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記憶夾縫中的強迫症 – 強迫症有記憶缺陷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記憶去了哪?
記憶夾縫裡長滿了綠黃的雜草,偶爾會看見一點泥沾附在草上,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越想理出頭緒,越難相信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經過寺廟看到佛像,出現辱罵佛像的汙穢語言。
替孩子換尿布,出現撫摸孩子生殖器的畫面。
走在路上看到女生,出現觸摸她身體的畫面。
每次坐下時,出現我壓死動物的畫面。
每次看到某個眼神的男人,出現自己身體很髒的想法。

我剛剛真的有做這些嗎?還是那只是我的想像?因此我不斷去回憶,來確認我真的沒有做這些令人無法接受的事。對於強迫症來說,似乎是讓「感覺」成為事情是否真實發生的準則。
那記憶去了哪? 記憶夾縫裡長滿了雜草般,偶爾看見一點泥在草上,想找出雜草的分界,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越想理出頭緒,越難相信那生鏽許久的記憶。記憶變成我只是「知道」,但我不確定知道是不是真實的,因此越多的檢查、清洗或數數,越達不到我對純粹狀態的高標準,就像雜草沾附了泥一樣,就對記憶越缺乏信心,原本為了減少不確定感的方式,反而更增加了自我懷疑。但強迫症的記憶真的有缺陷嗎?還是對記憶的監控(後設記憶)無信心?

關於強迫症的記憶研究

目前強迫症的記憶缺陷仍未有一致性的結果。
有研究指出,強迫症對於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較無明顯表現不佳之情形,但對情節性(Episodic memory)記憶則有。筆者認為,當情節記憶讓人難以相信時,我們需要有個內在錨定來穩住自己(一種自我控制的感覺),因此「次數」、「儀式行為」或其他較客觀的方式,可能就成為建立確定"感"的工具了。
強迫症也有記憶很好的時候,有研究評估擔心污染的強迫症患者的記憶力,並與健康對照組進行比較,發現強迫症受試者對受污染物體的記憶能力比對乾淨物體的記憶能力更好。
而記憶本身也不僅是記憶而已,還包含各種感官的集合。因記憶是神經元連結、神經突觸的無數組合,每次記憶的收錄與回放時,它可能都不會跟上次一樣,神經系統會繼續創造新的連接組合。因此,每次回憶時,都會根據您當下的精神狀態、情緒、所在空間......等等,添加進此刻的回憶,或是當回憶記憶時,畫面一樣,但也許會有感官經驗上的改變。因此,記憶缺陷的研究也延伸到其他會影響記憶的可能因素。

除了記憶本身外,強迫症是如何看待或監控記憶呢?
有研究指出,記憶缺陷可能受所呈現刺激的評價、動機及責任影響。因此,強迫的侵入性想法不只存在想法,在想法背後,還包含對想法的想法(評價)。
如看到針就覺得可能被感染(強迫想法),是因為害怕被感染死掉(評價),所以出現不安(情緒),而會一直回去座位上確認是否有針(強迫行為)。
害怕拿刀會不小心傷害到他人(強迫想法/評價),因此我避免接觸任何尖銳物品,包含筆。因為我過於擔心我會拿到刀,使得我不斷確認周遭有沒有尖銳物品或我拿的每樣東西,我都會仔細看它有沒有尖銳的部分(強迫行為)。
對於這樣的現象,較像是幾近病態的"懷疑"記憶,而不是記憶本身有缺陷。

從過去的研究也發現當個人擁有誇大的責任感且處在負面情緒狀態下時,會加強強迫檢查行為的產生(MacDonald & Davey, 2005)且會降低對記憶的信心程度(Radomsky, Rachman and Hammond, 2001)。
臨床現象上,發現有些強迫症患者,無論是自身或他人的事,都會攬在身上,很習慣認為自己要去做或是自己做才安心,譬如門窗、瓦斯或電器用品都要檢查一遍才能出門或睡覺。當案主學會將部分檢查項目讓家人負責後,他的檢查次數與項目確實也逐漸減少許多。
那案主是如何學會將責任分享(在這裡我用分享這個詞)出去呢?是「安全依附。」如有案主道出對婚姻的不信任、遺棄等恐懼,後來當依附關係再次建立起安全圈時,他才願意放下對檢查的執著,讓家人幫助他。也許促使強迫症的原因不是原生家庭經驗所造成對婚姻的恐懼,但透過對恐懼及依附關係的探索,確實也間接幫助了案主。


用記憶填滿記憶的空間 by R_ R on Unsplash

用記憶填滿記憶的空間 by R_ R on Unsplash

強迫症像是卡在某個記憶的空間裡,即使找到該空間的門與鑰匙,當要走向門、插入鑰匙、轉動門把、推開門、跨出第一步,最後關上門,這幾個步驟,對他們來說都很困難,都可能卡在某個步驟或再次回到空間的中心。
在這個空間裡,我們跟案主一起尋找除了記憶以外的各種物品、情緒、感知、動作......等等。因為當只把焦點放在記憶時,這空間會留白許多,強迫症患者就會想填滿空白,而他們填滿的方式,就是再用記憶去填滿(其實像是油漆一樣,用強迫行為把原本在空間裡的事物覆蓋上去),最後,成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Klumpp, H., Amir, N., & Garfinkel, S. N. (2009). False Memory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6(5), 396–40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聽心理沙龍
1.2K會員
167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聽心理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12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2024/04/12
強迫症(OCD)患者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情緒禁錮是導致強迫行為的關鍵。文章探討強迫症患者的情緒與語言表達,以及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的大腦功能異常。此外,介紹了強迫症患者常見的四種情緒:焦慮、憤怒、悲傷和羞愧,以及痛苦耐受性和焦慮敏感性。提供了將情緒融入治療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2024/02/22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2024/02/22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2024/02/18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2024/02/18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記憶夾縫裡, 長滿了綠黃的雜草, 偶爾會看見一點泥, 沾附在草上, 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 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 越想理出頭緒, 越難相信, 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講 強迫症/記憶缺陷?〉 2021.11.26
Thumbnail
記憶夾縫裡, 長滿了綠黃的雜草, 偶爾會看見一點泥, 沾附在草上, 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 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 越想理出頭緒, 越難相信, 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講 強迫症/記憶缺陷?〉 2021.11.26
Thumbnail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離家之前都要先上廁所,每次至少都要半小時以上。決定出門的前幾天,我就在擔心,出了門會找不到廁所。我腦海裡總是會安排許多路線,每條路線會標記哪裡有廁所,時常因為我不知道該走哪條路,而決定不出門,最後,我變得越來越不想出門。 一切從大學時期開始意識到,一開始是...
Thumbnail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離家之前都要先上廁所,每次至少都要半小時以上。決定出門的前幾天,我就在擔心,出了門會找不到廁所。我腦海裡總是會安排許多路線,每條路線會標記哪裡有廁所,時常因為我不知道該走哪條路,而決定不出門,最後,我變得越來越不想出門。 一切從大學時期開始意識到,一開始是...
Thumbnail
對她來說,強迫想法像是一道好不容易築起的城牆,抵擋那不願意出現或恐懼的想法進到城牆內。 只要疑似會破壞城牆的任何行為與想法,都會被她拒絕在外。因此,她拒絕服藥,因為擔心吃藥會摧毀城牆,即強迫想法減少。
Thumbnail
對她來說,強迫想法像是一道好不容易築起的城牆,抵擋那不願意出現或恐懼的想法進到城牆內。 只要疑似會破壞城牆的任何行為與想法,都會被她拒絕在外。因此,她拒絕服藥,因為擔心吃藥會摧毀城牆,即強迫想法減少。
Thumbnail
強迫症乙太,充滿整個空間,乙太都能捕捉到,從隙縫飄進的星辰。 --- 筆者一直對強迫症觸碰的錯覺感到好奇,當未觸碰時,出現觸碰到汙染物品的感覺是從何而來?筆者對此有一種想像,我帶著一個隱形的手套,而這手套跟我的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所以即使沒有真的碰到手,我仍有觸碰的感覺。這手套我稱之為乙太。
Thumbnail
強迫症乙太,充滿整個空間,乙太都能捕捉到,從隙縫飄進的星辰。 --- 筆者一直對強迫症觸碰的錯覺感到好奇,當未觸碰時,出現觸碰到汙染物品的感覺是從何而來?筆者對此有一種想像,我帶著一個隱形的手套,而這手套跟我的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所以即使沒有真的碰到手,我仍有觸碰的感覺。這手套我稱之為乙太。
Thumbnail
記憶去了哪? 記憶夾縫裡長滿了綠黃的雜草,偶爾會看見一點泥沾附在草上,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越想理出頭緒,越難相信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Thumbnail
記憶去了哪? 記憶夾縫裡長滿了綠黃的雜草,偶爾會看見一點泥沾附在草上,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越想理出頭緒,越難相信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Thumbnail
強迫症 那個「曾經」如白色火山灰,向下蔓延,輕輕地落在每一處碧綠,最終,森林僅存一絲呼吸。雨打在海燕鷗的翅膀,黏濕的混濁裡有著沉重刺痛感。低頭數到5,手也停不下來地撿拾樹上一團一團的灰塊,何時才看得見樹的斑駁?
Thumbnail
強迫症 那個「曾經」如白色火山灰,向下蔓延,輕輕地落在每一處碧綠,最終,森林僅存一絲呼吸。雨打在海燕鷗的翅膀,黏濕的混濁裡有著沉重刺痛感。低頭數到5,手也停不下來地撿拾樹上一團一團的灰塊,何時才看得見樹的斑駁?
Thumbnail
嘿!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自己有一些強迫症的行為呢?據說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強迫症特徵,只是嚴重和不嚴重而已~芒現我也有去測測看,嗯......果然真的有一點強迫症😅如果你也想測的話可以點這裡
Thumbnail
嘿!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自己有一些強迫症的行為呢?據說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強迫症特徵,只是嚴重和不嚴重而已~芒現我也有去測測看,嗯......果然真的有一點強迫症😅如果你也想測的話可以點這裡
Thumbnail
圖片: 洗手就像數綿羊 患有強迫症的人,都很愛乾淨、整齊嗎? 我很愛摳指甲,每次都要花1個小時,我有強迫症嗎? 強迫症是因童年經驗造成的嗎? 強迫症很容易看出來嗎? 以上是你對強迫症的看法嗎?我們對強迫症或精神疾病的誤解,對受苦於疾患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或是標籤,甚至可能增加他們症狀嚴重性。
Thumbnail
圖片: 洗手就像數綿羊 患有強迫症的人,都很愛乾淨、整齊嗎? 我很愛摳指甲,每次都要花1個小時,我有強迫症嗎? 強迫症是因童年經驗造成的嗎? 強迫症很容易看出來嗎? 以上是你對強迫症的看法嗎?我們對強迫症或精神疾病的誤解,對受苦於疾患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或是標籤,甚至可能增加他們症狀嚴重性。
Thumbnail
*本文為逐字稿,為使閱讀流暢,有將譯文潤飾過,跟影片版本不同。   *影片中文CC字幕已上,歡迎連結至原影片觀看。 原影片:【精神科醫師為你解說】想停卻停不下來!強迫症是怎樣的病? 作者:メンタルドクターSidow 很多人出了家門總是擔心「門鎖了沒?」「火關了沒?」  如果這種行為讓你在意到無法控
Thumbnail
*本文為逐字稿,為使閱讀流暢,有將譯文潤飾過,跟影片版本不同。   *影片中文CC字幕已上,歡迎連結至原影片觀看。 原影片:【精神科醫師為你解說】想停卻停不下來!強迫症是怎樣的病? 作者:メンタルドクターSidow 很多人出了家門總是擔心「門鎖了沒?」「火關了沒?」  如果這種行為讓你在意到無法控
Thumbnail
強迫症是問題還是症狀: 如不斷地轉動門鎖,以確保門鎖是否鎖上。大多數我們專注在如何停止行為,而非去探索行為背後的根源。如同進到一個場域批判某個規範時,我們不會去思考該規範是怎麼來的,而是針對規範進行批評。臨床上,筆者看見,大部分強迫症都有其創傷經驗,想法從創傷中發展出來,而那是我們要去探討的....
Thumbnail
強迫症是問題還是症狀: 如不斷地轉動門鎖,以確保門鎖是否鎖上。大多數我們專注在如何停止行為,而非去探索行為背後的根源。如同進到一個場域批判某個規範時,我們不會去思考該規範是怎麼來的,而是針對規範進行批評。臨床上,筆者看見,大部分強迫症都有其創傷經驗,想法從創傷中發展出來,而那是我們要去探討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