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人」的獻祭
獻祭,對鬼神進奉以求得心中所欲;通常涉及至少三個人物,分別是獻祭者、祭品以及被祭者——或許有一種例外,是獻祭者犧牲自己。
是絲絲縷縷纏繞我的腦袋的哀求。
人車共構的喧囂被隔絕在氣密窗與大門以外,不論是晝是夜,我曲膝抱腿像隻蛆蟲般蜷縮在被窩裡頭,力求睜眼和閉眼所見是同樣的景象,因為我畏光,也不配光。生命所需的所有能量或直接或間接來自於太陽,可我是具空有生靈外表的行屍走肉,雖稱不上對陽光造成多大的浪費,但至少是一種褻瀆。
骯髒、噁心、差勁、無用……榨乾腦汁後再得不到多一個批評的詞,於是自暴自棄的將自己定義為「世界上所有負面詞彙的集合」。
正反乃一體兩面,由比較而生,於是「世界上所有正面詞彙的集合」現身於面前,他純潔、可人、優秀、有用……,是神賦予眾生的一份禮,是能以一己之力撫平苦痛的大能,能回應所有人的期待。
而我欲將自己獻祭給他,換得他的降臨。我可以死,必須死,可是他得顯明。
他那麼好,應該不會介意祭品是我。
說來荒唐可笑似天方夜譚,但這是我在賴床導致遲到時,拿到低於平均分的考卷時,按耐不住怒火而出口傷人後,從內心最深處發出的哀號,像從深淵向上不斷嘶吼,聲音在體內百轉千迴,最終匯聚成幾滴眼淚,鼻涕,嘶啞的嗓音,或者朝凸出的牆角狠撞的失控行為。
二、一分為二
在我的上一期作品〈一分為二〉中,「我」的室友在晝夜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因其無力平衡翹翹板的兩端:一端是外界乃至於本人強施於自身的期待和要求,另一端是心中的種種慾念;他崇尚禮樂教法,卻在同時為自己無法時刻依循正道而挫折、憤怒、悲傷,不願意接受自身侷限性的結果便是強行分裂——是荒腔走板的行為,是有趣的小說內容,但也諷刺的是我直到今日仍然在思考可行性的、活下去的方法之一。
撰寫與修改〈一分為二〉於我而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在描述的是自己,而不是僅存在於幻想中的人物,我這個人有多麼複雜、矛盾乃至渾沌,「室友」便亦然,只是他成功了,而我還沒;他足夠有勇氣,而我還不夠決絕。
大約永遠沒辦法做到和他一樣的程度,我無力留下天使與魔鬼般的兩個自己,那麼我只能選擇殺了後面那一個,換取毫無雜質的前者重生。
三、獻祭
我清楚明白理想中的自己簡直不是人,人有七情六欲,內心會萌生小小的惡,也會持續對外界施予小小的善,很可愛,可是就連多吃一包零食這種小事都不在我的接受範圍內,因為這不只是「多吃一包零食」,它還代表我缺乏自制力,而缺乏自制力會體現在各種事情上,下一次可能是不交作業,然後是蹺課,省略掉又幾個遞進的過程,我說不定會因為無法控制自己而殺了別人。
若你問我:「為甚麼其他人多吃一包零食,妳會覺得可愛?」
我會回答:「因為他們總可以明辨大是大非,他們知道何時能夠放縱,何時該自律,全世界只有我不行。」畢竟我是「世界上所有負面詞彙的集合」。
而他——理想中的我——很可能連一包零食都不吃,不吃炸物,不吃甜食,每天準時就寢準時醒轉,今日事今日畢,要事先做,娛樂必定推到最後甚至近乎於零——他不需要娛樂,每天依照自己的期待過活便足夠令他感到滿足與喜悅,並且他能真正體會「施比受更有福」、「別人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所有生命在他心中總是優先於自己,而他樂在其中。
若能以我為祭,換得那麼好的一個人,何樂而不為?
「獻祭」是犧牲一方,向超自然的存在祈求僅憑自己得不到的事物,是我最狂妄的願望,是明知不可能卻還緊緊抓住、一想再想的幻夢。
我可以割下自己的肉,讓血涓涓流淌而出,或者一刀深深砍斷動脈再一把抽離,讓腥紅瘋狂地噴濺——我願受任何苦,只求在苦痛之後換得他降生。
可他那麼好,不會讓我如此。
所以說「獻祭」從頭到尾只是我逃往的方向,是我暫時的避難處,待他安撫好我,我會再重生。
四、一個人
我曾經在日記本寫道:「這一個我可以死,下一個也可以,但這一個身體不行。所有我的存在都只為延續生命跡象,活下去吧,直到妳甦醒。」
記得小時候聽過「七年之癢」的說法,七年的時間夠讓人體的全部細胞換新,亦即七年後的我們相比於七年前會完全不同——可在我的世界裡,下一刻的我便是全新的了。
只要富有足夠的力量,我可以從被窩中跳起來,一把拉開窗簾,然後吸吸鼻子和自己說:「好了,來處理她留下的爛攤子吧!」而「她」不是別人,正是過去的我,可能是上一秒,一天前,乃至於幾年前,幾輩子前。
不同於獻祭的悲壯,我只是不斷將接力棒交給下一個我,只是不斷在腦中更新對於「此刻的我」的定義。必須強調的是,「他」仍在,但我不會再渴望殺了自己以清空身體恭迎他,而僅受他指導,感受他的強大,並在這份強大中獲得安心感。
他只是個幻想或者接近於世人所稱之神?無所謂,重要的是他能引導我再活一次。或者我再稍微驕傲一些:他源自於我,他正是我,和懷揣傷人衝動的、按捺不住慾望的、口出惡言的我一樣,都是我……
所有我的存在都只為延續生命跡象。活下去,直到我們在無數次角力後找到平衡——那時,應該是我能真正愛著自己的時候。
欲妄言,本名梁予芊。藍墨水文藝社社團第九屆公關兼活動,目前就讀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感謝讀到這裡的你,期待你和我分享讀過作品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