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陳宗元:翻轉個案,還是打翻民主法治?──再談監委調查已確定司法案件的爭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18/12/24 09:04

近日,監察委員高涌誠對於民進黨前立委陳朝龍賄選有罪定讞案,作出法院判決有誤,應再審或非常上訴之調查報告,引起法界全面反彈,齊聲要求監察院拿開干預司法的髒手。

其實,這已經不是監察院第一次試圖干預司法。這幾年,監察院不知為何從應該被汰除的盲腸機關,變得異常活躍,履履試圖將手伸進司法皇后的衣服裡。我今天不想談監察委員高涌誠身為民間司改會前執行長,對於由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辯護的陳朝龍案,所進行的調查究竟應不應該迴避,因為對於濫用監察權的行為,從根本上就不應該做,所以不須討論是否應該迴避。

一開始,我們有必要了解,監察委員究竟是什麼樣的身份。監察委員是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任期為六年,這就是所謂的政治任命。監察委員有六年的任期保障,在這六年內,「沒有任何的監督力量」。若要說有什麼可以制衡監察委員的,就是監察委員六年任期結束後,究竟是能否被提名連任,或者卸任後可能換什麼位置這件事。

以一種最暗黑的想法來猜測,台灣現況總統與立法院都是多數黨的狀態下,監察委員能被提名並同意任命,大概都有一定的政黨傾向,上任後是否可能有政治的黑手去操弄?監察委員行使職權到底能不能中立客觀?或者背後有其他政治考量。我想不同的監察委員會有不同的堅持,但看看陳師孟委員,不言而喻。

再來,讓我們來了解監察委員的職權是什麼。依照《憲法》及增修條文的規定,監察委員負責彈劾、糾舉、審計、糾正等工作。彈劾是指對於有違法失職行為的公務員予以彈劾要求懲處;糾舉是對於有違法失職行為的公務員認為應先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而要求該公務員所屬機關予以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糾正則是對有違法失職的機關提出糾正案,要求改進;審計則是對於機關決算案的審核。

從上面監察委員的職權來看,彈劾、糾舉的對象,是針對違法失職的公務員;糾正的對象是針對違法失職的機關;審計的對象則是機關的決算案,也就是其職權行使的對象不是針對人就是針對機關,根本沒有一個職權,是針對司法個案本身。對於司法而言,監察院能做的、應該做的,是調查司法人員有無違法失職,而不是調查司法個案本身是否判斷正確。所以調查司法個案本身是否判斷正確,早已經超出了監察權的範圍了。

回到監察院調查權這件事,我們仔細想想,監察院可以這樣任意的超出監察權為調查嗎?以檢察官為例,任何的調查行為都是在行使公權力,既然是在行使公權力,當然只能在法律所賦予的範圍內行使。

檢察官在偵查案件時,一定要先有一個刑事案件為依據,才能針對這個刑事案件展開各種偵查作為,包含調閱戶籍資料、前科資料、函調病歷、傳喚、拘提等等。尤其,在線上調閱資料時,一定要先填入一個案件的案號才能調閱,而且事後也會有稽核,避免檢察官濫用職權調閱與案件無關的資料。檢察官不能憑自己的喜好,恣意調查,或者為私人用途調閱資料。不管目的是好是壞,更不可能為了與自己職權無關的事情,例如他人的民事、非訟案件進行調查。

那監察院呢?此次高涌誠委員的調查報告引起法界反彈後,高涌誠委員居然發新聞稿表示其調查報告並非彈劾、糾正案,只是如同學術界所為的判決評析,也就是高涌誠委員承認他在超出監察委員的職權而為調查。但學術界教授在進行判決評析時,有如此方便的公權力可以利用來調查嗎?難道我也可以為了我的碩士論文,利用檢察官職權傳喚什麼人來接受質性訪談?講了這麼多,無非是要說明兩個字,「濫權」。是的,這種調查報告本身就是濫權。

就算撇開濫權這件事,我們只談監察委員個人的言論自由或學術自由好了。當你身在某個職位,掌握一定的權力,你的自由其實早就受到限制,你不應該再把自己當成一般人。例如,法官不可以對已繫屬之案件發表可能影響裁判或程序公正之言論,因為這會影響該案件審理及判決結果的公信力,也可能引起偏頗的印象,這就是身為法官,掌握了這個權力後所受到的限制。

而監察委員掌握有對法官、檢察官的彈劾權,監察委員對案件所做出的結論,都可能因為所掌握的這些權力,影響到承辦該案件是否開啟再審或開啟再審後為判決的法官,而這就是一種對司法的干預。別以為不可能,司法官其實也只是一群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負累和人生,我們絕大多數都不是聖人,大多數人能夠依良知做出判斷,也只是因為知道法律對我們有制度性的保障。我們不是特別勇敢,只是法律給了我們勇敢的本錢。

也許有人會說,監察委員很多調查報告,確實橇開了我國緊閉的再審大門,救援了一些冤案被告,但這其實是把兩面刃。回到我最初提到的,監察委員屬於政治任命一事,你怎麼知道,當你容許為了救援冤案而任監察院干預司法後,不會有監察委員基於其他政治目的,利用包裝為冤案的方式來干預司法?這裡,就可以提一提程序正義這件事。

所謂的程序正義,指的是不論基於什麼樣的目的,都必須遵守程序規定。因為我們無法確保,每個人違反程序規定,到底是基於什麼樣好的或壞的目的,也不知道違反程序規定,會得到的到底是好的或壞的結果,但我們至少能保證,嚴格遵守程序規定下,能夠得到的大多是好的結果。例如,過去警察刑求逼供可能是為了破案抓到真正的犯人,也可能是與什麼人勾結而要拉無辜的人當替罪羊,我們無法知道被刑求的人是否是真的犯人,為免無辜的人遭嚴刑逼供而自白成為冤案,所以我們嚴格禁止刑求。

而利用監察院濫權來進行冤案救援,有相同的風險。你怎麼知道今天這件所謂冤案,到底是真的冤案,還是被包裝為冤案的政治盤算?而如果我們同意並任由監察委員打開這樣的潘朵拉寶盒後,會不會有一天,立法委員質詢法務部長某不起訴處分確定的案件,而法務部長也作出一個不具法律拘束力的調查報告,直指該不起訴處分的案件應提起公訴,並把調查報告函送原偵查的地檢署,建議重啟偵查並提起公訴。

假設,今天你是一位被不起訴處分確定的被告,因為法務部長的一份沒有法律拘束力的調查報告,被重啟偵查後起訴,你能接受嗎?或者,今天你是一位告訴人,你提告的案件被告已有罪定讞,卻因為監察委員的一份沒有法律拘束力的調查報告,被開啟再審後改判被告無罪,你能心服嗎?

過去幾十年,台灣曾經活在極度不民主、毫無法治、沒有人權的時代,當時蔣中正可以對無罪或判決有期徒刑的被告,批示「處以極刑可也」、「應即槍決可也」、「判處死刑可也」、「應判死刑」、「改處死刑」,然後法院因為是國民黨開的,所以就照著改判。台灣追求司法獨立,經過許多前輩的犧牲和抗爭,才有現在的成果,得來不易,而我們離那個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年代並不遙遠。

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遠比想像中的還要想掌握司法這把利劍,因為司法永遠是追殺異己的好工具,就如好折凳一般的好用。我們必須防微杜漸,只有司法獨立才能保證這把劍不會受到操控,恣意揮向無辜的人。所以,你們還支持監察院干預司法的調查報告嗎?

原投書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181224/TSOT3AAN6KNVCXB37ZCAD4IRI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22會員
43內容數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台灣的人頭文化極度盛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碰過或看過以下情形,例如:把申辦的帳戶借給親友用?把申辦的門號借給親友用?去幫親友開設的公司擔任名義負責人?幫親友購買的土地擔任借名登記的登記名義人?用自己的證件去幫親友租車?用自己的名義幫親友買車?這些情形在台灣社會其實都十分常見,台灣人習於擔任人頭的心態。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我們時常在國外的電影看到這樣的狀況:父母離婚後,各自有伴侶,離婚前所生的兒女與其中一方同住,但另一方仍時常會和兒女見面、出遊、照顧;父母雖然離異,仍相處融洽,對另一方的伴侶也保持善意。 但在台灣,或許出於國情、文化的不同,離婚後能保持相敬如賓的態度似乎就不太容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2023/08/20
近年來,我國在菸害防制上愈來愈嚴格,由於許多公共場所均禁菸,所以我們愈來愈少看到他人在外吞雲吐霧的情景。原以為在長期菸害防制政策下,吸菸人口比例會下降,但近幾年忽然興起的電子煙潮流,卻是股不得不重視的趨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罕見從檢察官角度敘寫犯罪紀實的故事。藉由一起疑似強盜殺人的夫婦命案揭開序幕,並由年輕的沖野檢察官承辦,根據鄰居證詞及間接證據,循線調查了部分有債務往來的人員,隨後鎖定了被戳破謊言、涉有重嫌的松倉,檢警以高規格威嚇審訊,在身心壓迫下強逼對方認罪。
Thumbnail
這是一本罕見從檢察官角度敘寫犯罪紀實的故事。藉由一起疑似強盜殺人的夫婦命案揭開序幕,並由年輕的沖野檢察官承辦,根據鄰居證詞及間接證據,循線調查了部分有債務往來的人員,隨後鎖定了被戳破謊言、涉有重嫌的松倉,檢警以高規格威嚇審訊,在身心壓迫下強逼對方認罪。
Thumbnail
本次我們從「公訴」中的「偵查」開始介紹。所謂「公訴」是指當代表國家執行犯罪追訴的檢察官知有犯罪並進行偵查後,認為被告有受有罪判決的高可能性,應向法院提起公訴,於起訴後繫屬於法院進行審判。而除了公訴外,我國刑事訴訟法還有「自訴」的制度,也就是由被害人自己提起刑事訴訟之謂,需特別注意的是提起自訴一
Thumbnail
本次我們從「公訴」中的「偵查」開始介紹。所謂「公訴」是指當代表國家執行犯罪追訴的檢察官知有犯罪並進行偵查後,認為被告有受有罪判決的高可能性,應向法院提起公訴,於起訴後繫屬於法院進行審判。而除了公訴外,我國刑事訴訟法還有「自訴」的制度,也就是由被害人自己提起刑事訴訟之謂,需特別注意的是提起自訴一
Thumbnail
司法的不公在電視上一再上演,多麼荒謬的判決,多麼不合邏輯的判決,多麼冤枉的判決,大家喊著恐龍法官,除了喊喊卻對於這樣的事毫無改變的辦法,司法改革喊著震天價響,改革的內容卻了無新意,真正的問題出在制度,而問題的核心卻在於人,是誰教育出這些法官和人員?
Thumbnail
司法的不公在電視上一再上演,多麼荒謬的判決,多麼不合邏輯的判決,多麼冤枉的判決,大家喊著恐龍法官,除了喊喊卻對於這樣的事毫無改變的辦法,司法改革喊著震天價響,改革的內容卻了無新意,真正的問題出在制度,而問題的核心卻在於人,是誰教育出這些法官和人員?
Thumbnail
刑事案件從告訴狀開始,交由檢察官偵辦,而檢察官接到訴狀之後要展開調查,而檢察官會親自調查嗎?他會交由警察進行實質的調查問訊,交給調查局經由或警察的初步報告,再傳喚告訴人、被告進行偵查庭,從中得到庭上的筆錄自白,或者從告訴人中得到的證據,最終由這些過程中所得到的資訊,作為起訴或不起訴的依據,但是檢察官
Thumbnail
刑事案件從告訴狀開始,交由檢察官偵辦,而檢察官接到訴狀之後要展開調查,而檢察官會親自調查嗎?他會交由警察進行實質的調查問訊,交給調查局經由或警察的初步報告,再傳喚告訴人、被告進行偵查庭,從中得到庭上的筆錄自白,或者從告訴人中得到的證據,最終由這些過程中所得到的資訊,作為起訴或不起訴的依據,但是檢察官
Thumbnail
這本書在研究社要談轉型正義之前出版,簡直逼人。於是就在M購物網站找到了書,馬上毫不猶豫地買下去,拿到書後瘋狂熬夜看完了前半部,時隔將近一週,才把剩餘不多的評論稿看完。 大法官解釋其實本質上就是政治的,要以數人之共見,推翻、確立民意選出的立法機關訂出來的法令,若不政治,豈有這種少數推翻多數的道理。嘎拉
Thumbnail
這本書在研究社要談轉型正義之前出版,簡直逼人。於是就在M購物網站找到了書,馬上毫不猶豫地買下去,拿到書後瘋狂熬夜看完了前半部,時隔將近一週,才把剩餘不多的評論稿看完。 大法官解釋其實本質上就是政治的,要以數人之共見,推翻、確立民意選出的立法機關訂出來的法令,若不政治,豈有這種少數推翻多數的道理。嘎拉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致謝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刊登本文:https://plainlaw.me/2021/03/30/開箱刑事官司的守護者──律師血淚的一天|曾友/ 為什麼要有律師?因為律師的任務就是要保護當事人,不受檢警在刑事訴訟中作出不當取證。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們就能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追作者的臉書好一陣子了,一直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身在公門除了好修行之外,還真的是很多諱莫如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作者點出系統的第一個問題。堆積如山的案件量,經常鴨的檢察官無法效率、品質兼顧。而匆促的辦案犧牲的有時不只被告的權益,甚至是對國家司法的戕害,致使人權、司法檢察品質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在政治、仕途、利益及其他我們所看不見的因素下,這些高層們拋棄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法治素養,轉為特定對象與目的服務,把執行面的壓力轉嫁給辦案的基層,還在媒體中大放厥詞,令人髮指。
Thumbnail
這種輕判不是偶然,在許多次的模擬法庭,都有出現國民法官輕判的畫面。 有法官對這個現象寫過一篇文章,形容它「不是鄉民的正義,而是殺戮的艱難」
Thumbnail
這種輕判不是偶然,在許多次的模擬法庭,都有出現國民法官輕判的畫面。 有法官對這個現象寫過一篇文章,形容它「不是鄉民的正義,而是殺戮的艱難」
Thumbnail
從刑事案件的產生出發,接著以倒敘法的方式先看審判中可能產生的攻防,再回頭看偵查中檢警關係與偵查檢察官的任務、第一線偵查中最常發現的問題,最後探討現行司法實務的困境與司法改革重點 *本文原文於 2017-05-04 刊載於風傳媒:〈 吳忻穎觀點:讓我們從刑事訴訟及證據法則實務來務實的討論司法改革吧!〉
Thumbnail
從刑事案件的產生出發,接著以倒敘法的方式先看審判中可能產生的攻防,再回頭看偵查中檢警關係與偵查檢察官的任務、第一線偵查中最常發現的問題,最後探討現行司法實務的困境與司法改革重點 *本文原文於 2017-05-04 刊載於風傳媒:〈 吳忻穎觀點:讓我們從刑事訴訟及證據法則實務來務實的討論司法改革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