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起來是在稱讚我,但我卻感受不到開心。」
「他是在教我沒錯,但更多的時候像是在數落。」
「聊天的氣氛很熱絡,回家卻覺得好累。」
這是最近關於聊天的好問題。有時候,相處上的疑惑,會不禁思考:
是他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話題的問題?還是想那麼多幹嘛?才是問題。
最後不管是自己或對方,先用四個字,不會聊天/真不好聊,結束這回合。
不過,你總會遇到某些人,在對話中感受到興奮、好奇、肯定、溫暖…等情緒,並且,還會覺得很舒服。
這樣的人多嗎? 少,甚至越親近的人,也不一定有這樣舒服感的對話。
很多時刻,我們身邊有許多無交流的對話,有對話行為,卻無交流或溝通之實的對話。
「你為甚麼會這樣想?」(你怎麼可以這樣想!)(可以告訴我你的想法嗎?)
「你怎麼會選這個啊?」(天啊!是我才不會選!)(你選擇這項的因素是?)
一樣的問句,每個人聽到的感受會不同(例如括號裡的描述),大部分來自於口氣及舊經驗的影響。
若是前者,可能會心想:是我太敏感了嗎?我是玻璃?他就是這樣討厭!
於是還沒開始,情緒先上來,對話複製過去經驗,點到為止。
我們都喜歡讓自己舒服的對話,不是那種只充滿讚美與認同的言詞,是願意聽我講,也能理解後再回應的:真誠,帶有同理心,無預設立場,而形成的舒服感。
重要的是,彼此願意傾聽。
很難,因為我也在練習,尤其是當我發現心裡的os出現時,會提醒自己:「不急,先聽。」
這世界,說的人太多,聽的人太少。
若找到願意聽你說的人,那真的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