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失敗日:關注孩子的「心理起跑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為甚麼人們會害怕失敗?
  • 愈怕失敗通常愈容易失敗?
  • 自信不足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 如何不怕失敗地突破自己的恐懼?
  • 面對一己恐懼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
針對「安全感」與「自信心」這兩項影響孩子「心理起跑點」的關鍵,與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辦了一個結合「幸福」與「失敗」元素的小一親子日:「幸福失敗日:幸福銀行」。
是次活動目的是讓父母及子女共同學習,把焦點從「贏在起跑點」,轉為關注「心理起跑點」,在「失敗」中學習「幸福」,以「幸福」來面對「失敗」,從小培育學生的「成長思維」及「幸福思維」,增強其「心理韌性」,成為「幸福」與「優秀」並重的未來人才。
===

一、「失敗」與「幸福」有甚麼關係?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總監林秋霞老師為是次活動的主持
致力在本港推動「挫折教育」、「失敗教育」的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總監林秋霞老師表示,每年10月其中一天為「國際失敗日」,正好善用此月跟孩子探索「失敗」中的「幸福」意義。
與此同時,校方參考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頒佈的「2030學習羅盤」(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這個指南為未來教育提供了學習框架,提出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幸福」的人:
「我們期盼在活動中帶出『失敗中有幸福,幸福能帶來成功』這個信息。」
學生在禮堂作「幸福失敗」的體驗後,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到課室進行「幸福存『摺』」體驗活動

參與的小一班主任及支援老師,這樣解讀「失敗」與「幸福」的關係:

  1. 失敗中有幸福
  2. 不怕失敗的人,較容易獲得幸福
  3. 幸福讓我們更容易接受失敗
  4. 要經過失敗,才會知道甚麼是幸福
  5. 即使失敗,也能感受到幸福
  6. 失敗與幸福是共存的
  7. 失敗後要懂得如何站起來
  8. 幸福是有能力幫助他人
  9. 幸福與否,視乎如何轉化思維
  10. 讓孩子從小發現想要的幸福
===

二、為甚麼要培育孩子的「心理起跑點」?

學校認為從小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及「幸福思維」,藉以建立他們的「心理韌性」
當社會在高舉「贏在起跑點」時,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卻提倡關注「心理起跑點」。著名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認為,人生像是參與一場馬拉松,追求的是孩子「願意一直跑」,而非單單的一開始就跑贏。
林秋霞老師說,
「對我們而言,教育最重要任務不是要『贏在起跑點』,而是關注學生的『心理起跑點』。
擁有強大『心理韌性』的孩子,將會是有自信、有熱情、有耐挫力、有復原力,並能在逆境中感受幸福的孩子。
要達至這樣的目標,先要讓孩子從父母及師長身上感受到『安全感』,再給予不同機會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

三、失敗中有幸福,幸福能帶來成功?

蔡碧蕊校長致力在校推動生命教育及幸福思維
蔡碧蕊校長認為,擁有「幸福思維」的人,往往較容易達至個人目標:
「我們看到世界各地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們背後跌倒過無數次。很多人只看見他們成功,卻沒有看見他們失敗。一個快樂的人,通常是一個容易成功的人,因為當他心中有快樂的因子,做每件事都會充滿幹勁,能夠全情投入,這樣的人每每都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幸福的人通常將問題視為挑戰,而非威脅,大大減輕個人壓力,甚至能把壓力轉化成動力;幸福的人通常也較健康,有良好的身心靈狀態面對挑戰;幸福的人通常積極樂觀,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較受歡迎,較容易獲得一些升遷機會。故此,正正因為幸福的人通常有以上特質,因而較易獲得成功及成就。
吳滿堂副校長說,學校今年其中一個核心發展項目是培養學生的「成長思維」:
「這種思維關係到我們如何看待一些事情。當孩子遇到挫折,感到失意洩氣時,可能會無力前行,久而久之會很怕困難,很怕失敗。若我們從小便教導他們這種思維,鼓勵他們把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當作經歷,可以讓自己進步,可以讓自己學得更多,這樣他們將不會因為挫折和困難而卻步,限制個人的成長。」
===

四、「幸福銀行」與「幸福」有甚麼關係?

學校在「幸福銀行」的支票銀碼欄上,運用了「無限」(Infinity) 這個符號,以帶出「幸福無限」的重點
  1. 「幸福」存摺:現代人多用電子理財工具,但這是銀行最初的理財工具;正如我們要感受幸福,往往需要「還原基本步」,找回最初的幸福由來
  2. 「幸福」利息:銀行利息需要日復一日,點滴累積: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如幸福一樣,需要覺察及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小美好
  3. 「幸福」年期:銀行儲蓄需要定下年期;而幸福卻沒有限期,幸福是「無限」的,不受時、地、人所限,隨時都可以經歷及感受幸福
孩子高舉自己在課室製作的「幸福存摺」,希望父母看到自己努力及用心的成果
這所銀行的「BANK」正是發現「幸福」的方法:
  • B eginning (源頭:幸福的源頭在哪裡?)
  • A ppreciation (感激:感受幸福時會感激誰?)
  • N ever forget (銘記:如何記著所有幸福的點滴?)
  • K indness (仁愛:怎樣善待自己及他人共享幸福?)
學校度身為家長及小一學生,設計了多項在禮堂和在課室進行的「幸福失敗」體驗,讓參與者在經歷「失敗」時,學習從中尋獲「幸福」點滴;與此同時學習把「幸福」如同銀行儲蓄般點滴累積,成為面對「失敗」時能轉化的養分及力量。
===

五、良好的親子互動,如何帶動彼此的成長?

家長在活動期間被不同的體驗活動及主題信息所觸動,紛紛落淚,場面感人
家長們的成長,讓蔡碧蕊校長感動不已。
「家長一開始時是有點被動的,但隨著活動進行,期間獲得的感動,他們在尾聲環節『幸福全接觸』時變得相當主動。這個環節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分享他們的『幸福存摺』。主持請想跟孩子一起互動的家長舉手,現場很多孩子向父母投以鼓勵的目光,父母在子女的鼓勵以及在願意自我挑戰下,紛紛舉手,反應非常熱烈!接著他們一起真情告白,深深擁抱,讓其他家長及老師們也感動得很!」
學生及家長們踴躍參與各項「幸福失敗」體驗活動
讓吳滿堂副校長最難忘的是親子間的互動。
「當家長站出來分享時,孩子們主動走過去牽著他們的手。這種親子關係讓我重新發現,原來一些大家覺得難以啟齒,難以表達的事情,不要害怕,要放膽嘗試,藉由一些互相表白心聲,互相陪伴的活動,親子關係就會從中慢慢建立起來,變得更好。」
===
六、盡了力的「失敗」,為何不可以「幸福」?
小一學生主動勇敢地在同儕及父母面前,分享對「幸福」及「失敗」的看法
「失敗」在人生路上無可避免,即便盡力過後也可能會「失敗」。在反思檢討不足前,已經值得給自己肯定,並且不妨在其中發掘一些「幸福」的點滴,例如發現順境時不曾留意的窩心鼓勵、一個更堅強的自己、仍然有再次挑戰自己的機會等。
成語『百折不撓』其實很動人的,可以剛強,可以柔軟,可以復原。學習『失敗』比學習『成功』重要:願意嘗試、不怕失敗、失敗後站起來,起來後更堅壯;過程中學習接納自己、理解自己、欣賞自己,這才是真正強大的『心理韌性』。
我們不知道這些人會不會贏在起跑線上,但他們在人生轉折點、失意點時,內心定會比一般人強大,能一次又一次地站起來。未來巨變,充滿挑戰的世界,正正需要這樣的人才。
如果能教出這樣的孩子,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

結語

活動過後,最深刻的體會是:

要孩子幸福,家長要先幸福。

不怕「失敗」就是「幸福」。

以「幸福」的力量來面對「失敗」。

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活動詳情、學生表現、家長回饋、老師回饋

1. 【親子教育】小學首辦「幸福失敗日」——關注孩子「心理起跑點」|《點解生命研究所》
2. 「幸福失敗日」親子體驗活動:失敗裡的幸福力量——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生命教育實踐
3. 小學「幸福失敗日」——孩子說:「原來我也能做得很好,我覺得自己很棒!」
===
同步在MeWe也可找到我們:

原文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繼去年舉辦以「幸福」作主軸的小一親子體驗活動——【幸福方程式: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後,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今年在「幸福」這個重心中,加入「失敗」的元素,創辦了【幸福失敗日:幸福銀行】,讓親子在體驗及互動中,共同培養「幸福思維」及「成長思維」,栽培孩子成為幸福與優秀並重的人才。 小一學生在
「為何多麼艱苦,都要全力以赴?」 這是觀看電影後最大的感受。   這是一套關於「輸在起跑線上」的故事。 飾演「蘇媽」的吳君如說: 「近年人人都在講『贏在起跑線』,這套電影反而想講一個『輸在起跑線』的故事。一條起跑線這麼多個選手,總有人一開始落後,如何追上去不是更精彩?」 導演尹志文: 「其實每個
「我沒有特殊的天份,只是熱切地充滿好奇。」 這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之一。   「熱切地充滿好奇」這個狀態通常會在哪裡發生? 若此狀態發生在教育現場,學生的學習動機、表現、效能會是怎樣的?孩子積極探索、勇敢提問、自主學習相信會是答案,而這正是師長一直追求及期待的美麗風光。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專注地做一件事而忘卻時間的流逝?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投入地做一件事而充滿成就及滿足?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忘我地做一件事而擁有滿滿幸福感? 這就是正向心理學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提出的「心流」概念 (Flow,或譯「神馳」)。它指一種強烈的全神貫注及全情投入的愉快經驗,與提升人
「如果,後退也會花力氣,那為甚麼不用來前進?」 「如果,A計劃宣告不行的話,你要記得,字母表上,還有其他25個字母。」 「如果,你害怕失敗,那你就有可能會失敗。」(高比拜仁) 謝謝Keypad用心的專訪。 致,所有對生命有熱情的朋友, 同時亦致,所有相信生命的朋友。 影片觀看: https:
你都已經如此努力,為甚麼還那麼焦慮? (一) 善待自己是一種能力 不少研究文獻顯示,「善待自己」與情緒復原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善待自己」是一種能力,當中包括安撫自己的能力、察覺自己的錯誤並從中記取教訓的能力,以及砥礪自己前進的能力。 一個「善待自己」的人,通常都會較樂觀、生活較易滿足、自主獨
繼去年舉辦以「幸福」作主軸的小一親子體驗活動——【幸福方程式: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後,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今年在「幸福」這個重心中,加入「失敗」的元素,創辦了【幸福失敗日:幸福銀行】,讓親子在體驗及互動中,共同培養「幸福思維」及「成長思維」,栽培孩子成為幸福與優秀並重的人才。 小一學生在
「為何多麼艱苦,都要全力以赴?」 這是觀看電影後最大的感受。   這是一套關於「輸在起跑線上」的故事。 飾演「蘇媽」的吳君如說: 「近年人人都在講『贏在起跑線』,這套電影反而想講一個『輸在起跑線』的故事。一條起跑線這麼多個選手,總有人一開始落後,如何追上去不是更精彩?」 導演尹志文: 「其實每個
「我沒有特殊的天份,只是熱切地充滿好奇。」 這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之一。   「熱切地充滿好奇」這個狀態通常會在哪裡發生? 若此狀態發生在教育現場,學生的學習動機、表現、效能會是怎樣的?孩子積極探索、勇敢提問、自主學習相信會是答案,而這正是師長一直追求及期待的美麗風光。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專注地做一件事而忘卻時間的流逝?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投入地做一件事而充滿成就及滿足?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忘我地做一件事而擁有滿滿幸福感? 這就是正向心理學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提出的「心流」概念 (Flow,或譯「神馳」)。它指一種強烈的全神貫注及全情投入的愉快經驗,與提升人
「如果,後退也會花力氣,那為甚麼不用來前進?」 「如果,A計劃宣告不行的話,你要記得,字母表上,還有其他25個字母。」 「如果,你害怕失敗,那你就有可能會失敗。」(高比拜仁) 謝謝Keypad用心的專訪。 致,所有對生命有熱情的朋友, 同時亦致,所有相信生命的朋友。 影片觀看: https:
你都已經如此努力,為甚麼還那麼焦慮? (一) 善待自己是一種能力 不少研究文獻顯示,「善待自己」與情緒復原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善待自己」是一種能力,當中包括安撫自己的能力、察覺自己的錯誤並從中記取教訓的能力,以及砥礪自己前進的能力。 一個「善待自己」的人,通常都會較樂觀、生活較易滿足、自主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失敗並不是一個終點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似乎總是伴隨著挫折、痛苦和失落感。無論是在學業、工作、感情,還是個人目標的追求中,我們都無法避免失敗的來臨。很多人對失敗感到恐懼,害怕面對失敗後的責難、失望與孤立。然而,若我們能換個角度看待,失敗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承載著寶貴的經驗與
Thumbnail
高樓矗立的都市A中,有間非常受歡迎的「幸福補習班」,精心設計的幸福科目,傳言只要拿到裡面的幸福證書,就能擁有幸福。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失敗是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標籤,從小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我們一直被教育避免當個失敗的人,但我始終搞不清楚,什麼叫「失敗」,那個門檻是什麼⋯感覺失敗這件事情,既藝術又哲學。 7年級生的我,求學階段被要求「全校排名前100」是基本款,進而往「全校前10」追求⋯班上第幾名早已不看在關心我的長輩眼裡。而我
Thumbnail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失敗並不是一個終點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似乎總是伴隨著挫折、痛苦和失落感。無論是在學業、工作、感情,還是個人目標的追求中,我們都無法避免失敗的來臨。很多人對失敗感到恐懼,害怕面對失敗後的責難、失望與孤立。然而,若我們能換個角度看待,失敗並不是一個終點,而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它承載著寶貴的經驗與
Thumbnail
高樓矗立的都市A中,有間非常受歡迎的「幸福補習班」,精心設計的幸福科目,傳言只要拿到裡面的幸福證書,就能擁有幸福。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許多人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為何有些人經常性失敗,卻無法走出失敗的圈套呢?原因在於他們缺乏適當的反省與總結經驗的能力。本文分享四個小方法,包括寫日記、建立替代方案、保持開放的心態等,來幫助你避免重複性的失敗。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失敗是個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標籤,從小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我們一直被教育避免當個失敗的人,但我始終搞不清楚,什麼叫「失敗」,那個門檻是什麼⋯感覺失敗這件事情,既藝術又哲學。 7年級生的我,求學階段被要求「全校排名前100」是基本款,進而往「全校前10」追求⋯班上第幾名早已不看在關心我的長輩眼裡。而我
Thumbnail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