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是因為習慣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重複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直到產生了需求,最後被需求吞噬了。

我們在 療癒創傷:多重迷走神經的溫暖與冷漠 提到神經覺這概念。神經覺引發的想法、行為及他人的反應,會型塑並固化大腦的神經迴路,就像透過微小儀式獲得長期累積的控制,可能會逐漸成為強迫行為。這過程涉及了二種大腦區域:目標導向與習慣,這兩者總是在天平兩端,那究竟是目標導向的行動失控或是過度習慣行為被建立?還是這是一個過程?

「目標導向」是具有彈性、高注意力及高酬賞的特徵,也可以根據新資訊對習慣進行控制,即改變行為(如透過暴露不反應改變強迫行為)。「習慣」強調自動化、高效率、低酬賞,是由過去的經驗塑造的,行為與原因會隨時間逐漸分離,也就是我們會忘了強迫症一開始如何形成,然而,自動化可能是有害的且是潛在的適應不良習慣,這種習慣極端化後,可能導致強迫或成癮。

OCD -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OCD -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根據對於強迫症的形成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特定獎勵或焦慮恐懼的目標導向的行動控制,逐漸失控(自動化),以減少大腦需額外耗費認知資源。明顯地,強迫症患者有明顯的焦慮,是由於強迫想法或非理性威脅信念引起的,而焦慮會使患者的注意力傾向窄化與偏向性,以至於無法有效地執行目標導向行為。這裡指的焦慮,主要為特質焦慮(trait anxiety)(註),是一個中介者,它的出現容易影響或引發強迫症。

因此身心壓力會影響目標導向相關區域,也就是與強迫症神經迴路相關的尾狀核(caudate nucleus)、杏仁核、腹內側前額葉皮質之間區域的失功能(過度活化),間接地促使行為習慣化,即後殼核(posterior putamen)與感覺運動區之間的區域活化。(Gillan CM et al., 2016)。而當提高行為的效率時,也就是習慣後,亦可能失去行為的彈性,甚至最後可能遺忘當時目標行為的真正原因了。

「原本是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譬如一個從小在失控的環境長大,經常表現焦慮的孩子,為了尋求生活的秩序感,出現將各種物品擺放整齊的行為,該行為習慣後,若不整齊,則可能再度產生焦慮感,進而再次出現擺放行為。原本是環境讓自己焦慮,後來演變成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焦慮。


註:特質焦慮是屬於一種長期的情緒狀態,是後天養成的心理傾向或人格特質。在許多情境中都普遍感受到緊張不安,較易影響生活適應與人際互動。


avatar-img
1.2K會員
166內容數
《聽聽心理說的話 PSYCHOLOGY LISTENING》 「人生不是有待解決的問題,而是等著被經驗的現實。」 心理非心裡,卻也說進您的心裡。這裡有一篇篇的生命經驗、心理治療的看見與心理學知識,轉換為療癒性的文字。當您看了,希望能讓您安住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戀陽漫舞-avatar-img
2024/02/18
1
強迫症,其實很難控制自己吧!高焦慮伴隨著情緒上來,長期下來造成的習慣,是因為覺得這樣才會安穩,久而久之,是習慣!強迫自己習慣的慣性定律了
1
聽心理-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19
1
戀陽漫舞 對阿! 明明知道自己不想要這樣的行為,也覺得行為是不好的,卻超難控制的,一種超級難改變的習慣。只是我們也發現習慣之前,可能會經歷「目標行為的失控」,也因為失控了,逐漸走向習慣。這讓我在協助強迫症時,可以多從另一個觀點去著手。
1
聽心理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強迫想法並非獨立個體,而是跟自己的過去有深深的連結,只是它被隱藏在強迫的變形裡。如同獵人裡的酷拉皮卡,童年時居於與世隔絕的窟盧塔族,身負著族人被全數殲滅的創傷,最後具象成鎖鏈。 因而強迫想法或行為成了象徵或是代罪羔羊......
對她來說,強迫想法像是一道好不容易築起的城牆,抵擋那不願意出現或恐懼的想法進到城牆內。 只要疑似會破壞城牆的任何行為與想法,都會被她拒絕在外。因此,她拒絕服藥,因為擔心吃藥會摧毀城牆,即強迫想法減少。
強迫症乙太,充滿整個空間,乙太都能捕捉到,從隙縫飄進的星辰。 --- 筆者一直對強迫症觸碰的錯覺感到好奇,當未觸碰時,出現觸碰到汙染物品的感覺是從何而來?筆者對此有一種想像,我帶著一個隱形的手套,而這手套跟我的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所以即使沒有真的碰到手,我仍有觸碰的感覺。這手套我稱之為乙太。
記憶去了哪? 記憶夾縫裡長滿了綠黃的雜草,偶爾會看見一點泥沾附在草上,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越想理出頭緒,越難相信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強迫症 那個「曾經」如白色火山灰,向下蔓延,輕輕地落在每一處碧綠,最終,森林僅存一絲呼吸。雨打在海燕鷗的翅膀,黏濕的混濁裡有著沉重刺痛感。低頭數到5,手也停不下來地撿拾樹上一團一團的灰塊,何時才看得見樹的斑駁?
圖片: 洗手就像數綿羊 患有強迫症的人,都很愛乾淨、整齊嗎? 我很愛摳指甲,每次都要花1個小時,我有強迫症嗎? 強迫症是因童年經驗造成的嗎? 強迫症很容易看出來嗎? 以上是你對強迫症的看法嗎?我們對強迫症或精神疾病的誤解,對受苦於疾患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或是標籤,甚至可能增加他們症狀嚴重性。
有時候,強迫想法並非獨立個體,而是跟自己的過去有深深的連結,只是它被隱藏在強迫的變形裡。如同獵人裡的酷拉皮卡,童年時居於與世隔絕的窟盧塔族,身負著族人被全數殲滅的創傷,最後具象成鎖鏈。 因而強迫想法或行為成了象徵或是代罪羔羊......
對她來說,強迫想法像是一道好不容易築起的城牆,抵擋那不願意出現或恐懼的想法進到城牆內。 只要疑似會破壞城牆的任何行為與想法,都會被她拒絕在外。因此,她拒絕服藥,因為擔心吃藥會摧毀城牆,即強迫想法減少。
強迫症乙太,充滿整個空間,乙太都能捕捉到,從隙縫飄進的星辰。 --- 筆者一直對強迫症觸碰的錯覺感到好奇,當未觸碰時,出現觸碰到汙染物品的感覺是從何而來?筆者對此有一種想像,我帶著一個隱形的手套,而這手套跟我的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所以即使沒有真的碰到手,我仍有觸碰的感覺。這手套我稱之為乙太。
記憶去了哪? 記憶夾縫裡長滿了綠黃的雜草,偶爾會看見一點泥沾附在草上,拼命想找出雜草的分界,卻陷進雜草的混亂裡,越想理出頭緒,越難相信那生鏽許久的記憶。
強迫症 那個「曾經」如白色火山灰,向下蔓延,輕輕地落在每一處碧綠,最終,森林僅存一絲呼吸。雨打在海燕鷗的翅膀,黏濕的混濁裡有著沉重刺痛感。低頭數到5,手也停不下來地撿拾樹上一團一團的灰塊,何時才看得見樹的斑駁?
圖片: 洗手就像數綿羊 患有強迫症的人,都很愛乾淨、整齊嗎? 我很愛摳指甲,每次都要花1個小時,我有強迫症嗎? 強迫症是因童年經驗造成的嗎? 強迫症很容易看出來嗎? 以上是你對強迫症的看法嗎?我們對強迫症或精神疾病的誤解,對受苦於疾患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痛苦或是標籤,甚至可能增加他們症狀嚴重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韓國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審判持續延燒,本文針對尹錫悅與金龍顯於1月23日第四次彈劾案審判中的言論進行事實查證,並分析其矛盾之處。文中揭露尹錫悅關於戒嚴原因前後不一之說法,以及將戒嚴形容為「啟蒙令」的荒謬論點等。
Thumbnail
我照顧的花園在去年底開始被一位強迫症患者,用她個人的想法,把花草樹木修剪得整齊劃一,怎麼看,都很醜。 看著自己努力維護的庭園,傷心了好一陣子,甚至與對方吵架,之後,就與她保持距離,不想再為了植物,與人衝突。 面對強迫症患者,只能忍讓。因為明知對方精神有問題,還要跟她爭吵,就是自己的錯誤。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0627盤前重點新聞】 *輝達續漲 亞馬遜市值升破2兆美元 那指收紅近0.5% *美光Q3獲利強勁 營收展望不及預期盤後仍跌逾6% *AI熱潮推升用電需求 15檔電力概念股強勢表態 *三星記憶體要漲價 台廠沾光 有助改善下半年營收
Thumbnail
實際生活上,常常想要達成某個目標,卻三分鐘熱度,一開始無比興奮,動力隨著時間拉長不斷遞減,達成目標的行為斷斷續續,最後放棄,然後歸咎原因是動力不足。
Thumbnail
歡迎光臨知識達點滴,打點你大腦的點點滴滴。讓我每天分享近期所學所思所感,用幾分鐘時間,給大腦注入一點營養劑,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通達事理人情,變得更聰明。 ❓ 本日提問:透過想想自己不想要的後果,恐嚇自己開始行動有效嗎? 今天所閱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些破碎,想不出要分享些什麼,於是便想跟大家聊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韓國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審判持續延燒,本文針對尹錫悅與金龍顯於1月23日第四次彈劾案審判中的言論進行事實查證,並分析其矛盾之處。文中揭露尹錫悅關於戒嚴原因前後不一之說法,以及將戒嚴形容為「啟蒙令」的荒謬論點等。
Thumbnail
我照顧的花園在去年底開始被一位強迫症患者,用她個人的想法,把花草樹木修剪得整齊劃一,怎麼看,都很醜。 看著自己努力維護的庭園,傷心了好一陣子,甚至與對方吵架,之後,就與她保持距離,不想再為了植物,與人衝突。 面對強迫症患者,只能忍讓。因為明知對方精神有問題,還要跟她爭吵,就是自己的錯誤。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0627盤前重點新聞】 *輝達續漲 亞馬遜市值升破2兆美元 那指收紅近0.5% *美光Q3獲利強勁 營收展望不及預期盤後仍跌逾6% *AI熱潮推升用電需求 15檔電力概念股強勢表態 *三星記憶體要漲價 台廠沾光 有助改善下半年營收
Thumbnail
實際生活上,常常想要達成某個目標,卻三分鐘熱度,一開始無比興奮,動力隨著時間拉長不斷遞減,達成目標的行為斷斷續續,最後放棄,然後歸咎原因是動力不足。
Thumbnail
歡迎光臨知識達點滴,打點你大腦的點點滴滴。讓我每天分享近期所學所思所感,用幾分鐘時間,給大腦注入一點營養劑,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通達事理人情,變得更聰明。 ❓ 本日提問:透過想想自己不想要的後果,恐嚇自己開始行動有效嗎? 今天所閱讀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些破碎,想不出要分享些什麼,於是便想跟大家聊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