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你想的還要更靠近 ─ 強迫症的自我界線在哪?

2021/12/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強迫症乙太,充滿整個空間。乙太能捕捉到,從隙縫飄進的每個星辰。
筆者一直對強迫症觸碰的錯覺感到好奇,當未觸碰時,出現觸碰到汙染物品的感覺是從何而來?筆者對此有一種想像,我帶著一個隱形的手套,而這手套跟我的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所以即使沒有真的碰到手,我仍有觸碰的感覺。
Elia Pellegrini on Unsplash

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橡膠手錯覺」

這實驗是這樣的,受試者本人真實的手不出現在視野中,取而代之的是一隻假的橡膠手,並在視野中間擺放隔板。研究者會用布蓋住受試者的手臂,為的是隱藏手臂。研究者用筆同步輕刷或輕觸隱藏的真實手與橡膠手,但受試者只能看到橡膠手,持續觸摸橡膠手與真手,3分鐘後,他們會有種橡膠手就是自己的手的錯覺。但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即使研究者的觸摸動作不同步,也會有將橡膠手誤以為是真手的反應。此時若汙染橡膠手,也會激活與厭惡有關的大腦區域。
甚至也有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會因為看到實驗者污染自己而出現厭惡感。更有趣的是,在強迫症患者污染自己後,當他們看著實驗者洗手,厭惡感也會下降,如有受試者說感覺好像我已經洗手了,所以我不需要再洗手了,但他們也知道這樣的想法改變很奇怪。在臨床現象上,也有類似實驗的結果。如案主提到當看到寵物糞便或房間有髒汙時,即使距離幾公尺遠,也會覺得手受到汙染而想去洗手。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觀察來達到減敏的效果,這也是在認知行為治療會用到「減敏感法」。有研究指出,強迫症患者反覆觀看自己觸摸引起厭惡的物體的影片,會使他們對厭惡刺激的情緒反應減弱,也發現他們的認知靈活性增加 (註),但他們仍報告對汙染物的恐懼是一樣的。
根據上述研究,強迫症相較非強迫症者,更具有延展性的身體意象。前者其身心之間似乎是具流動性的,即在自我與他者之間有著模糊的界線。
這讓筆者想到,每個人都有個人空間的範圍,在您還沒看到對方且對方還沒碰到您之前,也許您就會升起某種情緒或感知,這就是對方已進入您的空間範圍裡了,也許強迫症者有更大的空間範圍?若是,那他們在人際界線上是否有不同於其他人的現象嗎?譬如我需要更大的個人空間,是因為不安感貫穿我的生命經驗,所以我必須創造較大的空間來緩衝身體激起的不安感,亦即我對身體的感知是更為敏感的。而這些感官經驗會附著在侵入性的想法上,使得只是純粹控制強迫想法是困難的。
在臨床現象上,發現某些強迫症患者,小時候有觸覺敏感或觸覺防禦的現象,現在對於某些觸覺仍覺得不舒服或會刻意迴避。研究指出,強迫想法與隨之而來的身體感覺之間有相關。若感官過度反應(SOR)可能會加劇或維持現有的強迫症症狀或增加焦慮反應,強迫症也可能在兒童時期以感官問題為表現方式。較嚴重的強迫症也有較多或強烈的感官元素參雜其中。
因此,筆者認為對於豐富多變且模糊的感官經驗,透過正念(已有研究證實能改善強迫症)或身體經驗創傷療法的定位、追蹤感官感受甚至影像化......等等方式,對強迫症患者也許有某種程度的改善。不過,目前研究仍多在污染想法的知覺經驗。其他強迫症狀是否也有明顯的知覺經驗,仍需進一步研究。
註:
1. 認知靈活性是透過IED 內外向度轉換測驗(IntraDimension/ExtraDimension Shift)評估,適用於檢測注意力心向轉換的認知功能,評估強迫症、藥物成癮、自閉症具高敏感度。亦有報告指出,認知靈活度與強迫症的自我能動性(self-agency)有關。
參考文獻:
1. Baland Jalal. (2021). A New Way to Understand - and Possibly Treat - OCD People with the disorder seem to have a more flexible “sense of self”. 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 7.
2. Baland Jalal et al. (2018. )Novel Smartphone Interventions Improve Cognitive Flexibility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Symptoms in Individuals with Contamin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8-14923.
3. Steffen Moritz, Marike Claussen, Marit Hauschildt and Michael Kellner. (2014). Perceptual properties of obsessive thought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 insight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202(7): 562-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K會員
158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