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心卡陪伴自我之旅

2022/10/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10月,我參加了療心卡第一階段的培訓課程:療心卡的自我運用與人際溝通。因為自己是學心理出身的,所以當初會報名其實就是被課程的名稱所吸引,沒想到就在開課不久前,剛好遇到了自己在職涯中的一段低潮,我也順勢讓自己以這樣的狀態投入課程當中,也藉此讓自己暫時轉換一下注意力,結果出乎意料地這次的體驗就這麼恰恰好的回應了我當時心中的許多迷惘,於是,我決定把這一系列真實的感受記錄下來。

【寫在前面】
最近自己在職場中遇到了工作上的挫折,挫折的內容我就不便公開分享,以免有人對號入座(但歡迎私下聊聊),在這次的事件中,我看到的是錯綜複雜,多層交疊的人性角力,每個人都怕被檢討、怕被究責,而把專業服務變得四不像的奇特風景。
但畢竟,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的道理,最近我挨的這一刀,打擊了自己從小到大的價值信念,也讓我覺察到自己很容易受到外在事物評價的影響。我想,該是需要好好陪伴自己、跟自己聊聊的時候了。因此,我帶著受傷的心,北上參加這次的培訓課程,教室是位於交通非常便利的共享空間,這一期的學員總共有八位。課程開始前,看完大家的自我介紹後,我心只有一個疑問:「哇~這裡的每位夥伴,都有著跟我八竿子打不著的學經歷背景,老師居然要我們大家彼此聊心、療心,這...真的有辦法進行嗎?」
就這樣,我掛著半信半疑的表情,展開了兩天的療心體驗之旅。
周詠詩老師自創的療心卡

【體驗過程】
1.使用對象:這套工具沒有年齡上的限制,老師主打每個人都可以學得會,工具的精神是希望透過牌意的解釋,以陪伴使用牌卡的人看見自己的心、看見目前的困境、卡住的核心,最後,能找到好的能量或是面對問題的策略。
>>我想,這也是助人的另一種境界,幫助別人找到方法自我療癒,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2.牌卡的內容:牌卡共分成紅色組(滋養組)、藍色組(陰影組)兩大類,牌卡的意涵除了文字以外,也有以愛心為基底的圖案,老師告訴我們,療心卡可以用來談任何事情,抽牌卡並不是占卜,而是期望透過投射的方式,為抽到的牌卡找到反應自己當下狀態的意義,進而找到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牌卡的解釋,在套書內包括了說明手冊、塗鴉畫冊,充滿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需要療傷的心。
3.操作方法:兩天的課程中,老師帶了非常多種玩法,以下分享幾個比較簡單的方式:
方式一:用來寫日記,每週設定一個主題,看見自己的狀態,做自我對話;
方式二:為某件事情抽一張好能量的卡;
方法三:當你感到疑惑時,可以為想要達到的某件事抽三張卡,找策略或方法;方法四:如果你有煩惱,能把紅藍牌卡分開,為煩惱的藍色組,抽一張對應的紅色組;
方法五:能用來聊天,讓對方透過牌卡說說他的故事,我們也可以用紅色滋養組回應他;
>>當然不是只有這五種方法,其他還有方法六、七、八、九、十...,其實有無限多種玩法,甚至可以結合書寫想法、結合畫畫、結合心智圖創作,延伸許許多多陪伴自己或他人的方式。
4.療心卡,真的能療心嗎?
我提到的每個方法,都是老師耐心的一次又一次帶我們體驗、抽牌、引導、以及讓我們互相和身旁的人分享。讓人感到神奇的是,牌卡的內容似乎某個程度上都有回答我的問題,甚至有一次當我要為職涯抽三張牌卡時,翻開牌卡的那瞬間呈現出來的意象居然讓我全身起了雞皮疙瘩,覺得怎麼會這麼準!於是,我趕緊舉手問老師,到底療心卡藏著什麼魔力?
老師溫柔又堅定地回應我,其實這就像是牛頓的地心引力還沒被發現前一樣,大家覺得是自然而然的東西,但當時還沒有科學家證明,這有點類似共時性的概念,就是所謂「有意義的巧合」和「非因果性的聯繫律」,在這個不尋常的瞬間,自然與心靈以有意義的方式交會,合而為一。

最後,兩天的課程下來,我們這群八竿子打不著的夥伴們都已經變得非常熱絡,也發現了好多共同的話題,彼此之間也變得更了解性格、特質,完全顛覆了我本來的擔憂。
【課程最後】
透過療心卡的對話,能讓我們全心全意的傾聽、了解,再透過牌卡的引導,把陰影的問題轉到滋養的方法,進而轉換看事情的方向,以看見自己的內在的力量,我覺得自己好像真的被療癒了。最後在課程結束前,老師邀請大家到台前抽一張Fun心卡,我抽到的牌卡是「慶賀」,充滿煙火的圖案,牌意寫著:這是美好的一天,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不平凡,為自己創造歡樂吧!

嗯!透過這張給我滿滿力量的牌卡,我相信自己有力量修復受傷的心、好好活著、活出自己。這說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祝福每個需要力量的人,都能夠找到療心的力量。
  •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 或追蹤我的IG : peiwensist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會員
131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