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他人的時間是某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2021/07/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時間就是金錢

在電影《鐘點戰》中,敘述21世紀末,市場交易都是以時間為貨幣,買一份早餐5分鐘、坐一趟公車2小時,甚至為了幾分鐘的工資而計較,甚至時間不夠就必須跟「時間銀行」貸出更多時間,時間不僅是錢,更是代表了你的生命,當時間歸零時,也宣告死亡的降臨,《鐘點戰》不只將現今的經濟模式以及社會面貌用時間呈現出來,更深刻的描繪出時間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在動畫《多啦A夢》中,有一項道具是「時間銀行」,當你時間不夠,你可以跟銀行借時間出來用,而當你有多的時間,可以將時間存進銀行裡,用輕快幽默的方式呈現時間管理沒做好的時候,必須付出的代價。
換個角度想,兩部作品都呈現了時間的重要性,反倒是現實中的我們,卻似乎忽略了時間賦予我們的「價值」。

時間的重要性

第一次聽到時間管理是在大學的開學典禮上,不論是校長、主任或教授致詞,說到最後往往都脫離不了「時間管理」。在經歷長年的讀書歲月,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脫離家裡的管控,許多學生宛如脫韁的野馬,面對無政府狀態,自己的時間管理是非常差的,以往都是家裡、學校、補習班度過,大部分時間都是受到控管的狀態,一但沒有人管,期中、期末考到了,根本玩到忘記讀書,甚至是到了大四,才發現自己虛度三年時光,才開始打算利用剩下的時間去好好思考未來。
出社會後,大部分的人雖然擁有夢想,卻常常因為「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斷延後追求夢想,等我有時間、改天吧、等小孩大吧……,往往會有許多理由或藉口,等老了一後回頭來看,才發現有些講了一輩子的夢想,往往連起步都沒有。但若你知道如何規劃、利用時間以及管理時間,或許很多事情早就已經出發在半路上,哪怕過程如蝸牛走路般緩慢,也對過去那個滿懷夢想的自己也算是有個交代。

時間不能只是被動的管理

「無論你的時間是多少,都是在倒數計時」。
在時間管理上,很多人只是被動的把別人來找我們要做的事情記入行事曆中,然後照著執行,但其實這不叫時間管理,只能算是有個「提醒機制」罷了。若想要追求成功,還需要更多「主動」的成分在其中。像是如何妥善的安排工作、調整事情輕、重、緩、急的優先順序,這才是時間管理上重要且該學習之處。
除了需要主動管理外,時間應該是一種像智商(IQ)、情商(EQ)一樣被歸類的一種商數-時間商數(Time Quotient , TQ)。除了即將面對的事物去做時間規劃與管理外,還有設定短期目標、中期規劃、未來願景,達成各個時期目標的能力,不能單單被動的被時間追著跑,而是要去主動去規劃與安排,逐一調整人生夢想或目標的路徑,藉此掌握人生,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翁。
而一個人時間控管的越好,則「時間商數」就越高,對人生的主導權也就越高。至於該如何提高「時間商數」?這就得提到三個「時間商數」的核心概念:節省時間充分運用時間以及時間槓桿

時間商數(Time Quotient)

在敘述時間商數前,先讓大家簡單了解財務商數的三個核心觀念:
  1. 減少花費,增加儲蓄
  2. 有效運用每一分錢,讓錢滾錢,發揮複利價值
  3. 財務槓桿
撇人規劃每個月拿到薪水,扣掉每個月生活開銷,將剩下的部分存起來(減少花費,增加儲蓄)。一年後,撇人存了十萬元,拿這筆錢去做投資,讓這筆錢繼續幫忙賺錢(有效運用每分錢)。但撇人覺得錢太少,於是跟父母各借了二十萬,總共五十萬去做投資。在過一年後,五十萬變成了六十萬,還給父母四十萬,撇人最後拿回二十萬,等於賺了一倍,但撇人實際上只拿了自己的十萬做投資(財務槓桿)。
上述只是個簡單的案例,但在背後想給的意思是,財務商數的三個核心觀念難道不能落實在時間上嗎?換個名詞,但是觀念上卻是大同小異-節省時間充分運用時間以及時間槓桿

節省時間

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但卻又說金錢買不到時間,但真的是這樣嗎?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你要從屏東到台北,你有哪些選項,最慢的選擇就是不花錢走去台北,路程最快也要一天,但隨著選擇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花費不等的金額,幾乎都能在一天內就能到達。或許錢不能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但花錢可以讓你節省時間。

充分運用時間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在準備統測或學測的印象,總會有些人會在等車、搭車,甚至走進教室的路上讀書,但如果是騎車或是走路,可能要隨時注意路況,而少掉這些讀書的時間,別小看這些時間,就跟存錢一樣,日積月累下來,知識累積的差距就出現了。
當你從屏東前往台北的路上,如果你選擇搭乘交通工具,過程中可以看書、規劃自己休息一下、沉澱心靈作思考、安排行程,而不是放空什麼都不做。如此充分運用時間,長期下來,就可以拉開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時間的槓桿

簡單來說就是借別人的時間為己用。實務上是怎麼操作呢?其實時間的槓桿在我們生活周遭時常出現,只是我們不太注意他。
假設現在需要準備一份商業報告,一個人預計要花10小時準備,若分給四個不同專長的人做,借大家各2小時的時間去完成這份報告,便省了原本獨自一人花10小時做報告的時間,而自己被分配的2小時,可以拿來做最後的整合,或是花錢請別人去幫你做,這樣在屏東前往台北的路上,就可以利用這2個小時去做其他更重要或急迫的事情,像是複習顧客資料、思考談判策略、看一篇Patrick的文章等等。
雖然大家一天都是24小時,但你卻用24小時做了32小時的事情,這多出來的8小時其實就是你所創造出來的槓桿,也就是借用別人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仔細想想,工作不就是如此嗎?老闆忙不過來,用薪水雇用員工每周一到五、8小時的時間替他工作,拿錢去買員工的時間去做事,這不也是時間槓桿運用的一種嗎?

時間不是金錢,是人生

還記得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 在《異類》一書中提到的「一萬小時定律」嗎?
如果你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若一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八個小時,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如果對時商有了初步的瞭解,現在我們知道,不能只是被動的管理已經安排好的時間,還要主動規劃未來的時間,並藉由節省時間、充分運用時間以及發揮時間槓桿來將時間效用最大化,這樣成為專家的時間可以從五年縮成四年、三年或兩年,你除了比別人早成為專家外,還能利用省下的時間成為其他領域的專家;或在專長領域中變成前緣的領導者;或是成為自己夢想領域中的夢想實踐家。
往往我們都認為錢是有價的,時間是無價的,但實際上許多人都拿自己有限的時間去換錢,或拿錢去買他人有限的時間,我們都把時間用一個有價的價格售出,供他人使用。或許年輕的時候還覺得時間很多,但等30歲、40歲、50歲,才驚覺時間不夠用,甚至開始跟時間賽跑,才後悔年輕時沒好好珍惜時間。既然如此,與其50歲才領悟這道理,不如從現在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於時間的態度。
最後用魯迅的一句話當作結尾,這也是我時時警惕自己的座右銘:
浪費他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 魯迅。
222會員
431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