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碎片|治療憂鬱症的旅程-PLO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本月關鍵字:秘密與無知。  


▎不能說的秘密

你有那種全世界只有自己知道的祕密嗎?
我有,而且還一個人收在心底很久。
或許是因為擔憂旁人的看法、害怕別人替自己貼上負面標籤、不安於自己是否符合這個世界所要的道德價值,於是我們有了秘密。
一個人背負著秘密是很辛苦的。
秘密很是沈重,壓迫到自己幾乎無法呼吸;同時有「想跟他人傾訴」的慾望在拉扯,卻也怕遭來他人的批判。
上禮拜心理諮商時,我告訴心理師這個全世界只有我知道的秘密。
我請他坐在我旁邊別講話,我在敘述的當下也不想看見他的表情(情境比較像在跟神父告解) 他默默地聽完說了:「其實這也沒什麼啊。」
咦?真的嗎?這個我以為會掀起滔天巨浪的秘密,說出口後才發覺這不代表什麼,反而我鬆了一口氣,我終於卸下這顆薛西佛斯的巨石。
所以啊,每個人能有自己的樹洞是幸福的事。
(狀態好時我會想吃好吃的食物)

▎我的生物觀察日誌

憂鬱症復發後我開始寫日記。
與其說是一般的日記,不如說是生物觀察日誌。
目前有許多寫日記的app很方便,我使用手機紀錄,可以上鎖讓我很放心地全然寫下。
鉅細靡遺地紀錄我的睡眠時間、吃藥時間、上大號的時間、今天的新發現,以及一些私密的心事感想。
透過記錄讓我知道,即使在鬱期還是有快樂笑臉。
特別不同的是,我每天會有心情標記。
黃色笑臉是特別開心、綠色微笑是還不錯、灰色表情是普通、紫色是鬱悶、淡藍色是不舒服落淚、深藍色哭臉是我那天痛苦到很想自殺。
若是沒有特別紀錄,日子彷彿就無意義地流淌而去;若是沒有特別紀錄,我不會發覺在黑洞裡也曾有笑容。
我是一個分析控,就像在做營業報表一般,會將我的心情與作息數據化並整理檢討。做了什麼事情讓我感到快樂? 為什麼上週跟這週心情的起伏有更迭?
我曾認為寫日記是很老派又耗時的行為。
但亦因憂鬱症的緣故,讓我開始寫日記,對自己有更多的「覺察」,才讓我驚覺原來自己還不夠認識自己。
就像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做運動跟被肯定,對我來說是極度重要的快樂來源。
這個月的新發現:我似乎從來不明白愛情的愛是什麼,而我以前都自以為自己是瞭解的,直至今日我才接納了這個「我不懂愛情的愛」的事實。
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無知之知。
因體認到自己的無知,我們才有所追求、慢慢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本月音樂推薦:〈給夜歸的你〉庸俗救星。


我是Louna!
如果你已經開始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若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lounalee1997@gmail.com
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再平庸的人愛看書都會變得閃閃發光(自己講) 最喜歡哲學、人文、文學、行銷等主題。想分享好書給大家,也為自己的閱讀留下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轉過身才發現走了好遠的路。 若要確切說明是何時開始長大的,或許是接受了人生不會只有甜味而已的那刻。 過去的我很愛吃甜,不論是各種甜食、手搖杯一定得全糖才吞得下;而現在的我,飲料頂多只喝微糖,若是基茶類更是只喝無糖,甜點也不大愛吃了,吃了一些就會感到膩口。 當我發現時,飲食習慣已悄然改變。 若是要追尋
J.K羅琳在撰寫《哈利波特》的過程中,承受了許多壓力與瓶頸,讓當時的出版社不禁還疑她是不是正在經歷腦閉塞。 每位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腦閉塞的情形。 腦閉塞不是真的存在於生理中的疾病,而是經由某些無特定原因,讓人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到無力、靈感全無,甚至無法創造出任何作品。 然而這只是開端。
之前有幾位讀者問過我的一天是如何分配時間的,其實我並非是一個完全自律的人,我也時常偷懶、時常想耍廢,剛好藉著今天的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平日與假日的時間規劃! 由於我有兩份工作,還有重回校園讀書,因此我沒有明訂的時程表,也常常因為突發狀況彈性變動,於是我會以大概的時間分配分享給大家! 平日的時間 ►
我們時常說的別無選擇 其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那麼理想的選擇。 我時常在朋友圈裡擔任傾聽者的角色,長期統整下來,我發覺大多數人埋怨的事情其實不外乎就這兩種分類:人際關係、錢。 加上前陣子炸出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外遇的新聞,我與朋友開啟了討論,到底有沒有自己別無選擇的這個說法?畢竟許多人面臨外遇,都會
轉眼間,今年11月他離開就要滿十年了。 前些日子我在ig開放問答,問問大家什麼樣的瞬間讓自己一夜長大? 收到的回覆不少,其中最多的回應便是面對生離死別。讓我有很大的感慨,也想起了一些童年故事。 他是一個常常來我家作客的長輩,膝下無子,一直以來都把我當作是他的女兒。 我從小單親,在隔代家庭中長大,
我是一個在對陌生人打招呼前,會想很多的人。   對陌生人打招呼彷彿按下一顆關係的按鈕。只要打過一次招呼,以後每次見到都要打招呼了。 我都很糾結那短時間內遇到兩次不就要打兩次招呼? 加上我是個很容易尷尬的人,如果我對對方打招呼,對方一臉狐疑,我會很尷
轉過身才發現走了好遠的路。 若要確切說明是何時開始長大的,或許是接受了人生不會只有甜味而已的那刻。 過去的我很愛吃甜,不論是各種甜食、手搖杯一定得全糖才吞得下;而現在的我,飲料頂多只喝微糖,若是基茶類更是只喝無糖,甜點也不大愛吃了,吃了一些就會感到膩口。 當我發現時,飲食習慣已悄然改變。 若是要追尋
J.K羅琳在撰寫《哈利波特》的過程中,承受了許多壓力與瓶頸,讓當時的出版社不禁還疑她是不是正在經歷腦閉塞。 每位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腦閉塞的情形。 腦閉塞不是真的存在於生理中的疾病,而是經由某些無特定原因,讓人在創作的過程中感到無力、靈感全無,甚至無法創造出任何作品。 然而這只是開端。
之前有幾位讀者問過我的一天是如何分配時間的,其實我並非是一個完全自律的人,我也時常偷懶、時常想耍廢,剛好藉著今天的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平日與假日的時間規劃! 由於我有兩份工作,還有重回校園讀書,因此我沒有明訂的時程表,也常常因為突發狀況彈性變動,於是我會以大概的時間分配分享給大家! 平日的時間 ►
我們時常說的別無選擇 其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那麼理想的選擇。 我時常在朋友圈裡擔任傾聽者的角色,長期統整下來,我發覺大多數人埋怨的事情其實不外乎就這兩種分類:人際關係、錢。 加上前陣子炸出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外遇的新聞,我與朋友開啟了討論,到底有沒有自己別無選擇的這個說法?畢竟許多人面臨外遇,都會
轉眼間,今年11月他離開就要滿十年了。 前些日子我在ig開放問答,問問大家什麼樣的瞬間讓自己一夜長大? 收到的回覆不少,其中最多的回應便是面對生離死別。讓我有很大的感慨,也想起了一些童年故事。 他是一個常常來我家作客的長輩,膝下無子,一直以來都把我當作是他的女兒。 我從小單親,在隔代家庭中長大,
我是一個在對陌生人打招呼前,會想很多的人。   對陌生人打招呼彷彿按下一顆關係的按鈕。只要打過一次招呼,以後每次見到都要打招呼了。 我都很糾結那短時間內遇到兩次不就要打兩次招呼? 加上我是個很容易尷尬的人,如果我對對方打招呼,對方一臉狐疑,我會很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她自身憂鬱症的經歷和探討憂鬱症症狀的主題。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每當我們受苦,都是因為我們相信了某件關於我們誤解的事,我們不是一個對發生在人生中的事毫無掌控力的人,以下是我整理出「最大的秘密」的十個重點: 1:我們總認為“應該要”獲取某樣東西,或某項夢想,才會擁有快樂,但我們不明白的是,在尋找快樂時,其實我們是在尋找自己。 2:在人類這輩子可以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這是一篇有關情緒偽裝與憂鬱症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許多外在看似開心,實際上卻充滿矛盾與不安,對其他作家朋友都受到憂鬱症的困擾也有所觸動。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自我安慰的無能及對於情緒的掩飾,最後表達出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有矛盾但相較以前已經進步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在高三,我確診重度憂鬱症。 病發前,我一直是個不敢和人交流的人。曾經我深信所有人都終將離開自己,不肯和任何人敞開心扉。對我而言,展露自己的脆弱或享受他人的給予都會帶來不安。我也深信和他人之間的鴻溝不會消失,並做好了一直一個人的覺悟。 在生病後,周遭的人給了我很多支持。和自己相當生疏的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她自身憂鬱症的經歷和探討憂鬱症症狀的主題。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每當我們受苦,都是因為我們相信了某件關於我們誤解的事,我們不是一個對發生在人生中的事毫無掌控力的人,以下是我整理出「最大的秘密」的十個重點: 1:我們總認為“應該要”獲取某樣東西,或某項夢想,才會擁有快樂,但我們不明白的是,在尋找快樂時,其實我們是在尋找自己。 2:在人類這輩子可以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這是一篇有關情緒偽裝與憂鬱症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許多外在看似開心,實際上卻充滿矛盾與不安,對其他作家朋友都受到憂鬱症的困擾也有所觸動。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自我安慰的無能及對於情緒的掩飾,最後表達出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有矛盾但相較以前已經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