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聊天」也有學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除非離群索居,否則人一定會和他人進行互動。不少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人進行「有意義的深入互動」(deep and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有益心理健康。然而,現實生活中為何人們卻較少這麼做?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最新研究怎麼說。
本研究來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三校合作,9月底發表於《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Impact factor:6.335)。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總計12個研究,超過1800名受測者(絕大多數都是與「陌生人」進行互動),分析他們與人進行「深入」與「表淺」對話前後(deep or shallow topics),事前的「預期」與事後的「實際感受」。
  • 「表淺」話題如:上個月看過最好看的電視節目。今天的天氣如何。
  • 「深入」話題如:描述你上次在別人面前痛哭的狀況。如果有一顆神奇水晶球能回答任何問題,你想要詢問關於什麼問題。
進行對話「前」、「後」則分別進行三項評估:
  • 對話有多尷尬(how awkward they thought)。主要當然是為了評估與陌生人進行「深入」對話時,人們會先入為主感到尷尬。
  • 與談話對象的連結有多強烈(how connected they thought they would feel to their conversation partner)。評估不同談話內容,是否會影響與談話對象的連結感、親近感。
  • 享受對話的程度(how much they would enjoy the conversation)。進行不同對話以後,心理感受好壞的差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4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62會員
968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抱怨生活忙碌,缺乏可以自由運用的空閒時間,因而感到生活壓力大、心情不愉快。離退休很遠的希望休一段長假,即將退休者則期盼「好日子」趕快到來,理由幾乎都是「有許多不受限制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究竟這樣的期待是否合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心理學研究怎麼說。
過去一年多全球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生活各層面都發生許多以前很難想像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不分世界各國,幾乎都發生過「囤積衛生紙」(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事件。
幾乎人手一台(甚至兩、三台)的手機,常常被現代人用來打發時間、消煩解悶。除了上網、看影片、使用社交軟體以外,數量驚人的免費手機遊戲(以下簡稱「手遊」),也是許多人的選擇。畢竟,既不用不用花錢、又能無止盡的嘗試各類型遊戲(每隔幾天就換玩一個也沒問題),吸引力當然十分驚人。
人的心情很難不受外在事件影響,這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常識。然而如果進一步分析:持續一段時間的某事件、或者某段人際關係,影響我們「目前」心情較大的,到底是「近期」的經驗?或者是「較久以前」的經驗?這就很有趣了。 6月底這篇論文發表於《eLife》,一本有關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的科學期刊。
持續一年多的疫情肆虐期間,許多人被迫在家隔離、居家上班,造成世界各地的分手、離婚率都不斷攀升。原因不難理解:互動時間增加,但「喊停」、「離開現場」等心理學常見(處理人際衝突)技巧無法執行,若沒有適時調整、增加不同以往的互動策略,當然很難「撐」下去。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出現「拒絕配合防疫政策」的民眾,包括不配合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違規聚會等。究竟這些人是醫學常識不足?單純不願意配合?或者有其他原因?6月中這篇研究嘗試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詮釋。
許多人抱怨生活忙碌,缺乏可以自由運用的空閒時間,因而感到生活壓力大、心情不愉快。離退休很遠的希望休一段長假,即將退休者則期盼「好日子」趕快到來,理由幾乎都是「有許多不受限制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究竟這樣的期待是否合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心理學研究怎麼說。
過去一年多全球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生活各層面都發生許多以前很難想像的變化。其中之一,就是不分世界各國,幾乎都發生過「囤積衛生紙」(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事件。
幾乎人手一台(甚至兩、三台)的手機,常常被現代人用來打發時間、消煩解悶。除了上網、看影片、使用社交軟體以外,數量驚人的免費手機遊戲(以下簡稱「手遊」),也是許多人的選擇。畢竟,既不用不用花錢、又能無止盡的嘗試各類型遊戲(每隔幾天就換玩一個也沒問題),吸引力當然十分驚人。
人的心情很難不受外在事件影響,這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常識。然而如果進一步分析:持續一段時間的某事件、或者某段人際關係,影響我們「目前」心情較大的,到底是「近期」的經驗?或者是「較久以前」的經驗?這就很有趣了。 6月底這篇論文發表於《eLife》,一本有關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的科學期刊。
持續一年多的疫情肆虐期間,許多人被迫在家隔離、居家上班,造成世界各地的分手、離婚率都不斷攀升。原因不難理解:互動時間增加,但「喊停」、「離開現場」等心理學常見(處理人際衝突)技巧無法執行,若沒有適時調整、增加不同以往的互動策略,當然很難「撐」下去。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出現「拒絕配合防疫政策」的民眾,包括不配合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違規聚會等。究竟這些人是醫學常識不足?單純不願意配合?或者有其他原因?6月中這篇研究嘗試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詮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參加產業討論會後,意識到需要加強的不是領域知識,而是社交技巧和閒聊能力。文章反映了作者發現當地人擅長聊各種話題,而自己則因工作投入過多,缺乏相關經驗。文章提供了一些在社交場合使用的閒聊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家庭生活、工作相關話題,以幫助在各種社交場合中打破僵局建立有效的交流和聯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大家探討與人相處時的情感表達與距離調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繫。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體會,也反思了自己的情感表達是否適度。文章中還提及了社交冷漠的現象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是一篇關於情感與人際關係的深入探討。
Thumbnail
人們往往多問外在狀況,卻少探問內在感受。文章探討社會對話中常見的話題,呼籲人們注意個人內心真實感受,而非只重視外在條件。通過真誠的對話,讓人們找到內心最在乎的東西,並記錄下自己的歷史,展現真實自我。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Thumbnail
如果你每句都想著怎樣說比較好,你反而容易講不出話來,而且心理想著怎麼回比較好時,也不會專心聽對方說什麼,因此如果想要交心,不仿將你真實的情感展露出來,表示接受。 不用特別否定對方,用同理與互相尊重的方式對談,就會容易越說越深入,因此意料之外反而是機會。 接受自己的真實,面對我們的脆弱,與對方
Thumbnail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參加產業討論會後,意識到需要加強的不是領域知識,而是社交技巧和閒聊能力。文章反映了作者發現當地人擅長聊各種話題,而自己則因工作投入過多,缺乏相關經驗。文章提供了一些在社交場合使用的閒聊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家庭生活、工作相關話題,以幫助在各種社交場合中打破僵局建立有效的交流和聯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與大家探討與人相處時的情感表達與距離調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繫。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體會,也反思了自己的情感表達是否適度。文章中還提及了社交冷漠的現象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是一篇關於情感與人際關係的深入探討。
Thumbnail
人們往往多問外在狀況,卻少探問內在感受。文章探討社會對話中常見的話題,呼籲人們注意個人內心真實感受,而非只重視外在條件。通過真誠的對話,讓人們找到內心最在乎的東西,並記錄下自己的歷史,展現真實自我。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從開門到關門、從理解到支持的深度溝通。   
Thumbnail
如果你每句都想著怎樣說比較好,你反而容易講不出話來,而且心理想著怎麼回比較好時,也不會專心聽對方說什麼,因此如果想要交心,不仿將你真實的情感展露出來,表示接受。 不用特別否定對方,用同理與互相尊重的方式對談,就會容易越說越深入,因此意料之外反而是機會。 接受自己的真實,面對我們的脆弱,與對方
Thumbnail
分辨對方說話時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判斷內心渴望的最基礎,但人的感情太多樣,經常很難分辨,原則都是希望別人了解自己,即便話沒有直接說出口,也可以從日常的行為觀察。 對方是抱持著什麼心情對你說這些?是想說說而已還是對你有什麼期望,還是有期望但不知道怎滿足。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看見他們內心的需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