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無諂」又如何?
前文提到「貧而無怨難」,難就難在不能自我仁心的自覺,不能自我人格的肯定。
然則,「貧而無諂」又如何?
什麼叫做「諂」?諂,就是諂媚、諂諛。卑躬屈節,自貶身價去討好別人。簡單來說,即是逢迎、巴結、拍馬屁。
能做到不逢迎、不巴結、不拍馬屁,而做一個真的我,不卑不亢,這在當今世上,已經實在難得了。不過,要堅守節操,這是一個過程,而且還是一種消極的自持,那只是對自己人格的考驗,是否迷失了人生方向而已。故此,孔子說:「但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貧而樂道」,就是安貧樂道。「富而好禮」,謙厚待人。這是比較積極平和地走向人生。
樂道,就是追求人生的信仰,無論是宗教信仰,抑或是道德信仰,時刻過著敬虔的生活,保持淨化的心靈,追求文化的理想,弘揚公義的精神,以致時刻都有仁心的自覺,人格的肯定。倘能如此積極開拓人生,讓人生的真、善、美,融入生活;那麼,即使處於貧窮、面對逆境,也能自得其樂。這才是孔子眼中正向的世道人心。(待續)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學而15】
【語譯】
子貢說:「貧人能不諂媚,富人能不傲慢,做到這個地步,可以嗎?」
孔子說:「這算可以了。但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2021-10-29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