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第四站,面談和家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記得有一次,一群準申請人的場合,其中一人講起最近為了交書審資料去健檢,卻突然感覺要讓人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甚至是家族病史,頗有些被挖掘隱私的赤裸感。同席一位年輕的女生笑回,「聽說恐怖的還在後面呢。」一旁的社工推了推眼鏡,也笑了,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面談的階段,好像是一場考古,而我們是被挖掘的文物。那些許久以前埋藏在身體裡的記憶,不僅要被挖掘、開啟、探究,還要還原、重建,像擺在展示玻璃窗內的復刻現場,重新供人檢視評價。心情雖然彆扭,但細想,其實也不奇怪,社工原來既是素昧平生,要在短時間內認識,並對申請人進行評估,也只能是如警察辦案一般,逐條細問,不放過任何一個枝微末節。
  但這對申請人卻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不是像跟老友談心嗑聊那些許久不見一般輕鬆,也不像心理諮商或神父告解那樣,可以一股腦的,不計後果的傾訴。在社工面前,更像是一場面試,那些說出的往事,自己的想法和態度,展現出的人格特質,都將左右著審核結果。遑論言者與聽者之間,還可能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
  媒體人黃光芹也是收養人,提到面談過程,她的形容是像蛙人赤身爬過天堂路,「殘忍」、「難堪」。除了財務狀況被拿出來檢視,更因她曾經有過兩次離婚紀錄。對她來說,要重新回憶、提起那些過往,還要向外人的種種質疑提出解釋,就像是在傷口上灑鹽。她不明白現在的她和先生有穩定的婚姻關係,且提出收養的人是他們,為何還要糾結年少的過往,好像非要給出一個交代。
  黃光芹的經歷雖然不是大家都有,但人生走到三四十歲,就算沒有經過大風大浪,也總是有一些不願與人言說的磕磕絆絆。當事情存在「人」與「情感」的變因時,問題就會變得複雜。言者表達出來的,傳遞到聽者那裡,角度不同、思考不同,最後會解讀成什麼樣,也是個未知。若真坦言不諱,該說到什麼程度才合適?淺談顯敷衍,深談又怕節外生枝;太多負面資訊和負能量情緒肯定不行,畢竟誰也不希望孩子在一個終日鬱鬱的環境成長;可盡呈現美好光明的一面,正向樂觀的太過,又顯得這人有點天真,缺乏意識問題的能力,也不見得靠譜。到底是一件很難拿捏分寸的事。
  遞出收養申請之前,我曾把網路上能夠找到的收養資訊、別人分享的經驗大致搜尋過一遍,一方面是未來可能會碰上些什麼事,給自己先做點心理準備;再者,也多少有些避免「踩雷」的意味,像考前準備考古題一樣,看看別人的難點,或是不過關的都是些什麼狀況。若自己有類似的情形,還能預想一下應對。
  我和先生的成長過程、人生經歷都很一般,沒有一路開綠燈的一帆風順,也沒有高潮迭起的連續劇情,或讓人不忍回溯的心理陰影。所以在面談階段,不像黃光芹感受到深刻的掙扎。比較糾結的主要就是分寸的拿捏,比如我們和原生家庭的關係都不是很親密,雖然不是有什麼嚴重的衝突,平時還是常聯繫,但沒有辦法深入地聊或分享內心的感受,情感的依附上比較獨立一點。
  這樣的家庭關係或許很普遍,但事情的大小因人而異。於我而言,曾有段時間,對不被理解,缺乏歸屬感,有難以釋懷的情緒。後來雖然心態上放下許多,能用世代之之間、個體之間的差異,及父母的原生家庭,去理解他們的立場。但這卻像一個如影隨形的魔咒,有時會害怕,在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會不自覺的帶入原生家庭的模式,最終複製出同樣疏離的親子關係。
  這些感受在面談過程,我也蠻坦誠,沒有太避諱。只是敘述時希望盡量客觀一點,少一些抱怨。先生在這些事上,稍微和我有不同的意見,他是盡可能的「降低風險」派,既然聽者的想法無從控制,就寧可報喜不報憂。我則認為,重點不在人生或關係中沒有汙點,而是我們如何面對這些挫折。自己的年少輕狂也好,環境施加的無可奈何也好,所得的體悟,若能讓我們往後的步伐更開闊寬容,更自信堅定,甚至是更謹慎小心,都是一種獲得,也就不枉費走過時的艱難。即便這是人生中極漫長的過程。
  以下列出一些面談可能會碰到的問題:
  一、成長背景及人格特質:家庭成員、和家人的關係,求學和工作歷程、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及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二、個人健康狀況及家族病史。
  三、財務狀況及理財規劃、經濟分工。
  四、婚姻狀況:夫妻雙方的優缺點、溝通方式、曾經發生過的衝突及解決、家務分工。
  五、關於收養:決定收養的過程、收養這件事對家庭的幫助、對個人的意義。
  六、親職經驗:管教態度、教養理念、教育期待與規劃、居住空間的安排、對孩子到來的準備、主要照顧者是誰、是否有其他家人提供協助、替代監護人。
  我們兩人各自和社工面談,聯合面談,再加上家訪,前後大概談了四、五次。如果同住的人除了夫妻,還有其他家人,家訪的時候也都要在場,花費時間或許會更多一些。我們的同住者只有兩個兒子,沒有長輩。家訪那天,特別幫哥哥跟學校請了一天假,過程中社工也不時問孩子一些問題,比如平常都玩些什麼、對以後有妹妹的想法等等。我們沒有事先指導孩子們該說些什麼,就讓他們各憑本心去應答,所以當兩歲半的弟弟被問到想不想有妹妹時,就很直接地說「不想」,媽媽當場頭上三條線。
  其實社工接觸過的家庭和個案多如牛毛,家人的反應、我們的顧慮,他們大概都瞭然於胸,也見怪不怪。所以申請人儘管可以預想先做準備,但也不用太過緊張,自己嚇自己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1會員
5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父母也需要上課嗎?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做父母」,「父母是非常艱難,極具挑戰的身份」。但講到最後的結論卻時常是,「哎呀,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就照豬養啦。」「我們以前不也這麼長大了。」好像因為難度實在太高,索性就一切放水流隨風飛吧。
第一次和大兒子提及收養,是他剛好看了一本書,裡面的豬主角有十個兄弟姊妹,於是我用開玩笑的語氣藉機問他:「我們家也有十個兄弟姊妹好不好啊?」他回給我一個燦爛的微笑,「好啊!二十個好了!」
諮詢了幾間機構,參加完說明會之後,我們很快就開始準備申請資料(一次只能於一個機構提出申請)。捧著一大包資料離開說明會場時,心裡已經在苦惱要怎麼準備,因為項目真的還不少,我們算是很有效率在準備也花了一個月左右。這部分各機構的要求仍然有些不同。先從共同的幾個項目講起
嚴格說來,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很有母愛的人,至少不是有天生「內建母愛」的那種。第一次聽到心跳聲、第一次胎動、第一眼見到小孩、抱到小孩的瞬間。那種大家會激動到落淚的畫面,都沒有在我身上發生。我的感受大概只能歸類在「新奇」,有一種「喔喔~傳說中的那一刻來了!」的感覺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當父母也需要上課嗎?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做父母」,「父母是非常艱難,極具挑戰的身份」。但講到最後的結論卻時常是,「哎呀,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就照豬養啦。」「我們以前不也這麼長大了。」好像因為難度實在太高,索性就一切放水流隨風飛吧。
第一次和大兒子提及收養,是他剛好看了一本書,裡面的豬主角有十個兄弟姊妹,於是我用開玩笑的語氣藉機問他:「我們家也有十個兄弟姊妹好不好啊?」他回給我一個燦爛的微笑,「好啊!二十個好了!」
諮詢了幾間機構,參加完說明會之後,我們很快就開始準備申請資料(一次只能於一個機構提出申請)。捧著一大包資料離開說明會場時,心裡已經在苦惱要怎麼準備,因為項目真的還不少,我們算是很有效率在準備也花了一個月左右。這部分各機構的要求仍然有些不同。先從共同的幾個項目講起
嚴格說來,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很有母愛的人,至少不是有天生「內建母愛」的那種。第一次聽到心跳聲、第一次胎動、第一眼見到小孩、抱到小孩的瞬間。那種大家會激動到落淚的畫面,都沒有在我身上發生。我的感受大概只能歸類在「新奇」,有一種「喔喔~傳說中的那一刻來了!」的感覺
全台現有的育幼院有一百多間,但有收出養執照的只有九間(2020年)。收養人在辦理收養過程中需要與社福機構長期密切的聯繫,所以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機構是蠻重要的事。而參加各機構的說明會或進行電話諮詢,就是認識機構的第一步。
「我們收養一個孩子吧!」一天晚上,先生站在我的書桌邊,突然冒出這句話。當然,也不能說是很突然。因為這件事我們已經提過很多次,最早一次或許是在婚前。我們都喜歡小孩,也不太在意血緣的問題。如果懷孕不順利,收養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一條路。但一開始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今天想聊一下我年輕時的親身經歷, 為什麼我認為一場面試,從跟人資洽談閒聊就開始呢? 多年前在某次面試中,在與面試主管面試後,換跟人資小姐聊 過程中可能人資是問些簡單問題,具體我也不記得在問什麼了,當時我以為聊聊天而已,就是因為「閒聊」這個想法! 讓我不小心就心態放鬆,然後在某個問題中,就開始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最近,一些父母代替其子女前往面試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樣的行為既令人驚訝,也反映了當今年輕一代在尋找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壓力。作者個人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印象,並且提到了自己在大學聯考時的經歷,以及在職場面試時遇到的一位求職者和她母親的特殊情況。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一位女性面對原生家庭背景所帶來的焦慮和婚姻生活的挑戰,透過充分溝通和準備,以及建立婚姻獨立制,最終創造了幸福穩定的人生。文章強調了學習善用焦慮、提早準備和充分溝通的重要性。同時也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婚姻經營之道,通過彼此尊重和理解,實現了家庭和諧與財務獨立。
Thumbnail
職涯諮詢到底會談些什麼,我又能獲得什麼呢? 就從第一次諮詢開始介紹,初談會從深入了解來訪者背景開始,藉由深度的理解細節,才能真正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討論更符合的規劃,甚至點出來訪者從未察覺的自我認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面試過程的個人小記,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試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從面試官對待單親家庭的態度到作者對自己價值的肯定,都是本文的重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今天想聊一下我年輕時的親身經歷, 為什麼我認為一場面試,從跟人資洽談閒聊就開始呢? 多年前在某次面試中,在與面試主管面試後,換跟人資小姐聊 過程中可能人資是問些簡單問題,具體我也不記得在問什麼了,當時我以為聊聊天而已,就是因為「閒聊」這個想法! 讓我不小心就心態放鬆,然後在某個問題中,就開始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最近,一些父母代替其子女前往面試工作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這樣的行為既令人驚訝,也反映了當今年輕一代在尋找工作時可能面臨的壓力。作者個人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印象,並且提到了自己在大學聯考時的經歷,以及在職場面試時遇到的一位求職者和她母親的特殊情況。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一位女性面對原生家庭背景所帶來的焦慮和婚姻生活的挑戰,透過充分溝通和準備,以及建立婚姻獨立制,最終創造了幸福穩定的人生。文章強調了學習善用焦慮、提早準備和充分溝通的重要性。同時也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婚姻經營之道,通過彼此尊重和理解,實現了家庭和諧與財務獨立。
Thumbnail
職涯諮詢到底會談些什麼,我又能獲得什麼呢? 就從第一次諮詢開始介紹,初談會從深入了解來訪者背景開始,藉由深度的理解細節,才能真正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討論更符合的規劃,甚至點出來訪者從未察覺的自我認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面試過程的個人小記,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試過程中的經歷和感受。從面試官對待單親家庭的態度到作者對自己價值的肯定,都是本文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