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讀書】死亡的臉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曾想過自己的死亡嗎?
你覺得死亡是什麼?
無論是否曾經具體想像自己的死亡場景,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應該都會期待自己能夠善終,更白話地說就是「好死」,雖說死亡與年齡無關,但菲比近年確實也逐漸將『善終』作為人生終極目標。
善終,字面本身就漂亮,意義也美,但多少人能親身經歷?那比例可能就如同面對神話一般,我們存有希望、曾經聽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缺乏親身經歷
如果你只把力氣分很多給生,會不能好好死的
要一點一點逐漸轉換才行
生和死,在某種意義上是等價的
Sir Luke Fildes' painting The Doctor (1887, The Tate Britain, London)

死亡現場

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在《死亡的臉》寫道──1891年,路卡.費爾德爵士(Sir Luke Fildes)所畫的〈醫生〉(The Doctor),畫中場景是英國某處漁村,垂死(或已死)的小女孩安靜地躺在床上,痛哭的母親,恍惚的父親,以及憂愁的醫生守在她的身旁。費爾德爵士曾說:「對我而言,這幅畫比任何一幅都更令我感傷,甚至恐懼,但也比任何一幅美麗」。在爵士創作這幅畫的14年前曾目睹兒子死於傳染病,我們無從知曉是什麼奪取了菲力普的生命,但在現代醫學即將發跡的十九世紀末,傳染病曾奪去許多孩子的生命,並且,現場可能不會是一個美麗的生命句點。
若是「白喉」,恐怕是窒息而死;若是「猩紅熱」,可能死於譫妄與高燒;如果是「腦膜炎」,死前會有癲癇與劇烈頭痛,畫中的孩子可能已經受過上述痛苦,進入最終平靜的昏迷。但此前痛苦,可能是女孩與她的父母難以承受的,只是我們很少會想到一點,或許還曾幻想瀕死之際,(應該)親友在側,現場祥和且莊重,好好交代遺言與親友逐一道別,並平靜等候天使指引,但,我們都忘記了,事實上,無論誕生或死亡,它們都是一陣激情

他們總在某個地方

關於「死亡的進程」菲比極愛的小川洋子也曾描寫過一段關於河馬的死亡。沒錯,請注意,死亡是進程,不是瞬間。關於這點也是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難以察覺的一項關於死亡的重要特點──除了意外事故,其餘的死亡都是慢慢來的
河馬會怎麼死亡呢?
那麼巨大的軀體,應該很難一下就死透吧?
可能會像這樣子漂浮在水面上
一點點、一點點地從尾巴末梢、屁股的邊緣
下垂的肚皮慢慢死去,過好幾天才會完全死透
當死亡終於來到了耳畔時,河馬才會察覺自己真得要死了
水色灰濁,感覺好像河馬已經死掉的部位在水中散開
身體輪廓模糊,連腿連結在哪兒也看不出來
只剩下一個黑渾渾軟綿綿的偌大褐黑團塊
如果把指尖往那一戳,感覺會戳出一個洞來
咻──地噴出一大堆什麼東西,然後就消了氣凹下去

社會需要死亡被定義

關於死亡的進程以及何謂死亡這部分,菲比很喜歡養老孟司在《死亡是什麼:從生物學看生命的極限》中的專訪,非常有意思(以下引用書中所述)。首先,科學上雖然不存在生死界線,但社會需要透過法律加以規範,法律條文則以文字呈現,在法律條文規範下的社會,死亡當然也會用文字來定義。「死亡的瞬間」並不存在,實際存在的只有醫生「判斷死亡的時間」。而關於死亡的判定,則以「三徵候說」──自主呼吸停止、心臟停止跳動、瞳孔放大──以肺功能心臟功能腦功能的停止,作為判定標尺。
如何證明「死亡的瞬間」並不存在?養老先生舉了一個很有畫面的例子——一名被醫生判定死亡的高齡男子,幾天後鬍子居然變長了——這絕非靈異現象,或是什麼復活神蹟,而是因為皮膚細胞還在持續活動。構成人體的細胞有數十兆個,我們無從確認所有細胞都死亡了,意即所有的細胞「不可能」在一瞬間全部死光,因此,世界上並不存在「死亡瞬間」這回事
《死亡是什麼:從生物學看生命的極限》內頁
而在「器官捐贈」部分,只有符合三徵候,並且被判定為死亡的人,才能摘取他的器官,目前有許多人認為「死亡的定義已經改變」或是「腦死等於死亡」,但是,日本器官移植法中完全沒有這種敘述,第六條中只是寫著「可自腦死者的身體摘取器官施行移植手術」。況且,死亡本就不是由科學決定的,而是存在於人類社會中的概念
法國哲學家,楊凱列維奇(Vladimir Jankélévitch, 1903-1985)曾將死亡分成「第一人稱的死亡」、「第二人稱的死亡」、「第三人稱的死亡」。其中所謂「第一人稱的死亡」指的就是自己的死亡,但思考這件事的本身並無意義,因為我們無法自行觀察自己的死亡,科學的基礎在於觀察,無法觀察就等同不存在。而近來流行的「終活」一詞(為迎接生命終點做好準備)則應此(死)而生──既然死後的事擔心也無用,倒不如好好活在當下。
而「第二人稱的死亡」指的則是家人或親友的死亡。由於與死者間的記憶和情感深厚,對方的死亡可能會對自己的性格和人生造成大幅影響。「第三人稱的死亡」則是那種不親近,甚至陌生人的死亡,幾乎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
《死亡是什麼:從生物學看生命的極限》內頁
活著的時候好好活,覺察死亡接近的時候也請好好準備,這或許就是(能力與壽數均有限的)人類在面對「善終」與「終活」時能力所及的盡頭吧。
此外,努蘭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生命有明顯的極限」這項觀念,畢竟去抵擋人類情境中必備元素是徒勞無益的。持續如此做(例如過於積極的醫療行為),只會傷害愛我們的人與我們自己的心,更不用說會花掉那些該被用在還未活到當得年歲的人的社會資源,若人人都能平心接受,那麼生命就會變得比較和諧、平衡。生命中有一個架構,所有的快樂、成就與痛苦都位於其中,有些人(透過非常手段使)壽命超過了大自然賜予的極限,不但將喪失這項架構,也喪失了與較年輕的人的正常關係,所得到的,只是年輕人工作與資源被侵占所引起的憎恨。
法國哲學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在曾在隨筆中討論死亡──「你的死亡是宇宙的一部份,也是世界的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你之所以能存在的條件」。「讓給別人空間,正如別人讓給你的一樣」。
無論對自己或他人而言
當我們必須離開,讓位給別人生長時
就是死亡的成熟時間了
當我們活過自己這一代的年歲
就不應去侵占另一代人的
敬請繼續閱讀本文來源:
    27會員
    113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沈菲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次知道安德烈.高茲(Andre Gorz)與妻子(Dorine),是因為看了西班牙庫倫卡劇團(Kulunka Teatro)的經典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André y Dorine)。 妳給了我妳的生命和妳的全部;我也希望能夠在剩下的歲月裡,給妳我的全部。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第三篇,來到路易十四「下手」發揚的案例二「鏡子」,歡迎查看案例一「高跟鞋」,兩篇連看可以一窺路易十四到底有多愛美,並且因此啟動諸多建樹,並啟發後人持續跟進,以至於完成如今我們眼中的「巴黎」印象。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的第二個主題,來到路易十四。菲比主要介紹了兩個比較具代表性的物件:高跟鞋,以及鏡子。透過羅浮宮自製影片,可以知曉當初畫家是如何將(已經行動不便的)63歲國王,畫得如此威風凜凜。路易十四優美的小腿線條與芭蕾站姿,讓人想起他過去跳舞的日子。
    第一次知道安德烈.高茲(Andre Gorz)與妻子(Dorine),是因為看了西班牙庫倫卡劇團(Kulunka Teatro)的經典默劇《安德魯與多莉尼》(André y Dorine)。 妳給了我妳的生命和妳的全部;我也希望能夠在剩下的歲月裡,給妳我的全部。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第三篇,來到路易十四「下手」發揚的案例二「鏡子」,歡迎查看案例一「高跟鞋」,兩篇連看可以一窺路易十四到底有多愛美,並且因此啟動諸多建樹,並啟發後人持續跟進,以至於完成如今我們眼中的「巴黎」印象。
    「原來我們生活很巴黎」的第二個主題,來到路易十四。菲比主要介紹了兩個比較具代表性的物件:高跟鞋,以及鏡子。透過羅浮宮自製影片,可以知曉當初畫家是如何將(已經行動不便的)63歲國王,畫得如此威風凜凜。路易十四優美的小腿線條與芭蕾站姿,讓人想起他過去跳舞的日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教導你們的孩子,特殊 (special) 並不是優越 (better),宣稱自己比別人優越,事不明白自己真正是誰。當能夠認可「我的方法並非比較好的,我的只不過是另一種方法」時是會產生極大治癒功用的。 -- 節錄至與神合一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過上特別的生活,首先要敢於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生活本來就應該多姿多彩,但為了實現這樣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追求卓越,去採取一些不同尋常的行動。
    Thumbnail
    「漆器是時間的證明,也是點到為止的勤快。」 做漆好似感受人生; 花綻放在春、螢點燃入夏,人為了找尋目標努力勤奮; 楓渲染了秋、雪又覆蓋了冬,也需帶點鈍感的遺忘。
    Thumbnail
    也許是你體內的藍月效應/無法縮放
    Thumbnail
    由於本人不走小清新、心靈雞湯和討好路線,如果如果你是6/2的人生角色,並且心臟不夠強的人,你可以考慮離開去看一些讓你心情比較愉悅的文章。關於「6/2投射者」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裡困住,我接下來會有非常偏頗、偏執且血淋淋的故事。 . 投射者最讓人厭煩的就是,明明自己沒有固定運作的體力,卻仗著自己聰明,想
    Thumbnail
    FIRE財務自由,作者為葛蘭 薩巴帝爾。在經歷一段跌倒谷底的職場生活後,決定改變自己,拿回人生的選擇權。 作者透過認識理財、學習創業、謹慎投資,三個方向來達到自己的財務自由。 雖然每一個人對FIRE的想法都不一樣,不過這本書的大方向確實能夠引導我們前往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期間,台灣有一些營業場所比其他場所更早被政府以防疫風險為由勒令關閉,同時在疫情緩解後也更晚獲得重新營業的許可。蒙受損失的業者群起抗議的新聞當中,有個很多年沒聽過的行業分類重新浮出水面。 而讓它們在短短幾年內從全島上千家到幾近滅絕的,正是另外一個「八大」。美商八大電影公司。
    Thumbnail
    最初它在某個瞬間降臨,它牽引讓我跟某些人相識,透過最初的懵懂期熟識這些相同生活圈的友人。當你越來越清楚友人的光怪陸離,你會發現連自己都變得不太像是自己,你會情緒暴躁會為某件芝麻蒜皮的小事耿耿於懷。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教導你們的孩子,特殊 (special) 並不是優越 (better),宣稱自己比別人優越,事不明白自己真正是誰。當能夠認可「我的方法並非比較好的,我的只不過是另一種方法」時是會產生極大治癒功用的。 -- 節錄至與神合一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過上特別的生活,首先要敢於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生活本來就應該多姿多彩,但為了實現這樣的生活,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追求卓越,去採取一些不同尋常的行動。
    Thumbnail
    「漆器是時間的證明,也是點到為止的勤快。」 做漆好似感受人生; 花綻放在春、螢點燃入夏,人為了找尋目標努力勤奮; 楓渲染了秋、雪又覆蓋了冬,也需帶點鈍感的遺忘。
    Thumbnail
    也許是你體內的藍月效應/無法縮放
    Thumbnail
    由於本人不走小清新、心靈雞湯和討好路線,如果如果你是6/2的人生角色,並且心臟不夠強的人,你可以考慮離開去看一些讓你心情比較愉悅的文章。關於「6/2投射者」為什麼會在親密關係裡困住,我接下來會有非常偏頗、偏執且血淋淋的故事。 . 投射者最讓人厭煩的就是,明明自己沒有固定運作的體力,卻仗著自己聰明,想
    Thumbnail
    FIRE財務自由,作者為葛蘭 薩巴帝爾。在經歷一段跌倒谷底的職場生活後,決定改變自己,拿回人生的選擇權。 作者透過認識理財、學習創業、謹慎投資,三個方向來達到自己的財務自由。 雖然每一個人對FIRE的想法都不一樣,不過這本書的大方向確實能夠引導我們前往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期間,台灣有一些營業場所比其他場所更早被政府以防疫風險為由勒令關閉,同時在疫情緩解後也更晚獲得重新營業的許可。蒙受損失的業者群起抗議的新聞當中,有個很多年沒聽過的行業分類重新浮出水面。 而讓它們在短短幾年內從全島上千家到幾近滅絕的,正是另外一個「八大」。美商八大電影公司。
    Thumbnail
    最初它在某個瞬間降臨,它牽引讓我跟某些人相識,透過最初的懵懂期熟識這些相同生活圈的友人。當你越來越清楚友人的光怪陸離,你會發現連自己都變得不太像是自己,你會情緒暴躁會為某件芝麻蒜皮的小事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