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有時是解決方案——當然意味著有時不是
我的信仰是條列清單。條列清單可以闡明一切。我亂說的。
正好在一團亂麻時,讀了一篇商業文章;開頭打趣地說明以「就像你搬家也不會從枝微末節的小事開始理起一樣」來比喻。我反其道而行,突然了悟。先在白紙上寫下想得到的待辦事項,然後逐一聯絡定下時間,再按時間順序列下了清單。
當然,網路上與搬家公司的資訊彙整齊全地很,沒什麼必要我這邊反覆說明。我參考的網站分別附於文末;另外上述提及商業文章的內容概要是:先畫框架,再填細節。所以先畫出哪些事情待辦,確認每項之間有否先後順序,調整時間執行。例如,你總要有新址,才能約搬家公司。你總要有簽新的租約確定入住日,才能知道指定搬家公司哪天可以搬進行李。又或者,行政單位相關規定,沒辦法提前太早去辦遷戶口,就算定下新址了,也只能在實際搬家日的兩個禮拜前(後)辦理遷出(遷入)。
確定好互相的條件層級後,決定先後順序以及定下日程,就可以執行了。
依然地,這只克服了面對一團混亂的困境,但沒有照顧到心靈層面。空擋之間,安慰自己:
葛飾北齋享年八十幾歲,一生就搬過九十幾次家;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來簡直可以稱之為居無定所,漂泊無度。不過也代表著,搬家也無甚慎重之處,大概大概就好,東西丟了就丟了。想不到的是,所謂良好的(讓人心靈安穩的)環境,指的是「想要的東西可以唾手可得」——也就是說,在不熟悉的環境裡,比較讓人感到煩躁的其實是「不知道缺的東西要去哪裡買。」缺東缺西,終日奔波,新的到職日又迫在眉睫,生不如死。
忙搬家時,前同事捎來問候:「搬家順利嗎?剛搬完家容易憂鬱,不用急著一蹴而就。」
我又不禁恍然大悟。深感好想當同事家的狗;感覺同事彷彿連不同物種本該冷暖自知的不適都能洞見。