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真相被製造的環境下提高判讀力?

2021/10/2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這幾個月,我都在努力看兩本與捍衛真相相關的書籍,分別是《新媒體判讀力》及《真相製造》。大概是篇幅及內容深淺度的關係,個人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先看完前者再看後者。
《真相製造》(左) / 《新媒體判讀力》(右)
我看過那麼多本書,直到目前,其中這兩本書比較會花時間思考及分析內容。說穿了,裏面所提供的事例及分析,正是值得大家去探討及深究,尤其是當假資訊對整個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及衝擊,無論在哪些層面,都應該加以正視。
關於假新聞大多數來自天朝,以及當中如何影響香港及台灣等地的政局,這篇文章分析得較全面。在這裏,我反而想說為何我最近比較執著於探討與「真相」有關的課題。
1.關於從通訊apps中收到的資訊圖片及文字訊息
在近這兩年來,我從各大通訊apps中收到的文字及圖片訊息愈來愈多,而當中絕大部分的消息來源亦導致真確性存疑。我就拿近期兩套消息作為例子:
毫無疑問,這兩段消息圖片與《真相製造》其中一些描述好相似。雖然書中列舉的例子比較詳盡,我不在此引用,但只要看到關於「小粉紅現象為全球民主帶來挑戰」(出自書中第五章)這部分,就不難理解,天朝藉掌握演算法,實行資訊操控,為達成為世界第一資訊強國的目的,甚至不惜安排外國網紅培訓成小粉紅,更甚的是找來一些天朝網紅冒充外國人,對外大肆抨擊民主國家,唱好錦繡中華。上述關於疫苗的資訊,只是當中的冰山一角。
這段文字消息,消息來源欠奉,繁簡體字夾雜,又沒足夠證據顯示COVID-19 的來源是源自印度的海鮮。反過來,某國的海鮮市場發現有關病毒卻早就有各大外國研究報告過,甚至有研究發現這種病毒早在海鮮市場發現前就已經在某國的蝙蝠及穿山甲身上出現過。再看右邊那幅聲稱印度白䱽魚的圖,只是出自某台灣食品市場購物網的圖,有關說法其後更被事實查證網站揭發是假資訊。不幸地,未經查證真偽的資訊,卻成為農場新聞炙手可熱的材料,並被無差別散播到各大社交網絡。除了製造這堆所謂「真相」賺錢的元兇,散播這些資訊的人,若非教育程度低,就是不經思考及分析,只懂人云亦云的人。可悲的是,這些人不經不覺成為「虛假的共犯」卻不自知。
2.著名KOL分享的資訊及分析是否有質素保證?
隨著KOL在近幾年來愈來愈盛行,愈來愈多人投身這種行業,甚至藉這種行業賺錢。然而,他們在網絡上分享的資訊的質素到底有沒保證? 舉個例子,就是儘管一位著名的、聲稱曾經在大學任教的時事評論員在網上發佈第一手資料,當中的準確性如何? 到底他所提供的資訊分析又有沒經進一步查證,還是隨便在網絡上胡扯一番? 或者,我只好在此直接了當分享自己的遭遇。這件事,恕我直言,從此令我對KOL留下某程度上的偏見。
還記得去年續領BNO時,因為要隱瞞家人進行,不欲使用自己的信用卡付款,適逢近期在付款方面更改了模式,那是申請人可以透過朋友等信用卡,或者透過其他可行方式付款。最初,為免麻煩別人幫忙,我自行上網尋求可行的付款方法,就這樣看到以下文章。由於有關網站其後被Access denied,還好事前有擷圖備份,只好一次過放出來……
我嘗試根據這項建議,預先將錢放進自己的TapNGo帳號,以便在申請時直接經由此付款。問題就這樣在這裏發生。當我完成了申請程序,進入付款部分,我如常輸入這張卡的資料,卻不成功,就算再上網尋找相關解決方法,問題仍然存在。雖然,最後還是得透過身邊的朋友幫忙方能完成整個申請程序,但這件事證明了有人聲稱TapNGo可以作為BNO續領付款的說法是完全誤導。若非我無意中尋找到方法將儲存在裏面的錢轉回自己的銀行戶口,恐怕我已經有某程度上的金錢損失。後來我再特意前往TapNGo官方網站查證,確認BNO續領並不包括在可支付範圍。由此可見,有些人在發佈資訊時,完全不經任何查證,只是信口雌黃,怪不得之前關於成功爭取BNO持有者居英權之說多番被質疑。再加上德國口罩事件,更加深我對該位時事評論員的反感及厭惡。我完全不能理解,這種專門信口雌黃,又將抨擊他的人介定為「五毛」的人,為何會被某些人追捧,讚許其分析精闢獨到,又能即時發佈第一手資料。說穿了,若然行事光明磊落,何需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動輒封鎖網民,甚至以採取法律行動作擋箭牌? 誠然,有些KOL的確靠支持者訂閱及課金賺錢或維持自己的收入,但是否所有KOL都值得大家這樣支持,這點我絕對有疑問。
3.社交媒體發佈的資訊可信度如何?
除了出自非主流卻持平的獨立媒體,我在社交網絡幾乎不會分享其他不知名來源的資訊。這種情況,在近這兩年來更是明顯。除了小粉紅發佈的資訊,連政見同溫層的網民分享的資訊我亦都不敢隨便相信。除了理由與第(1)點相同,更甚的是有些人明知自己未經查證胡亂發佈及分享內容,面對其他人對訊息真偽的質疑,亦只是反唇相稽,要不就以「堅過石堅」蒙混過關。極端點,就是有些人更揚言「若果不相信我的言論即管unfriend」。亦有另一種情況令我覺得困擾,就是有些網民在發佈突發或第一手消息時,完全沒提供任何相關資料及消息來源,害得別人再花時間自行搜尋有關消息查證。恕我直言,這種行為,在某程度上同樣不負責任。實不相瞞,我試過好幾次直接質疑網民發表某些消息性言論時,有沒提供消息來源及進一步查證。當然,得出的結果是被無視。
以上這三點,正是促使我認真探討「真相」這課題的主要原因。
來到這裏,我不忘分享一下自己平日追蹤得比較頻密的頻道,就在這裏。儘管這位作為大學教授及學者的博客,所撰寫的文章傾重探討經濟及土地規劃等專業性議題,而且裏面某些觀點亦非一般人容易明白,他至少會願意多花時間搜尋更多可信度高的資訊支持自己的論點,並在可行的情況下盡量將自己的論點深入淺出,只為了令更多人明白他的觀點,亦不會像某些時事評論員般,動輒將其他不認同他的言論的人一面倒介定為「五毛」。這點正是值得我敬重的主要原因。至於《新媒體判讀力》這本書部分撰文,模式亦與這位學者有點相似。
然後話說回來,這位學者在Facebook page分享的其中一段關於用AI模擬別人的容貌作為以假亂真的材料的YouTube,恰好令我想起《真相製造》中其中一段節錄:
「人工智慧複製的影像跟聲音。如果沒有仔細看,實在無法辨認,眼前這段栩栩如生的影片,竟是盜用當事人聲音和面孔所做成的。捏造者是如何取得你的聲音、外表的樣貌來捏造出另一個你呢?答案是當事人留在網路上的各類公開資訊,而如果你是如歐巴馬、川普等公眾人物,要捏造你的聲音外型就更容易了。」如果根據這些標準,搞不好一堆出自親建制媒體發佈出來抹黑政敵的片段,都是經由這種模式製作出來。說穿了,這種情況並非只有小粉紅及親建制/紅色媒體那裏發現。這種以假亂真的資訊,若不再加強判讀力,好容易信以為真。
《真相製造》在最後列舉以下這幾點,對大家來說終身受用:
面對政府擬設立《假新聞法》,我擔心的其實是政府引用這條法例,打擊捍衛真相及抨擊政府施政弊端的媒體。事實上,除了早已被取締的壹傳媒,我都開始擔心其他捍衛新聞自由自主的媒體會成為被這條法例打壓的目標。最壞的情況,莫過於將來只有一些親政府/建制/政權的紅媒,只有一種無法分辨訊息真偽的聲音,第四權、甚至第五權都深受打擊。在這種惡劣情況下,如何加強自己對資訊的判讀力,將會成為重要的命題……
Jessie K Invisible Soci
Jessie K Invisible Soci
《Vestige of Reality》 現實的痕跡,孤獨的鬼牌,隱藏的對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