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卡心得-OH卡觀念釐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上的OH卡(OH cards)課程,課程設計分成初階與高階,我在2020年6月上完初階課程後,相隔4月後進入高階課程教室,經過時間沉澱,高階課程轉換了我對OH卡的一些重要觀念,是我在初階課程時候來不及領悟到的。
解牌的時候要回歸心的當下,要放輕鬆。
這就不得不說說我當初上OH卡初階課程的感覺:
我是個很幸運的人,上OH卡初階課程的時候,有類似小班制家教的感受,老師參與實際演練的比例高些,覺得認識OH卡的過程並沒有太多的卡住,好像看到圖卡就可以侃侃而談,一副蠻有慧根的樣子。
那時候覺得老師在示範的時候怎麼有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覺老師看起來很輕鬆,可是就是好像沒看到的圖卡中的樣子,一直描述圖卡,一遍又一遍,繞來繞去,一直說著不是很具象的形容。
身為觀眾,實在太想知道老師會說出什麼與眾不同的話,心情很急切,更覺得有種「逗貓棒與貓」的氣氛,最後老師當然不負眾望,這個疑惑也就放下了。
之後自我練習的時候,謹記"不"要用頭腦思考,希望自己要"看的很快、說的很快",和朋友練習的時候更是如此。
這並不正確。
走進高階課程,對於老師的示範,我開始有點領悟,解牌的想法與感覺,都是我內在本來就有的,我不用變出來,不用緊張,不用事前準備,放鬆讓自己對牌卡自由的描述,放寬疆界突破界線,用想像力與內在產生連結。
Photo by Jon Tyson on Unsplash
諮詢結束前,提問案主有沒有幫助
在每一次的OH卡練習,關於諮詢結束後,一定要問對方覺得有沒有幫助?如果有,幫助在哪裡?這是老師在初階課程耳提面命一再叮嚀的重點之一。
我沒有忘記,倒是隨著離開教室的時間一長,有點走歪了。
自我練習的經驗是,通常是內心有疑惑不確定方向的時候,最後一張牌通常是「結果」牌,建議後面的結果,因為還沒有發生,所以無從覺得準不準,(從自己的用詞"準不準",去檢視是否誤用成占卜功能了?)
至於朋友間的練習,貼心的蜜友抱著第一次接觸OH卡的新鮮,多半都給予正面的評價與收到幫助的反饋。我與對方在行為與心理上,都更願意相信好有幫助。
高階課程中,當我感受到自己的放輕鬆後,這次老師說「一定要問,有沒有幫助」。我終於聽得進去裡面的真諦,問,是測試對方是不是真的領會到自己對自己的幫助,遲疑或是努力找答案,聽的出來對方覺得不夠有幫助的地方,就是不懂,就回到心態部分,去解決他"不懂"的部分,直到他真懂了。
這份理解比起之前有更強大的篤定,之前因為自己的不夠自信,而產生了得失心,觀察點容易偏向關注對方字面上的意義勝於內在真正想法,現在豁然開朗。
2020.10.25
171會員
198內容數
接觸人類圖超過半年,仍記得自己一開始聽到的喜悅,還有剛接觸的困惑,化作一張張的圖,內心疑惑「我是這樣的人嗎?」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渴望,藉由課程學到了滿滿的知識,經過時間的沉澱,終於等到情緒清明,薦骨有回應,是時候可以慢慢寫出屬於自己的感受,我的探索人類圖之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