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陳宗元:司法挺不挺?社會通念通不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發表時間2017/12/07 09:20

近日,因為一篇「司法不挺警察,警察執法權弱化」的文章,開啟了法官與警界投書論戰的序幕,然後就從法治國戰到社會通念。看了這麼多篇投書,我真的為警界感到憂心。如果警界的「高人」都無法理解法治國、司法的客觀中立性、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只知要求公權力行使的有效性,也難怪基層員警要受到如此可怕的績效壓力而無從解套。


社會通念與法律解釋


解釋法律,在法學方法裡有很多種解釋方法,包含文義解釋、目的性解釋、歷史解釋、體系解釋等等,但從來都沒有一種解釋方法叫「社會通念解釋」。不是說法律解釋應該不管社會通念,而是因為社會通念不一定正確。法律解釋追求的是,在法條的始於文義、終於文義射程範圍內,找到最合於立法目的、體系及公平正義的解釋,而這裡的公平正義,很可能跟你我社會通念想像的不一樣。


例如,社會通念把羈押當成「對壞人的處罰」,每每遇到重大刑案必然要求羈押,然而羈押制度只是為了保全證據或避免再犯所設,並不是「有罪推定」的直接處罰,所以除非被告有逃亡、勾串、滅證、再犯某類犯罪之虞,本來就無法單純因為他很壞就羈押他,但我們看到的是連警察都會因為法院未羈被告而包圍法院。


又例如社會通念是認為「壞人沒有人權」,但被告縱算被定罪,也只是應該接受處罰和矯正,除此之外憲法保障其與一般人的人權並無二致,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眾多「死好活該」、何必花錢養這些「米蟲」的聲音。再例如,社會通念認為警察可以「任意盤查」,但警察職權行使法及大法官解釋都規定有盤查的前提要件,不受任意盤查是「基本人權」,有人自願放棄,不代表可以要求別人也放棄他的基本人權,但我們看到的是對受盤查人的羞辱和怒罵。


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社會通念其實是兩面刃,司法追求的公平正義,不能遠離社會通念,也不能純以社會通念為依歸。甚至,司法時常是反多數、走在多數人的前端,引領多數人走向正確的方向,例如「同婚釋字」。所以,法律解釋的方法,從來不會要求一定要引入社會通念,頂多是應該關注社會通念的發展。再說一次,法律解釋最大和最小的範圍,都必須在法條文義的射程範圍之內,司法不是立法者,不能超出立法者設定的法條容許範圍而造法。所以當社會通念走向錯誤方向,或社會通念的方向正確但超出法條容許的解釋範圍,法院只能依法審判,也因此維冠案只能判到業務過失致死罪的最高五年有期徒刑。


司法與公權力的關係


在權力分立的憲政體制下,行政負責制定政策並執行,立法負責制定程序及行為法以供遵循,司法負責的是依法裁判。裁判者當然應該要客觀中立,所以我們以天秤作為司法的象徵。因此司法的本質及存在的價值,就是客觀中立,如果司法要挺什麼人,那就是預設了偏頗立場,這不客觀中立的司法,無法做出公平的裁判,即便表面依法裁判,實質也是違法。


另外,司法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公權力對私人的權力關係之中,劃出公權力行使的界限,其目的就是在保護私人的人權。因為任何公權力行使,幾乎都是在侵害私人的權利,所以我們要求必須要有法律授權,並遵守相關法定程序。公權力行使與私人權利間,本來就一直存在緊張的平衡,而司法則負責調控這樣的平衡。


如果說為了公權力行使的有效性,司法應該「挺警察」,那接下來是否應該「挺國稅局」、「挺縣市政府」、「挺XXX」……?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警察目視說你沒繫安全帶、超速而開了罰單,行政法院挺警察的目視證據,即便可能是警察看錯,也是你活該被罰。國稅局不必做實質調查,形式認定你的稅額,雖然遠高於你應該繳的稅,因為行政法院挺國稅局,所以你必須在行程訴訟中拼了老命為自己舉證,看著國稅局在那裡蹺腳喝茶。更不用說徵收土地重劃,方方正正的範圍不徵收,偏偏把重劃區多凸一塊到你家,行政法院挺縣市政府,你溫暖的家活該被徵收拆除。


司法挺來挺去的結果,就是失去他原有的制約公權力功能,然後公權力就可以任意侵害你我的權利,也許今天倒楣的不是你,但你能保證倒楣的不會總有一天輪到你?


要說最挺公權力的司法,就屬戒嚴時期的司法,當時法院還設有國民黨黨部,總統還可以下令,這個人必須有罪。當時的國民黨,把司法、行政、立法一把抓,大家互相挺,公權力行使極有效率,不知道大家是否懷念那樣的生活?有人說台灣現在這麼民主,司法再怎麼挺警察,也不可能變成警察國家,我認為這是太過樂觀的想法。


事實上,台灣民主對於公權力行使的制衡,幾乎等同沒有。在執政黨同時占有國會多數席次下,希冀立法監督行政已是奢望(看看一例一休的修正案),我們能作的只剩以選票讓政黨輪替。然而回想這幾次的政黨輪替,看看現在荒腔走板的民進黨政府,怎麼輪替都是這些人,了不起讓爭議法案通過的速度從半分鐘變90秒,只要一上台也都是拿著「蛇籠和拒馬」來和抗議者「溝通」,換湯不換藥,民主又能如何制衡公權力?事實上,能夠制衡公權力的只有法治國下的司法,而不是民主。如果連司法都棄守防線,則又回到當初那行政、立法、司法一把抓的時代,公權力行使無人監督,權力的腐敗會來的很快,警察國家不會只是夢,是不久的現實。難道這就我們要的,「挺公權力」的司法?

原投書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71207/3QESHJHUJWSOS76H2HSGTQ6YV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22會員
43內容數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當法律淪為以口說形式取代心靈的真實感覺和冷靜的思考,當公平正義的概念變成擴大對立的口號,不懂得思考,別說你知道法律是什麼。全民共讀法律、建構獨立思維的必備書。
Thumbnail
當法律淪為以口說形式取代心靈的真實感覺和冷靜的思考,當公平正義的概念變成擴大對立的口號,不懂得思考,別說你知道法律是什麼。全民共讀法律、建構獨立思維的必備書。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欲廢死刑,光明正大的做法便是依民主原則修改牽涉到的法律,法條上無死刑,自然無人被法律剝奪生命。當前國人反對廢死者占大多數,贊成方的執政黨和廢死團體理應提出論述,並與反對方詰辯,力求社會趨於共識,最後達成合乎多數民意的廢死修法目標。如此方為磊落坦蕩之舉。遺憾的是,我們罕見執政黨與廢死團體對國人闡論甚麼
Thumbnail
欲廢死刑,光明正大的做法便是依民主原則修改牽涉到的法律,法條上無死刑,自然無人被法律剝奪生命。當前國人反對廢死者占大多數,贊成方的執政黨和廢死團體理應提出論述,並與反對方詰辯,力求社會趨於共識,最後達成合乎多數民意的廢死修法目標。如此方為磊落坦蕩之舉。遺憾的是,我們罕見執政黨與廢死團體對國人闡論甚麼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警察在執行勤務盤查時,與民眾發生糾紛或衝突,而後來民眾被起訴妨害公務等罪,這樣的情況時有所聞,但只要民眾有動手反抗就算是妨害公務嗎?在台中有個案例,警察進行盤查過程中,男子因有動手攻擊警察,所以遭檢察官起訴妨害公務及傷害罪,後來經過法院審判後,法院判決男子無罪。
Thumbnail
承續先前文章中所提到的,刑事訴訟法存在的目的包括保障人權,使得國家刑罰權必須要在經過相當嚴謹的程序之後才能發動。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我們不會把核彈按鈕弄得跟公車下車鈴一樣容易按到,而是可能會需要像電影裡面演的一樣,必須要有密碼、生物識別之類的嚴謹程序,以確保這樣具有「殺傷力」的國家高權不會被
Thumbnail
承續先前文章中所提到的,刑事訴訟法存在的目的包括保障人權,使得國家刑罰權必須要在經過相當嚴謹的程序之後才能發動。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我們不會把核彈按鈕弄得跟公車下車鈴一樣容易按到,而是可能會需要像電影裡面演的一樣,必須要有密碼、生物識別之類的嚴謹程序,以確保這樣具有「殺傷力」的國家高權不會被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這些什麼「保持緘默權利」、「無罪推定」和「毫無合理疑點」的舉證責任從來不是象牙塔中的法律學者,或不明世事大法官的無聊建構,而是所有曾接觸刑事檢控者在見盡無數案件後的謙卑:只有對公民自由作出如此基本的保護,我們才有丁點盼望這個制度是執行公義和維護公眾利益,而非冤枉好人和壓迫平民的邪惡機器。
Thumbnail
這些什麼「保持緘默權利」、「無罪推定」和「毫無合理疑點」的舉證責任從來不是象牙塔中的法律學者,或不明世事大法官的無聊建構,而是所有曾接觸刑事檢控者在見盡無數案件後的謙卑:只有對公民自由作出如此基本的保護,我們才有丁點盼望這個制度是執行公義和維護公眾利益,而非冤枉好人和壓迫平民的邪惡機器。
Thumbnail
今天香港的崩壞,主因不在於有人不守法,而在於一大班衣冠楚楚的社會精英,躲在所謂的「守法」的遮羞布後不遺餘力地破壞我們的法治傳統和核心價值:人大釋法、DQ 候選人以至當選者、引入「送中條例」,祭出「緊急法」去訂立「反蒙面法」等等:這些,才是對法治的攻擊和破壞。
Thumbnail
今天香港的崩壞,主因不在於有人不守法,而在於一大班衣冠楚楚的社會精英,躲在所謂的「守法」的遮羞布後不遺餘力地破壞我們的法治傳統和核心價值:人大釋法、DQ 候選人以至當選者、引入「送中條例」,祭出「緊急法」去訂立「反蒙面法」等等:這些,才是對法治的攻擊和破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