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種有機稻的村莊 仍然面對無情現實的擊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裡是吉拉米代聚落,從花蓮富里市區往山腳開15分鐘就能到達,幾年前以「里山倡議」聞名的吉哈拉艾平台就在這。整個村莊主要是種植稻米維生,目前已有約50%的農民是和富里的有機米品牌契作,但在這看似很高的有機種植率背後,有各樣的現實擊打著有機稻農們的信心。
現年60多歲的張大哥和銀川有機米契作3公頃稻田。他說對比慣行農法的農友在插秧前噴藥,直到收割前幾乎不需再出什麼力的情況,他每隔幾天就得下田拔草、撿福壽螺,看著稻子因病蟲害而乾枯死去,他也只能笑笑自我安慰說,這是給大自然的代價。
「種有機很辛苦啊,收成大概只有噴農藥的6成,付出的時間和勞力卻是好幾倍」,在社區和銀川有機米契作3公頃稻田的張大哥說。「重點是也沒有賺多少,有時候真的很想放棄,但我們走的是慈心認證,也不是你說不種就不種」。張大哥表示,對於他們這種連在一起的有機稻田,只要其中一塊噴了藥,其他的田明年也無法通過認證了,「我們總不能害人家嘛」。
然而,有機種植固然辛苦,慣行農法也越來越不輕鬆,張大哥觀察近年來因氣候變遷,慣行農法需要噴灑更多農藥來抑制越來越嚴重的病蟲害,勞力付出得比以前更多,同時農藥和化肥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而犧牲了金錢與健康,換來的是對水田環境的傷害,「種慣行的,農藥都到水裡,什麼泥鰍、青蛙,都沒有了啦,但是種有機的都還有!」​
前兩年接待外地遊客時,遊客們總會跟張大哥說,這裡的空氣好、水好,吃著有機種植的作物,是最棒的生活。遊客的讚聲對像張大哥這樣的有機稻農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力量。​​
像張大哥這樣的有機契作稻農,靠著理想、努力和消費者的回饋支持,固然很不錯;但現實的考驗是:和慣行農法差不多的收益、不符比例的勞動、以及村莊非百分之百有機所帶來的汙染隱憂。一旦某一年因氣候、市場等因素導致產量下降或是價格崩跌,維繫有機稻農生存的平衡就會被打破,到時再多的理想都無法支撐這個產業。而這沒辦法只靠農民自身來解決,得要聚集社區的力量,找到一條新的出路才行。
而這,又是吉拉米代的另一個故事了。
avatar-img
2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群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他是台北人出生,但看著他砍草、劈柴、忙上忙下的模樣,完全沒有了那股都市氣息。他是李登墉,現年50歲,曾在臺北的電腦公司擔任部門主管,36歲的時候和太太一起移居臺東,為的是追求心中的理想─不單純倚靠資本社會,讓土地、產業、生活取得平衡,度過永續的生活。
中午過後,長濱鄉最繁華的街上空無一人,店舖裡多半是老人與小孩。即便如此,有夢最美、築夢踏實,有農民懷抱著夢想,試圖在這塊土地上築夢,期盼為長濱鄉的稻米產業找到一條出路。 他是林張凱耀,是一位懷抱著復興長濱農業,帶動年輕人回鄉的傻瓜青年。
​食品安全,是有機農業的唯一價值嗎? 有機、友善、無毒……市面上標榜對人體健康的農產品琳瑯滿目,食安意識高漲的現在,即使價格高上好幾倍,消費者還是願意花錢去購買這類產品。然而農夫選擇有機種植的背後,都帶著想要拯救環境、土地,以及保護下一代未來的夢想。
雖然他是台北人出生,但看著他砍草、劈柴、忙上忙下的模樣,完全沒有了那股都市氣息。他是李登墉,現年50歲,曾在臺北的電腦公司擔任部門主管,36歲的時候和太太一起移居臺東,為的是追求心中的理想─不單純倚靠資本社會,讓土地、產業、生活取得平衡,度過永續的生活。
中午過後,長濱鄉最繁華的街上空無一人,店舖裡多半是老人與小孩。即便如此,有夢最美、築夢踏實,有農民懷抱著夢想,試圖在這塊土地上築夢,期盼為長濱鄉的稻米產業找到一條出路。 他是林張凱耀,是一位懷抱著復興長濱農業,帶動年輕人回鄉的傻瓜青年。
​食品安全,是有機農業的唯一價值嗎? 有機、友善、無毒……市面上標榜對人體健康的農產品琳瑯滿目,食安意識高漲的現在,即使價格高上好幾倍,消費者還是願意花錢去購買這類產品。然而農夫選擇有機種植的背後,都帶著想要拯救環境、土地,以及保護下一代未來的夢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➍《種土》 「台灣農業的狀況就像是進了加護病房,然後裝上了葉克膜。」 . 「土」出了問題,農民賺不了錢。但是養一個土,要十幾年的時間,投入有機農業,則需要花上一輩子。生活已經夠痛苦了,誰又願意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 阿仁就是這樣的憨人,離開了待了10年的竹科,帶著一家四口來到堆肥場,
Thumbnail
1.台灣農業現況: 面臨氣候變遷、農地減少、土地零碎化、農業人口高齡化等挑戰 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平均種植面積僅0.7公頃 67%為兼業農 2.新手農友的選擇: 有些選擇慣行農業,有些投入有機、友善農業或休閒農業 通常從小規模或租賃土地開始,逐步擴大或多元化
Thumbnail
「其吉有機農場」秉持自然的精神,從有機草莓開始,種植有機水果已24年,講究品質與環境和諧共存。在追求健康飲食的現代,其吉有機農場客製化接單生產,在苗栗地區打響有機草莓農園響亮口碑,分享無負擔的飲食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健康快樂。
Thumbnail
「信有機農業」是鎮西堡Cinsbu部落的農場,主人Omi Asing以與妻子在大學畢業後返鄉,展開農業生活。他強調土地永續比經濟發展更重要,並受到前輩的耳提面命;並分享他與整個部落在農作經營上的實務與心得。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插秧體驗。為了理解每一粒米都是得來不易,我們都會體驗人工插秧的辛苦。一次次下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也不會對泥巴反感了。 這次老師特別介紹了秧苗的種植。每次收割時,農夫都會保留一些稻子,將其浸泡在水中,稻子便會發芽,再種植到專門的水田,一段時間後就能用了,當然現在都已經自動化了。
Thumbnail
林口位於台灣新北市,有些地方還保留一些農家。他們種植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林口農家以其勤勞和生產力而聞名。林口農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土地開發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他們仍然致力於為社區提供新鮮、健康的食品。 用粗硬蠟筆畫出的線條粗細不一,有種自然的流動感。加上淡淡的 watercolo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入行前我以為務農使人健康,畢竟成天晒著太陽吸收維生素D,光想像就覺得骨質疏鬆要改善了!再來就是體力活,每天動來動去想胖也難,我的蝴蝶袖會不會就這樣緊實了呢?投入農業轉眼已過六年,一半以上農友入行第二年就退出,還在農業裡的個個喊腰痛…當小農,有些職業傷害真的很容易上身。
Thumbnail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在印度的一個寧靜村莊裡,阿希什這位賢者剛好路過。 他看到了一家窮苦的人家正努力試著種植作物,但由於連續的旱季,他們的土地已經乾燥到幾乎不能種植。 阿希什決定停下來幫助他們,他教他們一些古老的耕作方法和如何有效地儲存雨水,經過一段時間,這家人的田地變得綠意盎然,糧食也豐收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➍《種土》 「台灣農業的狀況就像是進了加護病房,然後裝上了葉克膜。」 . 「土」出了問題,農民賺不了錢。但是養一個土,要十幾年的時間,投入有機農業,則需要花上一輩子。生活已經夠痛苦了,誰又願意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 阿仁就是這樣的憨人,離開了待了10年的竹科,帶著一家四口來到堆肥場,
Thumbnail
1.台灣農業現況: 面臨氣候變遷、農地減少、土地零碎化、農業人口高齡化等挑戰 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平均種植面積僅0.7公頃 67%為兼業農 2.新手農友的選擇: 有些選擇慣行農業,有些投入有機、友善農業或休閒農業 通常從小規模或租賃土地開始,逐步擴大或多元化
Thumbnail
「其吉有機農場」秉持自然的精神,從有機草莓開始,種植有機水果已24年,講究品質與環境和諧共存。在追求健康飲食的現代,其吉有機農場客製化接單生產,在苗栗地區打響有機草莓農園響亮口碑,分享無負擔的飲食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健康快樂。
Thumbnail
「信有機農業」是鎮西堡Cinsbu部落的農場,主人Omi Asing以與妻子在大學畢業後返鄉,展開農業生活。他強調土地永續比經濟發展更重要,並受到前輩的耳提面命;並分享他與整個部落在農作經營上的實務與心得。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插秧體驗。為了理解每一粒米都是得來不易,我們都會體驗人工插秧的辛苦。一次次下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也不會對泥巴反感了。 這次老師特別介紹了秧苗的種植。每次收割時,農夫都會保留一些稻子,將其浸泡在水中,稻子便會發芽,再種植到專門的水田,一段時間後就能用了,當然現在都已經自動化了。
Thumbnail
林口位於台灣新北市,有些地方還保留一些農家。他們種植各種蔬菜、水果和穀物。林口農家以其勤勞和生產力而聞名。林口農家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土地開發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然而,他們仍然致力於為社區提供新鮮、健康的食品。 用粗硬蠟筆畫出的線條粗細不一,有種自然的流動感。加上淡淡的 watercolo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入行前我以為務農使人健康,畢竟成天晒著太陽吸收維生素D,光想像就覺得骨質疏鬆要改善了!再來就是體力活,每天動來動去想胖也難,我的蝴蝶袖會不會就這樣緊實了呢?投入農業轉眼已過六年,一半以上農友入行第二年就退出,還在農業裡的個個喊腰痛…當小農,有些職業傷害真的很容易上身。
Thumbnail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在印度的一個寧靜村莊裡,阿希什這位賢者剛好路過。 他看到了一家窮苦的人家正努力試著種植作物,但由於連續的旱季,他們的土地已經乾燥到幾乎不能種植。 阿希什決定停下來幫助他們,他教他們一些古老的耕作方法和如何有效地儲存雨水,經過一段時間,這家人的田地變得綠意盎然,糧食也豐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