萬達看,他說「哈哈哈哈哈」,然後正色罵道:「怎麼好多臺灣詩人老了
Thumbnail
2023/05/27
「如果這算是新詩,洛夫和余光中會死不瞑目。」一位詩刊編輯諷刺道。 「可憐的讀者,可憐的評審,還有可憐的作者。」本土詩社的前輩詩人評論。 「評審大概患了文句解離症吧?」年逾七十歲的雜誌主編如此回應。 訪談開始之前,我將網路上的這些批評給洪萬達看,他說「哈哈哈哈哈」,然後正色罵道:「怎麼好多臺灣詩人老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與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Thumbnail
今日下午,參加由擦亮花火與高雄立圖書館所舉辦的一場對談活動。計畫創辦人林達陽邀請陳義芝一同來對談本次活動,兩位目前皆為文學作家,因此他們選定二月的主題「不合群」來談談以下這個議題「做一個永遠跋涉的旅人───時代的噪音早已淹沒內心的音樂,惟有決定離開過,才能真心再回來」。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寫作和寫作業,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但在我這裡,它們等於同一件事。只要和書寫有關,我就有各種莫名的偏執。這些偏執,跟潔癖差不多,整體上足以維持環境的整潔,感覺健康、有秩序,卻是用極大的心神消耗和內外底抗換來的。
Thumbnail
「只要你有心的話,繼續寫下去。總有一天,你終究還是會被看見,這裡還是會有你的位置──畢竟當初是這句話鼓勵了我,所以我希望可以把這句話傳承下去。」
Thumbnail
「只要你有心的話,繼續寫下去。總有一天,你終究還是會被看見,這裡還是會有你的位置──畢竟當初是這句話鼓勵了我,所以我希望可以把這句話傳承下去。」
Thumbnail
「有時候採訪,對方會在你心裡面劃下『刻痕』,那個刻痕我覺得會跟一輩子……我不會說是傷痕,我會說是充滿刻痕,而那些刻痕我相信會在某些時間點發揮作用。」
Thumbnail
「有時候採訪,對方會在你心裡面劃下『刻痕』,那個刻痕我覺得會跟一輩子……我不會說是傷痕,我會說是充滿刻痕,而那些刻痕我相信會在某些時間點發揮作用。」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Thumbnail
1983年生的陳昌遠,高雄人,時報文學新詩評審獎得主,並以《工作記事》的創作企劃獲第6屆楊牧詩獎。如今在台北生活、擔任記者的陳昌遠,在此之前是高雄某印刷廠技術員,任職10年之久,專責印製報紙。從南方北漂到生活速度激增的台北,且從不太需要對話的工作內容,轉進訪談為主的媒體環境,陳昌遠適應得頗為艱辛。唯
Thumbnail
陳昌遠詩集《工作記事》的新書分享,邀請出版《要不我不要》、《跛豪》、《手稿》等詩集、號稱詩壇最窮詩人的喵球,日前於在內壢的瑯嬛書屋進行對談。且看相識10年的兩人,如何持續擁抱對詩歌的熱情,燃燒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陳昌遠詩集《工作記事》的新書分享,邀請出版《要不我不要》、《跛豪》、《手稿》等詩集、號稱詩壇最窮詩人的喵球,日前於在內壢的瑯嬛書屋進行對談。且看相識10年的兩人,如何持續擁抱對詩歌的熱情,燃燒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是什麼原因讓所有的人認為「寫作」非得要得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成就呢?是什麼樣的思想,讓所有像是閱讀、寫作,都必須擔負著多麼偉大的意義呢?
Thumbnail
是什麼原因讓所有的人認為「寫作」非得要得到什麼樣的目的和成就呢?是什麼樣的思想,讓所有像是閱讀、寫作,都必須擔負著多麼偉大的意義呢?
Thumbnail
在這幾年間,詩人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想」,只因它隨生隨長,又不斷地變幻。我喜歡並且羨慕這種自由。我們本來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定論詩是什麼。⋯⋯一首好詩就是「提醒」,提醒你開始省察,就在讀詩的此刻,你內裡與周遭種種原是浮游不定的狀態。是的,「詩,是與生命的狹路相逢。」詩教會我的事,是「珍惜」。
Thumbnail
在這幾年間,詩人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想」,只因它隨生隨長,又不斷地變幻。我喜歡並且羨慕這種自由。我們本來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定論詩是什麼。⋯⋯一首好詩就是「提醒」,提醒你開始省察,就在讀詩的此刻,你內裡與周遭種種原是浮游不定的狀態。是的,「詩,是與生命的狹路相逢。」詩教會我的事,是「珍惜」。
Thumbnail
一開始接觸陳繁齊的作品是因為他的詩,因為他的《下雨的人》開始關注這位作者,喜歡到三本詩集都有收實體書,可惜書本都不在身邊無法分享喜歡的幾首詩句。也考慮把電子書收齊,但最近讀完他最新的散文覺得電子書的排版有點不順暢,所以對於收電子書有點猶豫。 雖然沒辦法分享幾首陳繁齊的詩,但憑一點印象把讀他的詩的體驗
Thumbnail
一開始接觸陳繁齊的作品是因為他的詩,因為他的《下雨的人》開始關注這位作者,喜歡到三本詩集都有收實體書,可惜書本都不在身邊無法分享喜歡的幾首詩句。也考慮把電子書收齊,但最近讀完他最新的散文覺得電子書的排版有點不順暢,所以對於收電子書有點猶豫。 雖然沒辦法分享幾首陳繁齊的詩,但憑一點印象把讀他的詩的體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