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陳宗元:半吊子的主任檢察官票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17/08/05 00:08

一審調升主任檢察官一直是個激烈戰場,今年為因應司改國是會議決議,特別開始試辦全台灣的主任推薦票選,由各地檢署自行決定票選辦法,並投票選出各地檢署推薦人選予檢察官人審會,再由檢察官人審會從全國推薦人選中,選出當年度應調升人數的1.5倍人選交由法務部長圈選。然而近日圈選結果出爐,桃園地檢署第一高票蔡鴻仁檢察官及台南地檢署第二高票李駿逸檢察官均未獲圈選,而敗於票數低於其等者,不禁讓人想問,那票選推薦是為哪樁?

主任推薦票選制度的改革,目的是為了避免有人透過檢察長的人事權影響檢察官對個案的偵辦,讓檢察官不須為了調升主任檢察官,而迫於此人事權的壓力或誘因,於個案偵辦中屈從檢察長之指示,有違檢察官的獨立性。然而,當法務部長仍保有主任檢察官之圈選權時,外界不當的政治干預,仍然可能透過法務部長的圈選權,向下影響檢察官對個案的偵辦,那現在的主任推薦票選制度豈不是作半套?

法務部長擁有主任檢察官的圈選人事權,立論基礎乃是法務部長必須就檢察體系的績效向國會和人民負責,因此必須給予其一定的人事權。然而,此一想法最大的誤區,乃在錯誤理解了檢察官的任務。過去的多數想法都認為,檢察官的任務在打擊犯罪,所以法務部每年均須報告檢察體系各式各樣的查緝統計數據,來表現檢察體系整年的績效。但事實上,檢察官的任務乃是在個案中指揮並調控司法警察的偵查作為,以確保偵查的公權力發動能合於法定程序且符合比例原則,並順利推展偵查計劃,以期能發現真實,而以程序正義之作法追尋實體正義。所以檢察官的任務,是在個案的正義,而非整體的績效。打擊犯罪,不是檢察官的任務目標,而是檢察官任務的作用之一,不應該被用來當作法務部或檢察體系的表現指標。

再者,法務部負責檢察行政事務仍有諸多權限,縱無人事權,亦尚有預算、經費、資源整合、發布一般檢察作業規則及立法草案的提案權等權限,難道這些不足敷法務部長促進檢察體系的良好表現?一定要用人事權來施加壓力或引誘檢察官?況以本次的法務部長圈選結果為例,上開兩位檢察官落選的原因流言紛紛。雖以現任部長開放改革之為人,應不會因個案偵辦不符政治正確而排除特定人選,然當法務部長的圈選權加上此種不實傳言的存在,未來檢察官在偵辦與政治人物有關的案件時,亦可能錯誤揣摩上意,而迫於升遷的壓力或屈從於升遷的誘因,對偵辦結果選擇了政治正確而非法之正確?顯見法務部長保有此等人事權弊大於利。

既然為了檢察官的獨立性,決定舉行主任推薦票選,那為了徹底達成這樣的目標,未來可以多元的遴選委員會來代替法務部長圈選。一方面此種遴選委員會可以同時有檢察體系內、外的代表,所選出的主任檢察官可以是同時符合檢察官及人民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去除法務部長人事權對檢察官個案偵辦的影響。檢察體系走至今天這步田地,已是沉痾積萎,這代表過去許多舊思維和老路線已走不通。既然如此,何不嘗試新想法,讓檢察體系走出另一條康莊大道。

原文投書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70805/ONBU3BECM7XPGRORWKU3FMRIQ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22會員
43內容數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19年,寫給檢察體系的一封情書,也是訣別書。遺憾的是,當初堪稱「萬言書」的辭呈中所點出的問題,迄今依舊如故,也依舊為主政者與法務部視而不見。 過去,我常跟同僚與合作的司法警察說:「我電腦裡有一份辭呈草稿,我是帶著辭呈在辦案的。......
Thumbnail
2019年,寫給檢察體系的一封情書,也是訣別書。遺憾的是,當初堪稱「萬言書」的辭呈中所點出的問題,迄今依舊如故,也依舊為主政者與法務部視而不見。 過去,我常跟同僚與合作的司法警察說:「我電腦裡有一份辭呈草稿,我是帶著辭呈在辦案的。......
Thumbnail
刑事案件從告訴狀開始,交由檢察官偵辦,而檢察官接到訴狀之後要展開調查,而檢察官會親自調查嗎?他會交由警察進行實質的調查問訊,交給調查局經由或警察的初步報告,再傳喚告訴人、被告進行偵查庭,從中得到庭上的筆錄自白,或者從告訴人中得到的證據,最終由這些過程中所得到的資訊,作為起訴或不起訴的依據,但是檢察官
Thumbnail
刑事案件從告訴狀開始,交由檢察官偵辦,而檢察官接到訴狀之後要展開調查,而檢察官會親自調查嗎?他會交由警察進行實質的調查問訊,交給調查局經由或警察的初步報告,再傳喚告訴人、被告進行偵查庭,從中得到庭上的筆錄自白,或者從告訴人中得到的證據,最終由這些過程中所得到的資訊,作為起訴或不起訴的依據,但是檢察官
Thumbnail
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Thumbnail
照著組織要求的KPI做事,只是員工行為背後的理性選擇。 績效考核不僅會在民營企業中影響員工行為,在公家機關也會影響公務員行為。因此檢察官若想主持自己心中的正義,最理性的選擇還是在達到組織要求的績效目標前提下,再來考慮如何在規則下實現自己的抱負。不然幾次績效考核下來,就被調去偏鄉冷凍起來。
Thumbnail
趁著替代役服役期間,以半公務員的身分體驗與了解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百態。關於公家機關比較好的神話其實也沒外界說得那麼神,在地檢署看了許多百態,對我來說那神話早已破滅。 基本上公職並沒有你我想像中得那麼美好,還是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只有在公家機關才能有所實現。畢竟其中的權衡利弊,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Thumbnail
趁著替代役服役期間,以半公務員的身分體驗與了解公務員的工作與生活百態。關於公家機關比較好的神話其實也沒外界說得那麼神,在地檢署看了許多百態,對我來說那神話早已破滅。 基本上公職並沒有你我想像中得那麼美好,還是先瞭解自己的需求,是否只有在公家機關才能有所實現。畢竟其中的權衡利弊,追求什麼只有自己知道。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國民法官,人人有機會當,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國民法官,人人有機會當,你準備好了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